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与红霉素、头孢噻肟用药频度的相关性分析

牛威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 红霉素, 头孢噻肟, 用药频度
摘要: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屎肠球菌耐药性与红霉素、头孢噻肟用药频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3种革兰阳性球菌药敏性试验资料及抗生素使用量,计算耐药率和用药频度,对耐药率与2种抗生素用药频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红霉素的用药频度持续下降,头孢噻肟的用药频度持续上升。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持续增长趋势。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的用药频度(DDDs)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与DDD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屎肠球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16.9%、8.8%、10.3%。红霉素治疗该类细菌引起的感染已经不具有临床意义。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体检712例尿常规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尿液分析异常结果的检出率。方法:对712例健康体检人群的尿干化学及尿有形成分镜检分析。结果:712例尿液检查结果显示尿液标本阳性指标总检出率18.1%,泌尿系统感染在健康人群中是常见的疾病,可发生于所有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分析各指标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各个年龄段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测是健康体检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项目,有助于发现亚健康人群,对早期诊断及疾病预防有重要作用。

    作者:唐兆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口腔宣教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口腔宣教对全口义齿修复成功的意义。方法:从156例无牙颌患者中选出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宣教组28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宣教,宣教组采取修复前后全程卫生宣教。结果:宣教组患者经过口腔健康教育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对牙列缺失的患者,口腔宣教能显著提高全口义齿修复的成功率。

    作者:童庆华;白文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13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7例。研究组采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太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应用VB6.0结合Access2003开发骨髓细胞学检查软件

    目的:解决医院检验科传统手工方法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相关信息的登记、报告单填写、资料统计和信息查询工作量大、报告单不够整洁规范、查询统计不便等问题。方法:用 Access2003建立数据库及所需数据库表。在VB6.0中建立项目,设计所需窗体和报表,开发制作骨髓细胞学检查软件。结果:使用情况表明,软件在 Windows XP、Windows 2000下运行情况良好,实现了相关信息的登记、报表打印、信息查询等功能。结论:软件具有体积小、占用系统资源少、运行速度快、使用简便、功能较多等特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作者:王芳;牛建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价值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小剂量MTX(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小剂量MTX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MTX保守治疗。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输卵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天、7天、14天的血β-HCG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MTX保守治疗相比,腹腔镜联合小剂量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常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微创内固定技术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来应用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相比,闭合复位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时产生的创伤小,符合生物力学的内固定原理,而且还能够在大程度上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功能,大幅减少了医源性软组织损伤,降低了伤口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恢复,是治疗胫骨骨折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晖;彭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析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在感染性肺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2009年至今收治感染性肺炎患者342例,按照其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170例和病毒性肺炎组172例。采用全自动散射浊度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 CRP 的含量。根据所得数据通过比较分析来评价 CRP 在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细菌性肺炎组CRP含量为(80.7±50.4)mg/L,病毒性肺炎组CRP含量为(10.9±4.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在治疗前后CRP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而病毒性肺炎组CRP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中CRP蛋白含量可以用于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生物学诊断,应该加以推广。

    作者:万大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宫外孕的临床诊断中阴道超声以及腹部超声联合检测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疑似宫外孕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行腹部二维超声以及阴道二维超声检查,比较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超声联合诊断显示有40例患者为宫外孕。经临床手术以及保守治疗之后,确诊38例患者为宫外孕,诊断准确率95.0%,2例患者误诊。结论:利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对疑似宫外孕患者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宫外孕临床检查提供有效信息,有助于宫外孕的临床诊断。

    作者:崔晓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B-Lynch缝合防治产后出血28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在处理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B-LYNCH缝合产妇2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计算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有效率。结果:28例患者采用 B-Lynch缝合术治疗后,手术时间(73±5)分钟,出血量(1245±56)ml。28例患者均有效止血,血压上升,生命体征平稳,阴道流血减少,尿量增多,有效率达100.0%,无一例患者因发生继发性出血而切除子宫。术后均采用缩宫素和抗生素防治感染,8~12天后痊愈出院,随访到产后42天。术后无发热及产褥感染患者。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正常。结论:B-Lynch缝合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操作简单、迅速,止血效果确切的特点。

