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炜;侯艳;石恩林
本文就重度多发复合外伤术后转入ICU患者压疮相关因素及对策做一简单阐述,希望对未来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沈卫莉;张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天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脑血管痴呆患者48例,随机分为天智颗粒组和联合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障碍患者疗效较好.
作者:王欣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胃部肿瘤患者100例,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术59例(59.0%),采用非根治性手术41例(41.0%),其中剖腹探查4例,单纯空肠造瘘术7例,胃空肠吻合术10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20例.结果:100例患者经过随访,1年生存99例,1年的生存率99.0%,3年生存91例,3年的生存率91.0%,5年生存84例,5年的存活率84.0%,死亡16例,均经过淋巴转移.结论:手术治疗胃癌疗效确切,5年生存率高.
作者:袁顺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评价.方法:180例临床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采用脱水、降颅内压及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立普妥40mg,1次/日,每晚口服.疗程2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活动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发作在家庭中属于一种较为危急的疾病,本文就这两类疾病发作时的识别及处理方法给予简单介绍,希望帮助大家突遇此类疾病时能够认真区分、对症下药,争取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作者:刘林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经验.方法: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10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结果:1次碎石成功588例(56%),2次碎石成功210例(20%),3次碎石成功126例(12%),总成功碎石924例(88%).其中,输尿管末端结石成功率明显高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结论:体外震波碎石具有微创、高效、简便、经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小,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中,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也应该掌握严格的治疗指征,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以提高疗效.
作者:杜长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实施医疗保险总额控制制度,大多数卫生院出现超支现象.探讨卫生院在新制度下的应对策略.卫生院要转变经营观念,调整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作者:黄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可吸收骨内固定夹板系统及螺钉治疗颌面部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收治颌面部骨折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可吸收夹板及螺钉行颌面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骨端固定、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内固定处螺钉孔呈低密度影,骨折线不显影,已基本愈合,术后12~18个月复查发现螺钉孔已经开始出现模糊影,其密度仍低于周围骨质,部分患者的螺钉已经开始逐渐吸收,术后24个月时正常的骨小梁已经代替螺钉的空洞,透射影像消失.结论:可吸收骨内固定夹板系统及螺钉是一种易于使用并且有较好弹性和强度的内固定材料,为颌面外科临床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房洪波;黄菁;王树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致死性侏儒是常见的致死性骨发育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畸形多无临床表现,超声检查是唯一可以确诊的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早期诊断及早期处理,以减少孕妇痛苦与负担.
作者:李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感染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42只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分为轻度炎症与重度炎症两组,轻度患者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重度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眼球保留情况、视力与眼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均保留眼球,玻璃体培养阳性率33.3%.治疗前后,两组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眼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早期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能够恢复视力水平,挽救眼球.
作者:邱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中期孕妇的唐氏筛查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的分析.方法:收集孕中期孕妇1225例,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AFP及游离B-HCG来判断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结果:被检测孕妇中唐氏筛查高危者的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唐氏筛查低危者.结论:孕中期的唐氏筛查是有必要的,可作为入侵性产前判断的依据,可以有效的预防先天缺陷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郭步庆;侯豫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43.52±4.29)分、抑郁评分(41.18±6.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100.00%、疾病知识掌握评分(87.25±5.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梁月贞;邓思东;宋静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病干预的效果.方法:以社区健康档案中的居民,经过健康体检,选择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329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70例和对照组159例,由社区全科医生负责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工作.统计两组实施干预措施1年后的血压下降幅度、心理状况、服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行为改变率.结果: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行为改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控制后SAS评分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控制前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病实施综合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吴扬扬;邹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4小时、14天血浆t-PA、PAI-1及38例健康体检者24小时的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t-PA、PAI-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治疗14天后较24小时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检测t-PA、PAI-1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卫征;高重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静脉采血是护理工作必须掌握的操作技术,新生儿采血多采用头皮静脉、股静脉、颈静脉等部位.在临床护理中,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还要勤学苦练,练就过硬技术,提高新生儿静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方东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胭窝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的58例胭窝囊肿患者,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8例腘窝囊肿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高频超声诊断胭窝囊肿的符合率95%.结论:高频超声对胭窝囊肿的诊断有极高的准确性,并能对胭窝囊肿与周围组织关系准确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马梦红;曹春宁;康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视学技术得到了深化和发展.近年来一些文献报道了用体视学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反映人体各主要系统肿瘤病变特征的定量指标,部分揭示了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机能间的关系,研究了其在临床肿瘤鉴别诊断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了当前我国发病率高的四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大肠(结肠/直肠)癌、食管癌,综述体视学在这些肿瘤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
作者:王炜;侯艳;石恩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236例患者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中医治疗,其中,护理组加强护理宣教.结果:护理组治愈1118例(84.8%),对照组治愈1118例(80.5%).两组比较,P< 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护理组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冯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不符合项进行严格管理,是对日常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是对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也是保证血液产品的安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只有对不符合项的管理不断地加强,纠正和预防措施采取有效的实施,这样才能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更好地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作者:郭丽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160例,应用抗生素和抗心衰治疗.结果:160例患者治疗后RR、HR、肝增大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LVEF、LVSF、LVSD、E/A、E/A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和抗心衰方案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重要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宋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