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妥塞敏治疗子宫腺肌病20例临床分析

尚艳红;肖泽兵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 妥塞敏, 曼月乐
摘要: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曼月乐)联合妥塞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20例,放置LNG-IUS治疗,比较放置前后内分泌改变、痛经程度、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CA125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放置后6个月、12个月测定的FSH、LH、E2值与放置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 LNG-IUS 后痛经症状明显缓解,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子宫内膜变薄,血清CA12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联合妥塞敏治疗子宫腺肌病确实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结肠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结肠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随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结肠透析中心结肠透析患者48例1年,随机分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酮酸组,18例)、低蛋白组(15例)、常规蛋白组(15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和体重指数(BMI)营养状态指标,动态观察残存肾功能(RRF)、肌酐清除率(Ccr)及残存尿量的变化,并进行血清氨基酸谱的测定。结果:比较3组的营养指标,酮酸组、常规蛋白组均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酮酸组的 BMI、TSF、MAMC、Alb、TC 及 TG 均高于常规蛋白组,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的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水平,酮酸组均高于低蛋白组及常规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的 Ccr、RRF、残存尿量,酮酸组与低蛋白组的均高于常规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结肠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能够起到保护 RRF 的作用,并能使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水平显著提高。

    作者:李燕;刘明龙;卢守燕;刘天喜;李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收治人流手术后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妇女24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人流手术后即时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对照组为同期经期间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分析两组妇女在放置后的不良反应与避孕效果。结果:人流手术后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放置1年内避孕效果和节育器脱落两组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在人流手术后即时放置和经期间放置的避孕效果一样,放置3个月后没有不良反应出现,因此应在人流手术后即时放置。

    作者:周金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动脉采血穿刺点血肿发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动脉采血穿刺点血肿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组织、运用PDCA循环,针对活动前动脉采血穿刺点发生血肿进行原因分析,制作改良实用的止血带,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动脉采血穿刺点血肿发生率从活动前的20%下降到活动后的6.67%,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动脉采血穿刺点血肿的发生,提高了工作质量,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赖,保证了医疗安全。

    作者:林振宁;刘辉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膀胱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膀胱肿瘤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既能检测出肿瘤的位置、边界、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对膀胱壁浸润程度等信息,又能观察肿瘤的血流情况,检测肿瘤血流参数值。肿瘤内的血流越丰富,恶性的可能性越大,肿瘤浸润越深,阻力指数(RI)也随之增高。良恶性肿瘤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分别为(0.36±0.08)m/秒和(0.32±0.06)m/秒),无明显差异,而二者阻力指数(0.46±0.06)和(0.63±0.08)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膀胱肿瘤诊断及鉴别其良恶性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兆仙;吴之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空气压缩式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有喘息性临床症状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沙丁胺醇2.5mg,加入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2~3次/日,5分钟/次,总疗程均为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从性好,经济实惠,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维丽;孙炳克;刘爱玲;金青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如患者病情急、病种复杂、车载急救设备有限、工作环境差等,存在很大医疗风险。因此,研究分析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多发的各种风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地完成急救任务。

    作者:姜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期女性用药情况与安全性分析

    妊娠期的用药安全十分重要,有些药物可以导致生出缺陷儿。为探讨妊娠期女性用药情况与安全性,本文阐述了目前临床上5类对胎儿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即A类、B类、C类、D类和X类,其中,A类和B类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C类药物主要包括庆大霉素、阿司匹林等,D类和X类药物是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并对孕妇用药原则进行阐述,避免错误用药、滥用药,推崇合理用药,降低胎儿致畸率,提高优生优育。

    作者:牛巧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首发症状和首次胸部CT征象分析

    目的:进一步认识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首发临床症状及胸部CT表现,探讨首次临床症状和胸部CT影像学表现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价值,提高BAC的诊断水平,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76例,均经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首次临床症状和胸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76例患者中以咳嗽、咳中等量或大量白色泡沫痰伴发热为主26例(34.21%),胸部CT征象中空泡征和(或)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磨玻璃密度影是BAC较特征性表现。结论:联合临床症状与胸部CT图像上病变形态学特征性改变,在BAC的早期诊断中更有诊断意义。

    作者:周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9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95例,对照组40例给予红霉素30mg/(kg·日)溶于50g/L葡萄糖中静滴,1次/日,连续治疗14天;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10mg/(kg·日)溶于50g/L葡萄糖中静滴,1次/日,连用5天。结果:观察组55例患儿治愈50例,治愈率90.1%,显效3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40例患儿治愈24例,治愈率60.5%,显效6例,进步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药物组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刚;何小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骨化三醇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与分析骨化三醇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取血液透析方式进行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原发病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每次持续时间3~4小时,在血液透析的同时加用骨化三醇进行静脉注射。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1,P>0.05);患者的血磷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6, P<0.05);患者的钙磷乘积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0,P<0.05)。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用骨化三醇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使患者的血钙、血磷平衡得到良好的调节。

    作者:郭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梗死致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1年9月对2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其临床康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通过上述的功能锻炼,其中24例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3例在帮助下行走,1例无效。结论:以心理护理为指导,功能锻炼为核心,早期实施整体化康复护理,使患者的心理状态、运动机能、生理功能都能得到大限度的康复,为早日走向社会,回归家庭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庞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宫颈癌初筛应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境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初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宫颈癌初筛患者2169例,其中使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的1104例初筛者作为研究组,1065例单纯使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筛查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检测所得阳性率,并对所检出的病变行病理学检测。结果:研究组检测阳性率及 CIN Ⅰ、CIN Ⅱ和 CIN Ⅲ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筛查宫颈癌癌前病变效果显著,能提高宫颈癌排查率。

    作者:叶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传统组接受单纯的传统西医方法治疗;中西医组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通过对比治疗效果,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特点。结果:通过对比,中西医组总有效率达到85%,而传统组总有效率4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优于传统组。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可以减轻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付亚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急性脑梗死的研究热点,其机制较复杂,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还与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Caspase-3、水通道蛋白4等有关。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尽早地给予干预措施,减轻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挽救更多的濒死脑组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陈念;王立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切除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根治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时患者的出血量显著的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出现吻合口瘘、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排尿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和射精功能障碍的治疗组的人数分别为2例、4例、6例、4例、5例、6例、3例,对照组出现的人数分别为6例、10例、11例、7例、10例、12例、7例,治疗组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模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林志扬;张伟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和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情况及抑郁症的控制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患者抑郁症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黄文君;孔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牙列间隙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局部义齿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正畸治疗技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88.89%;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对照组7例,观察组2例;观察组满意率91.67%,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技术在口腔修复中获取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让口腔疾病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结果。

    作者:张桂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队伍建设的探讨

    目的:由于历史以及人才培养体制等因素方面的影响,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问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极为不利。本文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指出当前时期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旨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长足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作者:谢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补法的合理应用

    补法是临床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简要介绍补法的合理应用。

    作者:于风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瘫痪患者压疮相关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瘫痪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老年瘫痪患者进行调查,对7个因素作了相关性分析,按评估标准测试值,确定佳临界点。结果:7个因素与压疮的发生均显著相关。结论:相关因素≥19分时,需加强防护措施。

    作者:李冬娥;刘建胜;何媛;孙汉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