学术投稿

噻托溴胺干粉剂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艾娟

关键词:噻托溴胺, 慢性阻塞性肺病, 有效性,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87例稳定期COPD患者,给予噻托溴胺干粉剂18 g/次,1次/d,吸入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症状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本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为72.41%,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FEV1(1.762±0.530)L、FVC(2.589±0.419)L、FEV1/FVC(65.35±6.030)%、FEV1(64.72±5.21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仅有3.45%患者出现轻度口干现象,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60.91%的患者能坚持长期用药.结论 噻托溴胺干粉剂吸入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提高FEV1 及FVC值,安全可靠,用药依从性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恒牙早期前牙反咬合伴拥挤的非拔牙矫治

    通过对10例11~14岁恒牙早期前牙反颌伴拥挤Ⅰ°~Ⅱ°病例,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器,固定矫治器等方法,不拔牙矫治均取得满意效果.对矫治前后的模型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上颌牙弓弧形长度明显增长,牙弓中段增宽,拥挤消失.这类错颌病例,11~14岁正是生长快速期,在适当矫治力的刺激下,可使发育不足的上颌骨加速增长,同时限制下颌骨过度发育;不仅呆以排齐牙齿,解除反咬合,而且获得更和谐的软硬组织面貌.因此,对看似拥挤严重且有前牙反咬合的早期病例不要轻易拔牙.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红霉素在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早期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鼻饲、适当部分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喂养不耐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胆红素变化等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好于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早期小剂量红霉素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提高其喂养耐受性.

    作者:孙旭红;苏爱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一系列紊乱.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够,以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何使患者在疾病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护理过程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对55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吴丽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肾功能不全是糖尿病肾病的晚期并发症之一,持续发展可成为尿毒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避免或延迟尿毒症的发生和发展,在临床上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笔者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晖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临床分析

    1 病例患者,27岁,孕29周出现双下肢浮肿,孕33周曾患上呼吸道感染.因停经36+6周,入院前1周自觉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呼吸困难,3 d前出现周身黄染入我院.血压129/89 mm Hg,体温36℃,脉搏92次/min,呼吸急促.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无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腹隆,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浮肿.产科检查;宫高38 cm,腹围118 cm,胎心率112次/min,骨盆内外测量未查.肝炎标志性抗原抗体检测均显示阴性.

    作者:王丽;郝云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近绝对期青光眼31例手术治疗临床探讨

    本院对这31例34眼近绝对期青光眼行眼外引流手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史资料本文回顾2005-2008年本院收治的各类原发性青光眼近绝对期患者31例34眼.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31~78岁,平均61.16岁.

    作者:曹荣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胃复安在老年人持硬麻醉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

    胃复安又名天吐灵、甲氧氯普胺,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中枢止吐剂,但胃复安具有的胆碱能特性在临床上往往被忽视.笔者于1998~2008年使用胃复安治疗老年性持硬麻醉术后尿潴留15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顾云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影响CR影像质量的因素和预防措施研究

    目的 提高影像质量,充分了解影响图像质量因素的来源,制定相应解决措施.方法 岛津UD150B-30型500 mA高频X线机、岛津MC125L-50型床旁拍片机、FUJI DPX-1型CR系统,利用IP板进行常规各部位摄影,选择合适的[KV、MA、S]摄影条件曝光,由阅读装置读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打印激光照片.结果 投照因素是影响CR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噪声、后处理等因素也能影响CR图像质量,但几率比投照因素的影响要小得多.结论 加强质量意识,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素质,把好质量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摄影技术,能大大提高CR图像的质量,提高CR影像甲级图像的比率.

    作者:袁宏;孙文庆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噻托溴胺干粉剂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87例稳定期COPD患者,给予噻托溴胺干粉剂18 g/次,1次/d,吸入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症状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本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为72.41%,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FEV1(1.762±0.530)L、FVC(2.589±0.419)L、FEV1/FVC(65.35±6.030)%、FEV1(64.72±5.21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仅有3.45%患者出现轻度口干现象,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60.91%的患者能坚持长期用药.结论 噻托溴胺干粉剂吸入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提高FEV1 及FVC值,安全可靠,用药依从性好.

    作者:艾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乳酸杆菌与丁酸梭菌联用治疗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机制的探索

    目的 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Caspase-1和 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Caspase-1的表达,同时,促进PCNA的表达,两菌合用组对Caspase-1和 PCNA表达的影响作用强.结论 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DSS诱导的UC有协同治疗作用,抑制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可能是它们发挥协同治疗作用的部分分子机制.

    作者:刘凌云;杨伟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产妇产后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所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其目的是解决患者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产妇未能自行排尿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等异常情况,需要导尿或者拔管后再次导尿.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如何预防产后尿潴留以及拔管后能否顺利排尿已经成为广大护理同仁十分重视的课题.

    作者:陈参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高血压急症是指无论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突然或极度升高,伴有靶器官的损害的一种临床危急状态,是CCU常见的急危重症,持续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可产生严重损害,又是致残、致死或猝死的常见原因,对高血压急症的处理能否及时正确,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对高血压急症的监护及护理,尽快适度降压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防发生不可逆转的重要脏器损害. 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急症患者7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通过加强监护及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苏彦芷;顾建秀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临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以及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全肺切除是佳治疗手段.因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总结了本院2004~2008年全肺切除共16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国芹;赵凤举;白艳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论结肠定位给药制备技术

    对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做一综述,总结了该系统的制备技术及常用的辅料,为结肠定位给药新剂型的研制开发提供借鉴.

    作者:鞠辉军;崔楠;付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药师与临床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指以当代系统的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指导社会人群的用药,是临床用药的核心.纵观临床实践,医药本是统一的,即有相同的服务对象和共同的治疗目的 .这其中药师及药学知识对临床用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莫合拜提江·木拉买提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检测IgE反应素对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研究

    目的 评价皮内注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食物过敏的临床检测,探索适合于基层及社区不同人群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方法 3~72岁患者246例,分别进行皮内注射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ELISA法),比较两种检测结果 的一致性.结果 两种方法 对鸡蛋、淡水鱼、小麦、虾、大豆、花生、海鱼等8种过敏原检测阳性符合率为55.4%~68.7%;阴性符合率为70.1%~87.7%.结论 皮内注射法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均适于基层和社区医院对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但都存在一定误差,还应结合患者病史,进行确诊.皮内试验诊断食物过敏反应与ELISA法相比虽有一定的误差,但方法 简便,快速、成本低,一次可做几十种实验,更适合于基层及社区医院对大多数食物过敏患者的检测.条件好的医院将皮试法和ELISA法二者结合更有利于基层和社区医院对不同人群食物过敏性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作者:杨增茹;满永宏;贾焕梅;丁雨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锁骨钩负板在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骨折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骨折的新方法 .方法 于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应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9例、锁骨外侧骨折2例.结果 11例随访6个月~2年,均无肩部不适感及畸形复发,肩关节上举外展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骨折的良好方法 .

    作者:陈冰峰;张忠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医疗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伤者出血的意外伤,是威胁手术护士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的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损害.一旦被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害,受伤者将会面临经血液传染艾滋病、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等的危险.

    作者:谭荷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2年来, 我院成功的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69例,并且,通过有效护理配合,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充分用物准备、术中准确配合,使老年患者均安全地度过了手术期,效果满意.

    作者:梁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及中老年人健康的危重疾病,以脑卒中症状发病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特有合并症之一,且以广泛前壁及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病率高,容易误诊,故已受到高度关注.

    作者:遇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