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衍慈;李斌;余勇;王文楼;杨松生;文林
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用药问题应该受到重视。本文简要介绍老年人在用药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王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2例,给予射频导管消融术进行治疗。对从入院时的症状、心电图、术前准备过程、电生理检查结果、手术过程中具体处置、术后的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例右后间隔旁道患者消融失败,房室结双径路(34.61%),房室旁道(65.39%);纳西族(50%),汉族(38.4%),白族(5.7%),彝族和普米族各1.92%;SWARTZ长鞘使用率7.7%。结论:在我院开展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技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复发,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赵渊;张丽梅;陈宗宁;茶丽珠;杨松生;和清华;尹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机制中,气、血、水三者,常互相牵连为患,仅有主次之分,而非单独为病。近3年来,把气分、血分、水分理论应用到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蔡丽威;李景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老年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降低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病率。方法:回顾性研究ICU科接受呼吸机治疗的老年患者,对比分析VAP患者和非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VAP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组的 APACHEⅡ评分、血浆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连续使用时间、昏迷持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降低老年患者VAP的发生率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劳可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不良性贫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为合理诊断糖尿病、减少误诊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对105例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进行铁代谢、维生素B12、叶酸、血常规、骨髓细胞学、空腹血糖(FG)检查,与健康对照组(50例)对比研究营养不良性贫血 HbA1c、FG 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IDA 组 HbA1c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BC、Hb、铁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G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HbA1c与Hb、RBC、铁蛋白呈负相关。结论:参考HbA1c诊断糖尿病之前,应该纠正缺铁性贫血,以免造成误诊。
作者:郭红;马兰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参附强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附强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综合有效率。结果:予以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均有上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有下降,且加服参附强心汤后研究组心功能恢复情况与综合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阳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参附强心汤治疗的效果明显。
作者:王建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跟骨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8例,良11例,中2例,优良率90.48%;对照组:优5例,良8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61.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显著,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
作者:唐正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16例超急性脑梗死,31例急性脑梗死,13例亚急性脑梗死,所有患者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均显示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期,磁共振弥散成像可将常规的T2WI像无法诊断的早期脑梗死灶显示出来。本组16例超急性梗死灶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全部显示出来,检出率100.0%,明显高于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主要对脑室旁区的微小病变、大脑半球表面、灰白质交界、基底池周围、脱髓鞘或者脑白质变性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及早地将病灶清晰地显示出来,从而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率。同时,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率明显优于常规MR,在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结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及T2WI以提高新旧梗死灶的鉴别率。
作者:贾晓峰;钟平;张国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小板检测过程中,由于分析前标本的处理不当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和分析中仪器检测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时,各种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的计数准确性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检验参考方法和血涂片复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丹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白芍总苷胶囊(MTX+LEF)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喹(MTX+SSZ+HCQ)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4.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LEF和MTX+SSZ+HCQ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并且安全可靠,但MTX+LEF的起效较快。
作者:陈天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方式,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和消化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8,P=0.0455)。结论: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良好。
作者:何大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宁德师范学院教师的健康体检结果,探讨该人群总体健康状况,为高校教师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健康体检,对教师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患病较高的13个指标在各年龄段的患病率进行统计,以及不同性别之间的比较,发现606名受检者中,515名被检测出有不同程度异常,阳性率85%。其中高血脂48.6%,前列腺增生30.8%,脂肪肝29.2%,高血压26.1%,高血糖21.8%;前列腺增生、高血压、高血糖、心电图异常、肝肾囊肿、胆囊壁毛糙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高血压、高血糖、心电图异常、肝肾囊肿、胆囊壁毛糙、转氨酶增高,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女性50岁后,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患病率急剧升高。结论:高校教师尤其是男性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需要多方面给予关注或进行适当干预。
作者:周绍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治疗四肢骨折(Limbs fracture)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四肢骨折患者40例,均采用压钢板治疗。结果:本组40例四肢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1个月,经过7~13个月的随访,根据 Johner-Wruhs 分级法进行评定,40例患者优33例(82.5%),良7例(7.5%),优良率100.0%。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诊断在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诊断,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77.5%,且观察组的治愈率87.5%高于对照组55.0%,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科患者实施护理诊断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光辉;于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临床过程中使用健脑益智饮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整理近2年收治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完成之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效果对比当中,显效率、有效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自拟健脑益智饮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减少患者及家属的负担。
作者:吕晶;曲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旋覆当归汤”治疗胃痛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胃脘痛患者500例,分为西药组150例,成药组150例及汤药组200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汤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经统计,汤药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旋覆当归汤”治疗胃痛疗效显著。
作者:崔艳霞;刘宏治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针对该病的治疗上主要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本文就两种治疗幽门螺杆菌方案进行比较,以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指导。
作者:孟定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行妇产科手术患者368例,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4例。其中对照组于围手术期常规性应用抗生素,观察组则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于术后比较两组的热退时间、高体温、发病率、感染率、不良反应、抗生素人均使用量、药物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两组的热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高体温、发病率及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抗生素人均使用量、药物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和感染,同时还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程桂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住院患者247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心梗组、脑梗组、肾病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分别检测Hcy、TC、TG、HDL和LDL。结果:各病例组男、女Hcy值与对照组男、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TG和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病例中,男性Hcy值均高于女性,除高血压组男、女Hcy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糖尿病组、心梗组、脑梗组、肾病组男女间Hcy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女性Hcy值升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心梗组、脑梗组 Hcy 值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和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心梗组、脑梗组和肾病组 Hcy 水平与 TC、TG、LDL 无相关,与 HDL 水平降低有相关性(P<0.05)。结论:Hcy列入上述疾病的常规检查和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的危害。
作者:吕海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治产后出血产妇50例,加强对产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护理,同时加强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和生活护理。结果: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经过治疗和护理,5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