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旺
目的:研究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88例,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宣教组82例(给予健康宣教),对照组106例,每年随访1次,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情况。结果:2012年、2013年,宣教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150.6±15.4mmHg VS 161.4±21.0mmHg;131.5±13.2mmHg VS 155.6±20.6mmHg,P<0.05);宣教组2012年、2013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13.4%,对照组对应为29.2%、36.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血压,防止疾病发展。
作者:冯学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1990-2013年以来的文献,对期间报道临床运用经筋结点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以往的文献中,经筋结点临床主要运用于中风偏瘫及痉挛性相关疾病,经筋结点对痉挛性疾病疗效确切。由于经筋结点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只局限于中风偏瘫及某些痉挛性疾病,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经筋结点的治疗范围是否可以拓展到偏瘫以外的痉挛性疾病及舒缓性疾病即“萎症”等其他疾病的治疗上,并探讨规范的多样化治疗方法。
作者:唐艺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血浆内皮素水平(ET)的相关分析。方法: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患者84例。采用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cTFC),将冠状动脉平均帧数>27帧者归为SCF,将患者分为SCF组(36例)和对照组(48例)。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ET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CF组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T是SCF的危险因素。结论:ET水平与SCF有关,可能参与了SCF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艾阳;汪坤;李必龙;方淑玲;朱春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安全使用易过敏抗生素,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方法:摒弃传统皮试液配制方法;根据医嘱使用同种抗生素,采用自行研制的新方法配制皮试液并根据皮试结果用药。结果:传统方法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平均耗时3分钟。新方法配制任何1种皮试液平均耗时1分钟,操作简单,步骤少,费时少。结论:新方法操作简便,同样适用于非抗生素类的易过敏药物的皮试配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郎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用药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愈率85.0%,观察组治愈率91.7%;对照组护理不满意1例,观察组未出现护理不满意病例,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抢救时效性,为患者及时救治赢得了较多的时间。
作者:杨兆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C逆转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将1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试验组在常规幽门螺旋杆菌(Hp)根治基础上给予叶酸联合维生素C,对照组仅给予常规Hp根治。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胃镜和组织病理检查变化、Hp转移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90.5%和87.3%,而对照组分别为73.4%、68.7%和34.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Hp 转阴率96.7%,和对照组(9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Hp根治基础上,联合叶酸和维生素C能够显著缓解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逆转癌前病变。
作者:马章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探究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致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对其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运用手术及药物互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出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原因及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32例患者在治疗后均达到愈合标准。术后检查发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出现异位,腺体分化良好,组织纤维化,病灶出现周期性出血,给予对症治疗后,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在后期的预后随访过程中,患者并未出现复发或恶变的情况。结论:在进行妇产科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对患者及产妇会阴处及子宫内膜的保护,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隐患彻底消除,以此确保妇女的手术安全及生命健康。
作者:于永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它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咯血,咳出支气管管型,患者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塞的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严重者会窒息,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很少见,因此与这种疾病相关的研究也并不多,本文主要对纤维素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许承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Ⅰ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静滴治疗,1次/日。Ⅱ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联合银杏达莫20ml静滴治疗,2次/日。同时,所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200mg口服,抗血小板聚集,依达拉奉注射液20ml静滴脑保护治疗。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NIHSS评分均有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Ⅱ组比Ⅰ组下降更加明显,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患者发生进展23例(38.3%),Ⅱ组患者发生进展13例(21.7%)。两组患者发生进展所占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可见Ⅱ组优于Ⅰ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与银杏达莫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其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阻止卒中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孟庆进;谷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针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特定的工作环境、特定的服务对象、社会偏见、家庭偏见等,探讨其防范措施,包括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落实工资待遇,改善护患关系,改善医疗环境等方面,从而维护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朱海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脑膜瘤MRI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脑膜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治脑膜瘤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膜瘤在T1WI图像表现均一的低信号10例或等信号15例;在T2WI图像呈稍高信号18例或等信号4例;增强后呈均匀强化者23例。结论: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孙建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结合适当按摩患处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饱和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患处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长短、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12.0±4.8小时,治疗总有效率98.0%;对照组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24.0±4.2小时,治疗总有效率9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结合适当按摩患处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消退快等优点,而且喜疗妥软膏取材方便,使用简单,易于观察,安全高效。
作者:黄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何艳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醒脑开窍针刺法辨证取穴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率谷、曲池、中脘、阴陵泉、丰隆)及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时间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辨证取穴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冯志国;王彦红;靳松;吴丽莉;何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辖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情况,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明确方向和方法,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获得佳效果。方法:对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此次调查50例,非常想健康知识需求率94%,一般健康知识需求率4%,不想健康知识需求率2%。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
作者:董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1-2013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优良率98.7%,对照组93.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0,P<0.05)。干预组Eds QL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社交功能及情感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t=8.503,10.960,6.460,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尿糖等,显著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应予以临床应用。
作者:魏翠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头颅超声检查在新生儿头颅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7月-2014年1月收治患有头颅疾病的新生儿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CT检查,研究组予彩色多普勒头颅超声检查,比较两者颅内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和假阴性率。结果:研究组的颅内Ⅰ级出血及脉络丛囊肿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疾病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但超声检查对颅脑病变的情况能进行全面反映,能及时反映颅脑病变的动态变化并指导临床治疗,且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作者:赵慧敏;刘庆功;刘彩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疝修补片在上颌骨全切术眶底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3-2012年收治采用疝修补片修复眶底缺损行上颌骨全切术的患者9例,评价其治疗效果,内容包括患者眼球位置、眼球功能和有无眼部常见并发症情况等。结果:9例患者术后眼球位置基本正常,眼球的运动功能良好,无一例产生复视或代偿头位。结论:应用疝修补片修复上颌骨全切术眶底缺损操作容易,可塑性高,材料在体内可促进自体组织长入,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并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临床眼眶修复重建的手术治疗,尤其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肖锋;毕致;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收治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30例,采用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联合检验,另外选取30例进行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各种自身抗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LP、ALT、AST、GGT、TBA、GLB相比对照组都有明显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 ANA 阳性率90%,SMA 阳性率16.67%,另外有2例患者 SMA、AMA、LKM、SLA同时显示阳性。结论:利用血清自身抗体联合生化指标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查,可以有效提高检查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对其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病例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结果:两组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加强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保障获得理想预后。
作者:李秀花;武素珍;徐静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