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方法

焦喜涛;孟晶;张东旭

关键词:维生素D, 佝偻病, 钙剂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方法,即在服用维生素D3400IU基础上,是否需同时添加钙剂。方法:将120例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单纯添加维生素D3)和对照组(添加维生素D3和钙剂),随访两组婴儿至6个月,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佝偻病患病情况以及6个月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血钙水平。结果:两组婴儿在发育指标、佝偻病患病率、血清25-(OH)D及血钙水平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在婴儿期只要保证摄入维生素D3400IU,即能达到预防佝偻病的目的,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森田疗法“为所当为”原则深入解读

    本文对森田疗法中“为所当为”原则结合咨询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解读,从事情分类、筛选标准、神经症者不同阶段做事原则及能力的萃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对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蓉;郭国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心理干预模式在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模式在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中作用。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妊娠产妇6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一般性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7天、14天、30天后,SAS、SDS 评分明显降低,干预组 SAS、SDS 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孕产妇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庆东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Ⅰ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静滴治疗,1次/日。Ⅱ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联合银杏达莫20ml静滴治疗,2次/日。同时,所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200mg口服,抗血小板聚集,依达拉奉注射液20ml静滴脑保护治疗。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NIHSS评分均有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Ⅱ组比Ⅰ组下降更加明显,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患者发生进展23例(38.3%),Ⅱ组患者发生进展13例(21.7%)。两组患者发生进展所占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可见Ⅱ组优于Ⅰ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与银杏达莫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其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阻止卒中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孟庆进;谷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3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与红霉素、头孢噻肟用药频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屎肠球菌耐药性与红霉素、头孢噻肟用药频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3种革兰阳性球菌药敏性试验资料及抗生素使用量,计算耐药率和用药频度,对耐药率与2种抗生素用药频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红霉素的用药频度持续下降,头孢噻肟的用药频度持续上升。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持续增长趋势。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的用药频度(DDDs)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与DDD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屎肠球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16.9%、8.8%、10.3%。红霉素治疗该类细菌引起的感染已经不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牛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它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咯血,咳出支气管管型,患者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塞的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严重者会窒息,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很少见,因此与这种疾病相关的研究也并不多,本文主要对纤维素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许承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血压住院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病因,并对可能造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查阅近几年来研究高血压病因及其危险因素的文献,对2133例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2133例中,原发性高血压1663例(78%),继发性高血压470例(22%)。在470例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按照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0%)、慢性肾小球肾炎(15%)、甲状腺功能亢进(12%)、肾动脉狭窄(8%),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嗜铬细胞瘤及大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比较少,高血压家族史、吸烟、过量饮酒、肥胖、性格急躁、食盐摄入过多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应该戒烟、限酒、减少食盐的摄入,控制体重,以降低高血压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作者:陈玲;宋淑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精神分裂症康复措施及其疗效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康复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内康复技能训练。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积极因素评分、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就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康复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社会能力,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欧国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脑膜瘤的MRI诊断

    目的:分析脑膜瘤MRI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脑膜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治脑膜瘤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膜瘤在T1WI图像表现均一的低信号10例或等信号15例;在T2WI图像呈稍高信号18例或等信号4例;增强后呈均匀强化者23例。结论: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孙建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多发性骨髓瘤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贫血症状33例,骨骼疼痛28例,双下肢活动障碍3例,发热3例,有明确感染部位9例,下肢水肿7例,蛋白尿20例,肾衰竭14例,出血倾向3例,误诊18例。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单克隆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为减少漏诊及误诊,争取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斗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全身麻醉应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性研究全身麻醉应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骨科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在手术全身麻醉中给予舒芬太尼,对照组41例给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30分钟、60分钟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3±0.21)分、(2.10±0.24)分、9.76%,对照组患者手术后30分钟、60分钟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5±0.28)分、(5.09±0.32)分、17.07%。结论:在全身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疗效较好。

    作者:徐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婴儿肺炎肺实变6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1~2个月小婴儿肺炎肺实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对小年龄组患儿肺炎肺实变的认识。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该类患儿6例,对其进行相关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平均治疗时间10天,均病情稳定出院。出院20天后复诊,5例患儿均精神反应可,呼吸平稳,无咳嗽、发热等不适,肺部检查无异常。1例患儿再次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复查胸部CT示3例完全恢复正常,2例肺部仍可见少量实变影。结论:明确病情后,通过改变体位,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的治疗。

    作者:翟荣娜;宋素玲;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健康指导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排便的影响

    目的:评价健康指导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观察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便秘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便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康复。

    作者:王建国;张玉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喜疗妥软膏在治疗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结合适当按摩患处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饱和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患处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长短、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12.0±4.8小时,治疗总有效率98.0%;对照组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24.0±4.2小时,治疗总有效率9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结合适当按摩患处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消退快等优点,而且喜疗妥软膏取材方便,使用简单,易于观察,安全高效。

    作者:黄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针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特定的工作环境、特定的服务对象、社会偏见、家庭偏见等,探讨其防范措施,包括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落实工资待遇,改善护患关系,改善医疗环境等方面,从而维护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朱海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口腔宣教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口腔宣教对全口义齿修复成功的意义。方法:从156例无牙颌患者中选出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宣教组28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宣教,宣教组采取修复前后全程卫生宣教。结果:宣教组患者经过口腔健康教育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对牙列缺失的患者,口腔宣教能显著提高全口义齿修复的成功率。

    作者:童庆华;白文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应用VB6.0结合Access2003开发骨髓细胞学检查软件

    目的:解决医院检验科传统手工方法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相关信息的登记、报告单填写、资料统计和信息查询工作量大、报告单不够整洁规范、查询统计不便等问题。方法:用 Access2003建立数据库及所需数据库表。在VB6.0中建立项目,设计所需窗体和报表,开发制作骨髓细胞学检查软件。结果:使用情况表明,软件在 Windows XP、Windows 2000下运行情况良好,实现了相关信息的登记、报表打印、信息查询等功能。结论:软件具有体积小、占用系统资源少、运行速度快、使用简便、功能较多等特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作者:王芳;牛建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房室交界性心律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都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诊断与鉴别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阐述了房室交界性心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诊断及预后,旨在加强对两种疾病的认识,以指导临床。

    作者:董桂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职业病体检护理中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目的:对职业病体检护理中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职业病体检护理患者86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加强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在本次体检护理中,58例患者表示满意,26例患者表示一般,2例患者由于等待时间比较长而表示不满意,患者满意率97.67%。结论:在职业病体检护理中构建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光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疝修补片在上颌骨全切术后眶底缺损修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疝修补片在上颌骨全切术眶底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3-2012年收治采用疝修补片修复眶底缺损行上颌骨全切术的患者9例,评价其治疗效果,内容包括患者眼球位置、眼球功能和有无眼部常见并发症情况等。结果:9例患者术后眼球位置基本正常,眼球的运动功能良好,无一例产生复视或代偿头位。结论:应用疝修补片修复上颌骨全切术眶底缺损操作容易,可塑性高,材料在体内可促进自体组织长入,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并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临床眼眶修复重建的手术治疗,尤其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肖锋;毕致;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究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COPD-PTB)的治疗对策。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将所有病例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B 组则在此基础上对缓解期的患者采取康复治疗方案。对比治疗后效果和呼吸系统恢复情况。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且B组CRQ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治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有肺结核患者,在个性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缓解期的康复治疗可以大幅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