    作者:吴观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疝修补片在上颌骨全切术后眶底缺损修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疝修补片在上颌骨全切术眶底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3-2012年收治采用疝修补片修复眶底缺损行上颌骨全切术的患者9例,评价其治疗效果,内容包括患者眼球位置、眼球功能和有无眼部常见并发症情况等。结果:9例患者术后眼球位置基本正常,眼球的运动功能良好,无一例产生复视或代偿头位。结论:应用疝修补片修复上颌骨全切术眶底缺损操作容易,可塑性高,材料在体内可促进自体组织长入,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并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临床眼眶修复重建的手术治疗,尤其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肖锋;毕致;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老年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和肠道恢复时间。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都有着更好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锟;沙拉衣丁·沙力克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脑膜瘤的MRI诊断

    目的:分析脑膜瘤MRI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脑膜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治脑膜瘤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膜瘤在T1WI图像表现均一的低信号10例或等信号15例;在T2WI图像呈稍高信号18例或等信号4例;增强后呈均匀强化者23例。结论: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孙建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因疑似心绞痛行冠脉造影检查中发现冠脉慢血流患者与冠脉造影正常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的差异,探讨ADMA水平与冠脉慢血流现象的关系。方法:测定124例冠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患者及110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的血浆ADMA浓度,并分析两组水平差异。结果:冠脉慢血流组血浆ADMA浓度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0.3,0.7±0.3,P=0.01)。结论:ADMA水平与冠脉慢血流发生有关,ADMA的浓度增高是冠脉慢血流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朱志玲;罗礼云;李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丹红注射液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35/38),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内皮功能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西替利嗪、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地塞米松、维生素 C 联合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荨麻疹患者48例,给予西替利嗪片、地塞米松片、维生素C口服治疗。结果:治愈21例(44%),显效15例(31%),无效2例,无不良反应,起效时间1~8天,平均3.6天。结论:西替利嗪+地塞米松+维生素C治疗急性荨麻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宫内节育器异位3例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自1960年起,我国开始大力推广宫内节育器,广泛地被育龄妇女所接受。但传统的宫内节育器同样具有较高脱落率及不良反应。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推广使用较多的是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此类型节育器具有低出血率、低脱落率、低疼痛感、带器妊娠率极低等显著特点,偶尔会有节育器异位发生。2007-2013年放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625例,宫内节育器异位仅3例,发生率0.48%。

    作者:郭延红;王连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住院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房性早搏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提前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波电压高于对照组(P<0.05),P'波时限长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P'R间期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和P波的电压及时限在窦性心律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P波增宽和高大或切迹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房性早搏的发生与PR段和ST段压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杰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何艳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新方法配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安全使用易过敏抗生素,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方法:摒弃传统皮试液配制方法;根据医嘱使用同种抗生素,采用自行研制的新方法配制皮试液并根据皮试结果用药。结果:传统方法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平均耗时3分钟。新方法配制任何1种皮试液平均耗时1分钟,操作简单,步骤少,费时少。结论:新方法操作简便,同样适用于非抗生素类的易过敏药物的皮试配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郎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 AECOPD 患者2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第1天、4天、7天、10天、14天进行血常规检查,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来判断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对血清PCT的检查,根据PCT检查结果确定是否使用抗生素。结果:观察组143例患者PCT阳性103例,阳性率72.0%,hs-CRP 阳性85例,阳性率5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抗生素(8.1±1.9)天,患者住院时间(11.2±19)天,二重感染7例(4.9%);对照组使用抗生素(22.3±5.7)天,患者住院时间(22.2±7.8)天,二重感染34例(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资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