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

冯学毅

关键词:健康教育, 高血压, 疾病控制, 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88例,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宣教组82例(给予健康宣教),对照组106例,每年随访1次,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情况。结果:2012年、2013年,宣教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150.6±15.4mmHg VS 161.4±21.0mmHg;131.5±13.2mmHg VS 155.6±20.6mmHg,P<0.05);宣教组2012年、2013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13.4%,对照组对应为29.2%、36.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血压,防止疾病发展。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HPLC-ELSD法测定血府逐瘀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血府逐瘀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控制在1ml/分,柱温控制在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控制105℃,空气或氮气作为其中的雾化气体,其流速控制在3.0L/分。结果:苦杏仁苷的进样量0.856~4.28μg,其峰面积的自然对数与进样量的自然对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99.06%,RSD=1.39(n=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血府逐瘀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孙琦;仲崇琳;杨美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它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咯血,咳出支气管管型,患者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塞的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严重者会窒息,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很少见,因此与这种疾病相关的研究也并不多,本文主要对纤维素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许承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心理干预模式在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模式在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中作用。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妊娠产妇6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一般性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7天、14天、30天后,SAS、SDS 评分明显降低,干预组 SAS、SDS 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孕产妇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庆东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究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COPD-PTB)的治疗对策。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将所有病例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B 组则在此基础上对缓解期的患者采取康复治疗方案。对比治疗后效果和呼吸系统恢复情况。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且B组CRQ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治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有肺结核患者,在个性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缓解期的康复治疗可以大幅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在临床工作中,护患纠纷时有发生,对医疗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护患纠纷可因护理人员服务态度问题引发,也可因护士护理文件书写的不规范引发,或者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引发等。针对原因,需采取相关措施,包括促进护理人员熟悉掌握规章制度,增加护理人员比例,合理配置人力,不断加强护患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护患关系,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技能,严格护理质量管理等。本文简要分析护患纠纷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5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57例HSP患儿的发病季节、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发病平均(6.5±1.2)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秋冬季节发病居多。85.96%的患儿起病前有明确诱因,其中78.94%的患儿发病前1~4周内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史。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28例,以关节症状为首发10例,以腹部症状为首发19例。误诊8例,以腹部症状为首发症状。57例HSP患儿中D-二聚体升高31例,阳性率54.4%;血小板升高34例,异常率59.65%,显示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57例患儿中发生肾损害5例(8.77%)。治疗后痊愈出院无复发52例,复发再住院1次3例,复发再住院2次2例。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诱因仍是以感染为第1位。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时,易导致误诊。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肾脏损害程度是影响HSP病程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黄少玲;于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改善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食管癌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进行分组,其中急性呼吸衰竭组(ARF)48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吸烟史(>500支/年)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所有108例食管癌患者中,共有48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44.44%。经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得出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吸烟史、术前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合并胸部并发症、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术后二次开胸手术以及术后疼痛等8个。结论: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应针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白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应用VB6.0结合Access2003开发骨髓细胞学检查软件

    目的:解决医院检验科传统手工方法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相关信息的登记、报告单填写、资料统计和信息查询工作量大、报告单不够整洁规范、查询统计不便等问题。方法:用 Access2003建立数据库及所需数据库表。在VB6.0中建立项目,设计所需窗体和报表,开发制作骨髓细胞学检查软件。结果:使用情况表明,软件在 Windows XP、Windows 2000下运行情况良好,实现了相关信息的登记、报表打印、信息查询等功能。结论:软件具有体积小、占用系统资源少、运行速度快、使用简便、功能较多等特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作者:王芳;牛建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减少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减少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治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细节护理组的手术时间及清醒时间均较基础护理组缩短,而细节护理组尿量较基础护理组明显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护理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基础护理组明显较少(3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细节护理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洪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应用高场磁共振平扫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及二维稳态进动快速采集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研究

    目的:总结高场3.0T磁共振平扫T1WI、T2WI序列,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二维稳态进动快速采集成像(2DFIESTA)在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和肝囊肿(H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确诊的449例 HH 患者以及776例 HC 患者在高场3.0T 磁共振各平扫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变化特征。结果:依据对各种不同MRI平扫序列分析,MRI平扫诊断肝血管瘤正确417个,错误32个;诊断肝囊肿正确738个,错误38个。结论:无需应用静脉增强扫描,可以通过磁共振平扫T1WI、T2WI序列结合DWI序列及2DFIESTA序列鉴别诊断绝大多数的HH和HC。

    作者:王嗣华;赵国营;方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方法

    目的:探讨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方法,即在服用维生素D3400IU基础上,是否需同时添加钙剂。方法:将120例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单纯添加维生素D3)和对照组(添加维生素D3和钙剂),随访两组婴儿至6个月,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佝偻病患病情况以及6个月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血钙水平。结果:两组婴儿在发育指标、佝偻病患病率、血清25-(OH)D及血钙水平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在婴儿期只要保证摄入维生素D3400IU,即能达到预防佝偻病的目的,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作者:焦喜涛;孟晶;张东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回生口服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56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回生口服液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组加口服回生口服液。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3.3%和46.15%,生活质量比较分别为53%和46%。结论:回生口服液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以控制肿瘤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梁芳;张丽娟;张青松;李景梅;邢国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皮肤科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皮肤科病种繁多,在临床教学中宜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从皮疹入手,由表象到本质,结合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从多个层面加强学生对常见皮肤病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做到理论与操作并重,使学生对皮肤病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知。

    作者:邹先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分析

    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与众多因素有着关联,包括医院内管理人员的不重视,不能形成相对严格的规则制度,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缺乏基础的预防感染知识以及医院内的硬件设施陈旧等。因此,管理人员要对检验科发生感染高度重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宣导和宣教,更新工作人员的观念,定期对硬件设施进行检查和消毒或者是更换,保证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检验科发生感染的概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微创内固定技术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来应用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相比,闭合复位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时产生的创伤小,符合生物力学的内固定原理,而且还能够在大程度上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功能,大幅减少了医源性软组织损伤,降低了伤口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恢复,是治疗胫骨骨折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晖;彭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喜疗妥软膏在治疗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结合适当按摩患处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饱和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患处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长短、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12.0±4.8小时,治疗总有效率98.0%;对照组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24.0±4.2小时,治疗总有效率9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结合适当按摩患处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消退快等优点,而且喜疗妥软膏取材方便,使用简单,易于观察,安全高效。

    作者:黄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辨证取穴治疗偏头痛痰浊上扰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醒脑开窍针刺法辨证取穴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率谷、曲池、中脘、阴陵泉、丰隆)及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时间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辨证取穴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冯志国;王彦红;靳松;吴丽莉;何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糖尿病足患者31例足浴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和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临床疗效。方法:2008-2013年收治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控制血糖、扩张血管、抗凝、降脂、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方泡脚和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随诊半年,观察其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优于对照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和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简便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爱霞;缪亚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PCNL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260例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0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24例。其中结石直径>2cm、鹿角形结石、术前有尿路感染、手术时间>60分钟、术中灌注泵压力>120mmHg 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均经抗感染、扩容等治疗后治愈。结论:结石体积大、鹿角形肾结石、术前合并尿路感染、手术时间长、灌注泵压力高是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子。抗生素及扩容是其治疗的关键。

    作者:葛卫军;杨华伟;谢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术前护理干预在PCI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术前护理干预在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行PCI治疗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AS 评分和心率、血压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 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中应用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金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