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红;王连芹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模式在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中作用。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妊娠产妇6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一般性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7天、14天、30天后,SAS、SDS 评分明显降低,干预组 SAS、SDS 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孕产妇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庆东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在临床工作中,护患纠纷时有发生,对医疗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护患纠纷可因护理人员服务态度问题引发,也可因护士护理文件书写的不规范引发,或者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引发等。针对原因,需采取相关措施,包括促进护理人员熟悉掌握规章制度,增加护理人员比例,合理配置人力,不断加强护患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护患关系,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技能,严格护理质量管理等。本文简要分析护患纠纷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急诊ICU患者病情紧急、疾病多样,危重患者多、特殊人群多(如重度肝肾功能损害),故需平衡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情况多;透析需调整剂量的情况多,药物使用复杂、疗程长的情况多,故用药方案更换多,药物种类多,以及非常规性使用多。急诊ICU感染患者的特点是基础疾病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耐药菌多,故联合用药多;需侵入性诊疗措施,医院环境易发生交叉感染,重症感染多,故高级别、广谱抗生素使用多;感染类型多,故需考虑组织分布的情况多;静脉药物使用多。临床药师要针对以上情况去考虑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涂学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法在治疗肾囊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治疗肾囊肿方法,观察比较经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术、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及开放性肾囊肿切除术3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结果:后腹腔镜手术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肾囊肿穿刺术术后复发率高。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较多。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已成为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上治疗肾囊肿应根据不同病例特点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以争取治疗肾囊肿的效果大化。
作者:杨远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57例HSP患儿的发病季节、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发病平均(6.5±1.2)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秋冬季节发病居多。85.96%的患儿起病前有明确诱因,其中78.94%的患儿发病前1~4周内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史。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28例,以关节症状为首发10例,以腹部症状为首发19例。误诊8例,以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57例HSP患儿中D-二聚体升高31例,阳性率54.4%;血小板升高34例,异常率59.65%,显示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57例患儿中发生肾损害5例(8.77%)。治疗后痊愈出院无复发52例,复发再住院1次3例,复发再住院2次2例。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诱因仍是以感染为第1位。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时,易导致误诊。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肾脏损害程度是影响HSP病程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黄少玲;于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讨论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7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好转。不同类型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如下:急性肺栓塞100.0%(2/2),主动脉夹层80.0%(4/5),急性左心衰竭100.0%(8/8),急性心肌梗死88.2%(15/17),急性心绞痛89.1%(41/46)。结论: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临床上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法,以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质量。
作者:王文娟;曾学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均于月经干净3~7天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本组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0.0±7.1)分钟,术中出血量(143.3±12.2)ml,患者下床活动时间(17.0±0.9)小时,肛门排气时间(17.1±1.3)小时,切口延期愈合1例,术后发热4例,住院天数(5.2±1.1)天。结论:加强心理、术前、术后的护理,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黄献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原理并探讨该技术对肝胆管结石肝脏分段的意义。方法: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肝胆管结石患者37例,按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肝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患者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状少,且该技术操作简单,准确率高。
作者:孙延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老年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和肠道恢复时间。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都有着更好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锟;沙拉衣丁·沙力克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析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在感染性肺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2009年至今收治感染性肺炎患者342例,按照其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170例和病毒性肺炎组172例。采用全自动散射浊度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 CRP 的含量。根据所得数据通过比较分析来评价 CRP 在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细菌性肺炎组CRP含量为(80.7±50.4)mg/L,病毒性肺炎组CRP含量为(10.9±4.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在治疗前后CRP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而病毒性肺炎组CRP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结论:血清中CRP蛋白含量可以用于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生物学诊断,应该加以推广。
