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分析

李伟

关键词:检验科, 医院感染, 预防对策
摘要: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比较复杂,与众多因素有着关联,包括医院内管理人员的不重视,不能形成相对严格的规则制度,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缺乏基础的预防感染知识以及医院内的硬件设施陈旧等。因此,管理人员要对检验科发生感染高度重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宣导和宣教,更新工作人员的观念,定期对硬件设施进行检查和消毒或者是更换,保证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检验科发生感染的概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刀加阿法骨化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刀加阿法骨化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针刀加阿法骨化醇治疗和针刀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加抗骨质疏松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但骨质疏松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志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13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7例。研究组采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太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辨证取穴治疗偏头痛痰浊上扰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醒脑开窍针刺法辨证取穴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率谷、曲池、中脘、阴陵泉、丰隆)及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时间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辨证取穴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冯志国;王彦红;靳松;吴丽莉;何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脑膜瘤的MRI诊断

    目的:分析脑膜瘤MRI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脑膜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治脑膜瘤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膜瘤在T1WI图像表现均一的低信号10例或等信号15例;在T2WI图像呈稍高信号18例或等信号4例;增强后呈均匀强化者23例。结论: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孙建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筋结点临床运用概况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1990-2013年以来的文献,对期间报道临床运用经筋结点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以往的文献中,经筋结点临床主要运用于中风偏瘫及痉挛性相关疾病,经筋结点对痉挛性疾病疗效确切。由于经筋结点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只局限于中风偏瘫及某些痉挛性疾病,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经筋结点的治疗范围是否可以拓展到偏瘫以外的痉挛性疾病及舒缓性疾病即“萎症”等其他疾病的治疗上,并探讨规范的多样化治疗方法。

    作者:唐艺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房室交界性心律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都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诊断与鉴别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阐述了房室交界性心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诊断及预后,旨在加强对两种疾病的认识,以指导临床。

    作者:董桂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B超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利用B超对输尿管结石诊断分析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50例,给予B超诊断报告,并结合临床检查证实。结果:B超诊断结果符合患者44例(88%)。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7例(74%),壁内段结石患者10例(20%),中段结石患者3例(6%),合并有肾积水患者47例(93.33%),结石大小4mm×3mm~38mm×10mm。3例患者临床出现误诊,后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结论:精确掌握B超检查方法可有效提高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王树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宫内节育器异位3例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自1960年起,我国开始大力推广宫内节育器,广泛地被育龄妇女所接受。但传统的宫内节育器同样具有较高脱落率及不良反应。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推广使用较多的是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此类型节育器具有低出血率、低脱落率、低疼痛感、带器妊娠率极低等显著特点,偶尔会有节育器异位发生。2007-2013年放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625例,宫内节育器异位仅3例,发生率0.48%。

    作者:郭延红;王连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2年收治年龄>60岁的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同期体检检测显示正常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量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症状以及食管外症状相对于对照组发生率高;观察组心理状况比对照组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GERD患者心理状况因为疾病呈现下降趋势,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从而进入恶性循环中,因此需要对其有更多的关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突泉县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辖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情况,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明确方向和方法,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获得佳效果。方法:对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此次调查50例,非常想健康知识需求率94%,一般健康知识需求率4%,不想健康知识需求率2%。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

    作者:董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收治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30例,采用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联合检验,另外选取30例进行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各种自身抗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LP、ALT、AST、GGT、TBA、GLB相比对照组都有明显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 ANA 阳性率90%,SMA 阳性率16.67%,另外有2例患者 SMA、AMA、LKM、SLA同时显示阳性。结论:利用血清自身抗体联合生化指标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查,可以有效提高检查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350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及评价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3年3月收治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35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50例均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0~25分钟,平均18分钟,出现阴囊积气8例,术后1~2天出院,术后出现复发3例,复发率0.85%,无阴囊血肿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一种好方法,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郭二伟;马春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药免煎颗粒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开展与应用

    目的:在大力发展中医药进社区的前提下,寻求一种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开展的中医药新技术。方法:通过在兴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引进260余种中药免煎颗粒进行各种方剂配伍,对中医药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提供多样化的给药途径。结果:由于中药免煎颗粒较传统中药饮片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大力欢迎和支持。结论:在社区开展中药免煎颗粒服务能真正做到方便百姓,服务基层。

    作者:蔡祖祥;眭秀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老年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和肠道恢复时间。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都有着更好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锟;沙拉衣丁·沙力克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肝胆管结石肝脏分段的临床作用及效果

    目的: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原理并探讨该技术对肝胆管结石肝脏分段的意义。方法: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肝胆管结石患者37例,按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肝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患者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状少,且该技术操作简单,准确率高。

    作者:孙延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森田疗法“为所当为”原则深入解读

    本文对森田疗法中“为所当为”原则结合咨询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解读,从事情分类、筛选标准、神经症者不同阶段做事原则及能力的萃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对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蓉;郭国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患者17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为两组分别加用培哚普利和酚妥拉明,探讨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总结治疗效果和治疗体会。结果:甲组显效9例(10.5%),总有效率55.8%;乙组显效8例(9.3%),总有效率57.0%。结论: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高治疗效果,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分析个体的伴发病情况,针对用药,可使疗效满意。

    作者:祁向荣;陈必勤;张馨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西替利嗪、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地塞米松、维生素 C 联合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荨麻疹患者48例,给予西替利嗪片、地塞米松片、维生素C口服治疗。结果:治愈21例(44%),显效15例(31%),无效2例,无不良反应,起效时间1~8天,平均3.6天。结论:西替利嗪+地塞米松+维生素C治疗急性荨麻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丹红注射液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35/38),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内皮功能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Ⅰ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静滴治疗,1次/日。Ⅱ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联合银杏达莫20ml静滴治疗,2次/日。同时,所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200mg口服,抗血小板聚集,依达拉奉注射液20ml静滴脑保护治疗。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NIHSS评分均有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Ⅱ组比Ⅰ组下降更加明显,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患者发生进展23例(38.3%),Ⅱ组患者发生进展13例(21.7%)。两组患者发生进展所占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可见Ⅱ组优于Ⅰ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与银杏达莫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其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阻止卒中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孟庆进;谷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