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巍;董国娟;李铁
目的:分析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重症监护患者1500例,根据不同输血指征分为两组,各750例,Hb<100 g/L开放性输血者为对照组,Hb<70 g/L限制性输血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预后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 MODS 评分的(16.23±4.96)分与住院期间 Hb 含量(8.03±0.62)mg/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8±6.24)分、(10.85±0.74)mg/L,且重症感染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55岁者死亡率、衰竭器官数量、肺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监护患者时,当患者Hb降到70 g/L时输入红细胞,且将血红蛋白的浓度控制在70~90 g/L,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吴林伯;曾群娟;徐煜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对比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收治Ⅲ~Ⅳ期肺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经过2个周期的化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贫血、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肺腺癌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效果良好,并且不良反应比较轻。
作者:张琴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收治精神病患者6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对比两组暴力事件发生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暴力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满意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后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精神病患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鱼腥草滴眼液,对照组给予氯霉素滴眼液,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疗效较好,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收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0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针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9.1%,总有效率96.4%,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脂肪肝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秋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近日共同发出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和医师注册联网管理系统维护使用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逐步构建医疗机构和医师信用体系,各级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向社会公示本辖区医疗机构和医师登记注册基本信息。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感冒是临床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导致患者产生发热、头痛、流涕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面对感冒,多数患者都是根据经验自行选择药物治疗,从而容易延误治疗,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也容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简要介绍抗感冒药物的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并进行临床探讨。
作者:毕孝泉;张金雪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基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32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根据其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进行针对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舒张压和平均收缩压水平;同时比较治疗前后高血压危险性分层人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压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高血压危险性分层较高的人数所占比例也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针对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进行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张永芬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内分泌甲状腺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治甲状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各58例,常规护理组进行一般的护理,优质护理组进行优质护理。结果:优质护理组满意56例(96.5%),并发症2例(3.4%),常规护理组患者满意42例(72.4%),并发症12例(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ESCA分、FACT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甲状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临床效果。
作者:姬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晚断脐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37周≤妊娠<42周的单胎顺产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晚断脐,对照组按常规早断脐。结果:两组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小时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晚断脐对母儿结局无不良影响,建议临床产科工作中选择晚断脐,减少早断脐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作者:党丽英;李凤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2015年11月12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京发布《中国老年人营养与健康报告》,指出我国老年人存在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负担。老年人营养风险整体较高,48.4%的老年人营养状况不佳。同时,整个老年群体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分别为31.8%和11.4%。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L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治疗,研究组给予LS加断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有效性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S 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显著,具微创性,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昌松;赵少勇;蒋晓忠;黄斌;周文浩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收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均予心电监护、吸氧、镇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两组持续时间及发作间期,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好转;治疗后观察组持续时间及发作间期优于对照组;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
作者:张银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0例,按照意识障碍的情况分为意识清晰组35例和意识障碍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情况。结果:经脑电图检测,40例(80.0%)患者显示异常,高于 MRI 的异常率(P<0.05)。其中意识障碍组的异常率高于意识清晰组(P<0.05)。治疗后,脑电图的异常率14.0%,低于治疗前(P<0.05)。意识障碍组的异常率高于意识清晰组(P<0.05)。结论:脑电图对于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具有判断作用。
作者:刘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正常和妊高征胎儿的静脉导管分流率及其意义。方法:收治妊高征胎儿5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胎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静脉导管血流量、静脉导管峡部内径、奇静脉血流量、静脉导管分流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孕妇妊高征严重程度的上升,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量、静脉导管峡部内径以及静脉导管分流率也逐渐随之增加(P 均<0.05),而脐静脉血流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超声检测正常和妊高征胎儿静脉导管分流率,可以判断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重泽;杨如容;曾诚;潘荣东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总结绝经期后妇女取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绝经期后妇女取环的临床资料。结果:绝经期越长,困难取环率越高。结论:妇女绝经后应及时取环,未及时取环应做好困难取环的准备。
作者:冯永青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报告》指出,高龄、文化程度较低、未婚及丧偶、家庭收入低的老年人依然具有较高的低体重营养不良率,农村男性老年人这一比例高达16%。老年人贫血率为12.5%,高于青年和中年人群。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患者136例以及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患者1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纠纷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安全干预,能制定出一套规范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效果明显。
作者:何冬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肺癌患者278例,分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男患者合并院内肺部感染17例(10.1%);女患者合并院内肺部感染17例(15.6%)。年龄、吸烟史、侵袭性操作、化疗后白细胞水平、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年龄、吸烟史、侵袭性操作、化疗后白细胞水平、住院时间是肺癌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袁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四自一点评”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护理实习生8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观察组采用“四自一点评”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和认可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教学方法认可度9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采用“四自一点评”教学法可提高护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扎实地掌握护理知识、技能。
作者:刘庆兰;赵春英;陈艳;陈建红;赵惠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