作者:万大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PCOS并不孕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与对照组88例。试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雌激素、胰岛素的变化及排卵妊娠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FSH、LH、T、胰岛素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试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98个周期排卵率85.7%,妊娠率31.6%;对照组118个排卵周期排卵率69.5%,妊娠率20.3%。试验组的排卵率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作者:梁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剖宫术中难治性大出血的应对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4月-到2013年8月收治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大出血患者36例,采取药物缩宫、按摩子宫、宫腔纱布填塞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综合治疗,并对治疗之后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效果观察。结果:36例大出血患者中,经过以上4种方式处理后,均得到了有效的止血,生育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结论:对于剖宫产术中难治疗性大出血患者,在缩宫药物和按摩子宫的基础上,宫腔纱布填充术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等方式能够对生产后由于宫缩乏力所造成的难治性大出血起到有效的控制和干预,并且这些技术简单易学,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尚俊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胶体金快速检测法检测霍乱弧菌的可信度。方法:在霍乱疫情标本检测中,分别采用金标法和分离培养法两种方法,对疑似病例进行检测,并结合受试个体的临床反应,对终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金标法检测结果中有4份标本结果为假阳性。假阳性标本检出率占总标本的1.8%。结论:金标法和培养法对受感染人群的检测率非常可靠。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13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7例。研究组采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太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C逆转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将1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试验组在常规幽门螺旋杆菌(Hp)根治基础上给予叶酸联合维生素C,对照组仅给予常规Hp根治。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胃镜和组织病理检查变化、Hp转移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90.5%和87.3%,而对照组分别为73.4%、68.7%和34.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Hp 转阴率96.7%,和对照组(9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Hp根治基础上,联合叶酸和维生素C能够显著缓解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逆转癌前病变。
作者:马章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总结1~2个月小婴儿肺炎肺实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对小年龄组患儿肺炎肺实变的认识。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该类患儿6例,对其进行相关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平均治疗时间10天,均病情稳定出院。出院20天后复诊,5例患儿均精神反应可,呼吸平稳,无咳嗽、发热等不适,肺部检查无异常。1例患儿再次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复查胸部CT示3例完全恢复正常,2例肺部仍可见少量实变影。结论:明确病情后,通过改变体位,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的治疗。
作者:翟荣娜;宋素玲;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Ⅰ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静滴治疗,1次/日。Ⅱ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联合银杏达莫20ml静滴治疗,2次/日。同时,所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200mg口服,抗血小板聚集,依达拉奉注射液20ml静滴脑保护治疗。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NIHSS评分均有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Ⅱ组比Ⅰ组下降更加明显,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患者发生进展23例(38.3%),Ⅱ组患者发生进展13例(21.7%)。两组患者发生进展所占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可见Ⅱ组优于Ⅰ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与银杏达莫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其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阻止卒中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孟庆进;谷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眼、外阴、直肠、肛门等部位,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小儿少见。本文对1例小儿恶性黑色素瘤进行探讨,发现该患儿可能为隐匿性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广泛转移至心脏、胸膜及肺。
作者:蔡敏;王芳;姜旭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分析16层螺旋CT在腹膜后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6-11月收治腹膜后间质瘤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16层螺旋CT表现特征。结果:15例腹膜后间质瘤患者中,良性瘤2例,低度恶性潜能瘤3例,恶性瘤10例。15例患者 CT 表现均存在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具体位置:上腹部6例,中下腹部9例;肿块直径范围3.1~25cm,平均(8.5±1.6)cm;肿块形状:类圆形4例,分叶状5例,无规则形状6例。CT平扫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10例,半点状钙化2例,肿块内有出血3例。CT增强扫描均匀中度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纵横交错轨道样强化6例,可见边缘及中心小血管3例。15例患者CT扫描均可见肿块周边和器官表现为离心性移位,累及邻近血管、肾上腺、输尿管,伴有腹水5例,肝转移2例,肺转移3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明显,有利于间质瘤的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姜本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在大力发展中医药进社区的前提下,寻求一种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开展的中医药新技术。方法:通过在兴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引进260余种中药免煎颗粒进行各种方剂配伍,对中医药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提供多样化的给药途径。结果:由于中药免煎颗粒较传统中药饮片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大力欢迎和支持。结论:在社区开展中药免煎颗粒服务能真正做到方便百姓,服务基层。
作者:蔡祖祥;眭秀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