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3800例回顾性分析

庞静波;魏志

关键词:电子结肠镜, 检查结果, 结直肠息肉
摘要: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方法:收治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3800例,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患者主要的疾病类型为结直肠息肉(45.89%)、结直肠炎(33.20%)、溃疡性结肠炎(3.00%)。结肠息肉老年组的患病率明显大于青年组,结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青年组的患病率大于中年组与老年组。结论:电子结肠镜是对大肠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大幅提高大肠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抑郁与胆结石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地区老年人抑郁与胆结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GDS问卷及自制调查表,对上海某社区60岁以上1878例居民进行调查及体检。结果:老年人抑郁中胆结石的患病率更高。结论:老年人抑郁是胆结石成因之一,应加强社区抑郁心理干,预预防胆囊结石形成。

    作者:许莉萍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补肾活血法在治疗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在月经不调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月经不调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己烯雌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结论:对月经不调的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法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经期恢复正常。

    作者:周敏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针灸对30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在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3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另收治3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也有所降低,可作为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关臣臣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对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如落实感染管理制度,提高感染控制意识,保持手术器械的安全,严禁一次性物品反复使用等,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临床医疗及护理的质量。

    作者:郭瑞敏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干部保健巡诊对保健对象健康水平的干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干部保健巡诊对保健对象健康水平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省干部保健委员会推荐的50例保健人员,随机分两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保健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干部保健巡诊工作。对比两组保健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进行保健护理后,各项指标显示身体状况得到改善概率76%,低于观察组的96%。结论:干部保健巡诊工作的实施能有效改善保健对象的身体状况,提高其健康水平,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

    作者:韦福初;谷金梅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治甲状腺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两组,各29例,研究组采取护理路径模式,常规组采取一般性专科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后,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均优于常规组,且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护理依从性,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娟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完善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完善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院前急救患者1554例,按照接诊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试验组给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分诊腕带及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24 h 意外事件发生率、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院内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分诊腕带及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完善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

    作者:杨蔚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靳三针”针刺法治疗儿童自闭症5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自闭症患儿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取综合性干预治疗,研究组采取“靳三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常规组功能发展评分增加,且研究组的感知觉、口语、粗动作及细动作改善情况要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法治疗儿童自闭症比常规综合干预治疗效果更理想,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晓秋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目的:探讨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收治行血液检验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各50例,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对照组不给予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观察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结果:观察组血液检查结果误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降低检测误差率,提高检验准确率。

    作者:王联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交换输血术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究交换输血术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4例,对所有患儿均采取交换输血术进行临床治疗,分为A组(ABO溶血病)、B组(Rh溶血病)、C组(脓毒症)及D组(其他),各16例。结果:术前A组、B组的IgG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及D组(P<0.05)。术后A组、B组的IgG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除C组外,其余3组的IgA、IgM水平较之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交换输血可降低ABO以及Rh溶血病患儿的IgG水平,提高IgA、IgM水平。

    作者:张咏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380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方法:收治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3800例,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患者主要的疾病类型为结直肠息肉(45.89%)、结直肠炎(33.20%)、溃疡性结肠炎(3.00%)。结肠息肉老年组的患病率明显大于青年组,结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青年组的患病率大于中年组与老年组。结论:电子结肠镜是对大肠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大幅提高大肠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庞静波;魏志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20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本文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易于固定,对血管损伤小,方便于临床。在行常规静脉留置针操作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及静脉留置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另外,应严格无菌操作,加强输液过程的巡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郑瑞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低温射频等离子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探讨低温射频等离子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收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0例,进行术前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结果:60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症状明显改善,治愈出院。结论: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安全完成、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患者健康恢复的重要保证,而且低温射频等离子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健康指导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共86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健康指导,比较两组遵医情况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遵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血糖、血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指导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程度,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亚楠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方法:收治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40例,对发生的12例护理安全隐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5.0%,跌倒7例,坠床1例,烫伤1例,吸入性肺炎1例,静脉炎1例,压疮1例。结论:意外受伤、静脉炎、压疮是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健康教育、加强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是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瑞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施行效果初评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施行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以及认知功能评分(MMSE)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基层医院妇产科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患者住院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医院管理水平和整体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妇产科安全隐患较多,任何疏忽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找出安全隐患,制定防范对策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和提高患者住院安全的重要前提。

    作者:杜金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感染性休克治疗中两种液体复苏方法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两种液体复苏方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补液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病死率、ICU 入住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肌酐和血乳酸变化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6 h 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酐、乳酸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ICU 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液体复苏方法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提高6 h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肌酐及乳酸水平,减少ICU入住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元旭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片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 FBG、2hPG 及 HbA1c 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 FBG、2hPG 及 HbA1c 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效果满意。

    作者:雷建军;王成尧;徐胜;冯雪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阑尾炎切除术。

    作者:王宏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