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调查及护理

刘晓梅;郝新华

关键词:冠心病, 体位性低血压, 调查, 护理
摘要: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调查状况,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50例,测量患者血压,由坐位、卧位变为立位后,即刻或2 min后测量,调查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该症状的发生,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19例(38%)患者有直立性低血压,而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也会不断上升。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75岁以上老年人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高危人群,通过科学护理,能够预防和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鼻咽部腺体样息肉1例报告

    收治成人鼻咽部腺体息肉患者1例,给予手术治疗。根据病理回报,有腺体组织分布,考虑为咽部黏膜固有层组织及腺体增生、肥大,突出于上皮组织形成。该病例报道较少,还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及研究。

    作者:王成义;张梅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例探讨并文献复习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溶栓治疗在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卢峰;柏广富;王臻;伏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老年人抑郁与胆结石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地区老年人抑郁与胆结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GDS问卷及自制调查表,对上海某社区60岁以上1878例居民进行调查及体检。结果:老年人抑郁中胆结石的患病率更高。结论:老年人抑郁是胆结石成因之一,应加强社区抑郁心理干,预预防胆囊结石形成。

    作者:许莉萍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低位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方法:收治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7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引流时间、颈部感觉减退等术后恢复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不仅克服了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不足,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容效果的需求。

    作者:赵璇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3例。脑干、脑室出血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脑出血量30 mL以上的患者容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出血部位在脑室或是脑干、出血量30 mL以上是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患者发病后预后较差,在临床治疗中要注意预防。

    作者:贺春兰;胡光宏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对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如落实感染管理制度,提高感染控制意识,保持手术器械的安全,严禁一次性物品反复使用等,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临床医疗及护理的质量。

    作者:郭瑞敏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男性脊髓损伤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目的:分析男性脊髓损伤患者性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男性脊髓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性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夫妻和谐关系和性交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夫妻关系和谐率和性交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脊髓损伤患者性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可促进夫妻关系的和谐,提高性交成功率,有效解决性生活、生育问题。

    作者:兰代宽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目的:探讨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收治行血液检验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各50例,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对照组不给予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观察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结果:观察组血液检查结果误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降低检测误差率,提高检验准确率。

    作者:王联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低钾周期性瘫痪1例误诊及鉴别分析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低钾周期性瘫痪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本文通过1例低钾周期性瘫痪病例,结合文献复习,主要从鉴别诊断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靳大川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围产期体位护理干预对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收治孕产妇9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另进行围产期体位管理。观察两组生产前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对孕产妇实施围产期体位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DVT发生率,有助于促进产妇产后的身体和心理的恢复。

    作者:马玉荣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分娩产妇300例,均为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宫缩无力状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对照组给予催产素。对两组患者分娩时间、产后出血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第三产程分娩时间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产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出血患者比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显著,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之一,不良反应少。

    作者:曹红敏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环乳晕切口与腋窝隐匿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环乳晕切口与腋窝隐匿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乳腺纤维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环乳晕切口组与腋窝隐匿切口组各4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美观满意度。结果:环乳晕切口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腋窝隐匿切口组(P<0.05)。环乳晕切口组满意度明显高于腋窝隐匿切口组(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富晓东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外来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外来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给予相应措施。方法:对800例外来儿童的家长进行免疫服务相关问题的调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预防接种率。结果:建卡率87.1%,见证率90.2%。结论:外来儿童目前在免疫接种预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要加强免疫预防的相关知识宣传,使外来儿童的家长能够提高免疫预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使免疫预防工作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翠翠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外伤性脾破裂300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13例,治愈率66.7%;手术治疗287例,治愈率96.4%。结论:在基层医院较差的条件下行保脾治疗要谨慎,对于不能保脾的患者,主张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

    作者:王红杰;闻社安;于硕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防范与管理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收治精神病患者197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预防跌倒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跌倒发生的影响。结果: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60~79岁的老人,观察组跌倒率降低(P<0.05),1级伤害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

    作者:罗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阑尾炎切除术。

    作者:王宏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角膜塑形矫治近视183例随访体会

    目的:观察角膜矫形对近视眼的治疗效果,以及各种参数与疗效的关系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对角膜矫形治疗的183例346只眼进行了3~12个月随访观察。对不同屈光度用3种不同的角膜矫形镜做治疗,统计屈光不正患者的不同参数与疗效的关系及各种不良反应出现的时段与频率。结果:角膜矫形治疗后,视力≥4.8的320只眼(92.5%),视力≥5.0的275只眼(79.9%)。治疗前屈光度≥-5.0 D、角膜曲率≥45.0 D、眼轴长≥25 mm的患者以及早期未提供E值的患者,疗效均较差(P<0.01)。13~17岁年龄组疗效较佳(P<0.01)。主要不良反应是角膜上皮损伤(初戴49.7%)和出现重影(3周内41.0%),1例患者出现顽固的视疲劳。结论:角膜矫形技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提高近视眼裸眼视力的方法,对少儿近视的治疗较好,但应注意角膜上皮损伤及重影等不良反应。

    作者:王晓玉;丁小云;叶亚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糖尿病社区干预的必要性及其措施

    近些年来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迅速且呈年轻化。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逐渐被重视。而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和预防意识不够。社区干预作为一种很有效的手段被提出并实行。本文对糖尿病社区干预的必要性和社区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对未患病人群的预防措施进行论述。

    作者:贺金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收治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27例,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以及软组织损伤情况给予相应的固定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17±1.97)个月,其中1例发生伤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根据骨折类型与软组织损伤程度给予相应的固定方法,可提高术后愈合效果,减少并发症。

    作者:范正叶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较少。

    作者:贾雁冰;赵勇 刊期: 2015年第3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