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研究

邹兴琼

关键词:心肌梗死, 无症状心衰, 阿托伐他汀
摘要:目的:研究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72例,随机分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下降幅度,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调查及护理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调查状况,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50例,测量患者血压,由坐位、卧位变为立位后,即刻或2 min后测量,调查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该症状的发生,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19例(38%)患者有直立性低血压,而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也会不断上升。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75岁以上老年人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高危人群,通过科学护理,能够预防和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刘晓梅;郝新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给予奥氮平,B 组给予阿立哌唑,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和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催乳素(PRL)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A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的疗效相当,但是阿立哌唑对患者的PRL影响较小。

    作者:荣岩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及血尿酸均有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显著;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血压与血尿酸水平。

    作者:韦雪凤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治甲状腺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两组,各29例,研究组采取护理路径模式,常规组采取一般性专科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后,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均优于常规组,且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护理依从性,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娟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72例,随机分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下降幅度,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邹兴琼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针灸对30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在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3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另收治3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也有所降低,可作为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关臣臣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完善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完善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院前急救患者1554例,按照接诊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试验组给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分诊腕带及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24 h 意外事件发生率、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院内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分诊腕带及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完善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

    作者:杨蔚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个体化干预在HIV/AIDS患者中的管理体会

    目的:探讨 HIV/AIDS 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 HIV/AIDS 患者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0例本辖区HIV/AIDS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化、分阶段、连续性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管理依从性、艾滋病的危害教育、预防知识教育、机会性感染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有效的个体化干预对HIV/AIDS患者增加信心,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俊燕;陈军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VSD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收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9例,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清创、外固定联合VSD技术治疗,通过创面、引流管、疼痛、饮食等护理措施及指导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39例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及功能障碍的发生,平均愈合时间(23.61±11.73)d。结论:VSD技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患肢的康复。

    作者:唐茜;何建书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青少年急性睾丸扭转与急性睾丸炎鉴别诊断及治疗

    目的:急性睾丸扭转与急性睾丸炎两者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临床容易误诊。临床上对于以睾丸急性疼痛起病就诊患者要注意两者鉴别诊断,首诊医师要高度警惕,详细采集病史资料和避免体格检查遗漏,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尽可能较早地明确诊断,避免因为误诊而造成患者睾丸坏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杰刚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与微创穿刺手术的临床对比与研究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微创穿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导管拔除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效果同开颅手术基本相当,但该种治疗方式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治疗的经济成本。

    作者:薄义;朱龙;何守刚;刘永泰;高强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房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房颤(AF)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AF患者98例,出院前以SF-36量表测评其QOL,并随机分为护理组51例及对照组47例,随访6个月,护理组除随访外给予每周1次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再次测评两组患者的QOL。结果:除生理职能及活力外,护理组其他SF-36量表的各维度均明显高于出院前(P<0.05),而对照组的变化不明显(P>0.05),社区护理干预后护理组SF-36量表的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AF患者的QOL。

    作者:王莉珺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卡维地洛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安全性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80例,均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评价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4种疾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其中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好。结论:采用卡维地洛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出现得少,可以进行长期的用药治疗。

    作者:刘红阳;周雁花;王月香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对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奥马哈干预模式进行康复干预护理。结果:干预组经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后,通过对认知、行为、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他们的生活质量总分及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及肢体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奥马哈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状态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宏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方法:收治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40例,对发生的12例护理安全隐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5.0%,跌倒7例,坠床1例,烫伤1例,吸入性肺炎1例,静脉炎1例,压疮1例。结论:意外受伤、静脉炎、压疮是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健康教育、加强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是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瑞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电项针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失眠74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电项针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收治失眠患者74例,给予电项针配合中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53例(74%),显效23例(32%),无效3例(4%),总有效率达96%。结论:电项针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失眠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陈利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捷护理路径,对比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及费用、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快捷护理路径模式,可有效缩短抢救治疗时间。

    作者:李蕊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外伤性脾破裂300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13例,治愈率66.7%;手术治疗287例,治愈率96.4%。结论:在基层医院较差的条件下行保脾治疗要谨慎,对于不能保脾的患者,主张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

    作者:王红杰;闻社安;于硕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治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64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4例,好转29例,未愈7例,死亡4例。结论:呼吸道感染是老年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老年哮喘患死亡率高,早期明确诊断及针对性的治疗对老年哮喘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秦文;杨文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收治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27例,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以及软组织损伤情况给予相应的固定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17±1.97)个月,其中1例发生伤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根据骨折类型与软组织损伤程度给予相应的固定方法,可提高术后愈合效果,减少并发症。

    作者:范正叶 刊期: 2015年第3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