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玲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40例,应用螺旋CT机进行扫描检查。结果:良性15例,恶性25例。肿瘤来源位置:胚胎组织4例,神经组织14例,间叶组织来源18例。结论:螺旋CT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准确,图像清晰,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马荣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本文报告1例口外弓推磨牙向后致单侧磨牙反颌,提醒临床医生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时应适当加大内弓宽度。
作者:表艳;车锋哲;孙丽君;孙钟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优生优育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219例患有各类疾病(21.1%),其中传染性疾病92例(42.0%),生殖系统类疾病78例(35.6%),遗传性疾病34例(15.5%),内科疾病15例(6.8%)。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够显著提高生育质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白青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等联合抗抑郁剂降低酒依赖患者复饮率情况。方法:收治酒依赖患者100例,给予心理指导、家庭干预及多虑平治疗,比较半年及1年患者复饮情况及精神状况。结果:半年复饮率33.7%,1年复饮率18.9%,患者精神状态及依赖程度明显改善。结论:多虑平联合心理指导可降低复饮率,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作者:李亚军;马世发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肺癌患者278例,分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男患者合并院内肺部感染17例(10.1%);女患者合并院内肺部感染17例(15.6%)。年龄、吸烟史、侵袭性操作、化疗后白细胞水平、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年龄、吸烟史、侵袭性操作、化疗后白细胞水平、住院时间是肺癌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袁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腹泻患儿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存在脱水的患儿提供补液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西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钟菲;姜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8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吴霞;范桂金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下肢骨折患者锻炼依从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刘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85例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大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少数另有特点。结论:了解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有利于提高对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的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立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在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中采用西咪替丁和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抗组胺+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77.50%),且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明显。
作者:张祖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凉血解毒汤联合心理干预预防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治愈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凉血解毒汤预防复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预防复发。随访观察治疗后2年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年的复发率,PAS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SCL-90评分及DLQI评分及中医伴随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汤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复发率,减轻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减少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0例,按照意识障碍的情况分为意识清晰组35例和意识障碍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情况。结果:经脑电图检测,40例(80.0%)患者显示异常,高于 MRI 的异常率(P<0.05)。其中意识障碍组的异常率高于意识清晰组(P<0.05)。治疗后,脑电图的异常率14.0%,低于治疗前(P<0.05)。意识障碍组的异常率高于意识清晰组(P<0.05)。结论:脑电图对于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具有判断作用。
作者:刘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对比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收治Ⅲ~Ⅳ期肺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经过2个周期的化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贫血、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肺腺癌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效果良好,并且不良反应比较轻。
作者:张琴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鱼腥草滴眼液,对照组给予氯霉素滴眼液,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疗效较好,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总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白内障患者741例,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加强对所有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当天1~2 h内感到轻微不适感,未经过处理,自然恢复,另有3例患者感到眼部疼痛,通过积极护理,并给予肌内注射奈福泮20 mg后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眼压明显下降,术后视力明显好转。结论: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明显提高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倩;姚晓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与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CnTI),观察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灌注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肝血管瘤的增强模式。方法:用CnTI技术对48例72个肝血管瘤病灶施行超声造影,观察注射造影剂后肝血管瘤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情况。结果:注射造影剂后血管瘤开始增强时间10~18 s,肝实质开始增强时间12~27 s。结论:超声造影肝血管瘤增强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动脉期从周边结节状、环状或整体快速强化开始,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向心性进行性增强或持续呈等高回声。
作者:徐大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杜非合剂静注辅助低位硬膜外麻醉对不同年龄段成年人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了解其呼吸抑制及代偿情况。方法:收治择期手术ASAⅠ~Ⅱ级成年患者50例,按年龄分成20~30岁、45~55岁、65岁以上3组。均行低位硬膜外麻醉,静注杜非合剂辅助麻醉,监测1 h 的血氧饱和度及用药后降幅的大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时间的血氧饱和度及用药后血氧饱和度降幅的大值,3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呼吸抑制明显。
作者:张守恒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个体化护理要点及对产妇的影响。方法:收治胎膜早破孕妇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个体化护理。结果:观察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实施有效的全程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顺产率,降低感染率。
作者:许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84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术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86%,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Ⅱ型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Ⅲ型;观察组术后鼻窦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鼻窦炎的复发率。
作者:郑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4例,均行PKP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伤椎前柱高度、Cobb角均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98.15%(53/54),且VAS评分(2.12±1.05)显著比治疗前(8.42±1.68)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 PKP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其椎体高度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并减轻疼痛。
作者:杨兵;马大年;施军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