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艺洪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患儿26例,使用弹性髓内针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功能均达优,未发生感染、骨不连、弹性髓内针折断、骨骺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儿出现局部皮肤“激惹”现象,拔除髓内针后自愈。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骨折,固定充分、安全、易于操作和拔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忠;伍峰;代宗涛;曾浩;孟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检测因疑似心绞痛行冠脉造影检查中发现冠脉慢血流患者与冠脉造影正常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的差异,探讨ADMA水平与冠脉慢血流现象的关系。方法:测定124例冠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患者及110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的血浆ADMA浓度,并分析两组水平差异。结果:冠脉慢血流组血浆ADMA浓度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0.3,0.7±0.3,P=0.01)。结论:ADMA水平与冠脉慢血流发生有关,ADMA的浓度增高是冠脉慢血流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朱志玲;罗礼云;李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方法,即在服用维生素D3400IU基础上,是否需同时添加钙剂。方法:将120例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单纯添加维生素D3)和对照组(添加维生素D3和钙剂),随访两组婴儿至6个月,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佝偻病患病情况以及6个月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血钙水平。结果:两组婴儿在发育指标、佝偻病患病率、血清25-(OH)D及血钙水平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在婴儿期只要保证摄入维生素D3400IU,即能达到预防佝偻病的目的,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作者:焦喜涛;孟晶;张东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1990-2013年以来的文献,对期间报道临床运用经筋结点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以往的文献中,经筋结点临床主要运用于中风偏瘫及痉挛性相关疾病,经筋结点对痉挛性疾病疗效确切。由于经筋结点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只局限于中风偏瘫及某些痉挛性疾病,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经筋结点的治疗范围是否可以拓展到偏瘫以外的痉挛性疾病及舒缓性疾病即“萎症”等其他疾病的治疗上,并探讨规范的多样化治疗方法。
作者:唐艺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260例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0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24例。其中结石直径>2cm、鹿角形结石、术前有尿路感染、手术时间>60分钟、术中灌注泵压力>120mmHg 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均经抗感染、扩容等治疗后治愈。结论:结石体积大、鹿角形肾结石、术前合并尿路感染、手术时间长、灌注泵压力高是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子。抗生素及扩容是其治疗的关键。
作者:葛卫军;杨华伟;谢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及评价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3年3月收治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35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50例均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0~25分钟,平均18分钟,出现阴囊积气8例,术后1~2天出院,术后出现复发3例,复发率0.85%,无阴囊血肿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一种好方法,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郭二伟;马春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冷刀锥切(CKC)治疗的效果及术后高危型HPV的消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2年行冷刀锥切术治疗2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冷刀锥切术前后结果一致171例(69%);两者结果有差异78例(31%)。宫颈病变程度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分级:CIN Ⅰ42例(17%),CIN Ⅱ96例(39%),CIN Ⅲ111例(44%),其中 HPV 感染216例(87%)。术前高危型 HPV 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6个、12个、24个月清除率分别为82.1%、90.1%、94.4%。结论:宫颈冷刀锥在宫颈CIN的诊断及治疗上具有优势,术后高危型HPV大部分消退。
作者:阳晓红;张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胆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采用胆宁片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
作者:马菊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住院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房性早搏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提前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波电压高于对照组(P<0.05),P'波时限长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P'R间期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和P波的电压及时限在窦性心律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P波增宽和高大或切迹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房性早搏的发生与PR段和ST段压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杰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肺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80例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鳞癌52例(65.0%),腺癌6例(7.5%),小细胞癌22例(27.5%)。经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肺癌77例,其中鳞癌51例,诊断符合率98.1%;腺癌5例,诊断符合率83.3%;小细胞癌21例,诊断符合率95.5%。结论: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对诊断肺癌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费用低,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展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眼挫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5月-2009年6月收治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49例(49眼),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前房冲洗等处理,必要时采取手术方法降低眼压。观察其疗效。结果:49例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中,经综合治疗后,出院时全部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出院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0.8~1.237例(75.5%),0.3~0.67例(14.3%),0.3~0.063例(6.1%),0.05~光感2例(4.1%)。随访半年眼压正常,视力稳定。结论: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治疗时应尽可能保护视功能。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在临床工作中,护患纠纷时有发生,对医疗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护患纠纷可因护理人员服务态度问题引发,也可因护士护理文件书写的不规范引发,或者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引发等。针对原因,需采取相关措施,包括促进护理人员熟悉掌握规章制度,增加护理人员比例,合理配置人力,不断加强护患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护患关系,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技能,严格护理质量管理等。本文简要分析护患纠纷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普及小学生心肺复苏(CPR)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多媒体方式理论讲解,简洁易懂的口诀传授,现身施教,学员训练等形式对南昌市8所大型小学部分学生进行培训,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为通过了国家救护知识师资培训合格者。通过自制表格对学员的知晓率、施救意愿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学员的知晓率、施救意愿和互助意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从小学抓起,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能以点带面,增强公众的救护意识。
作者:程艳萍;章萍;陈热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分类及耐药性。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将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细菌采用K-B纸片法测定药敏性,真菌采用真菌药敏条进行鉴定。结果:本组80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1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株(51.79%),革兰阴性菌47株(41.96%),真菌7株(6.25%),常见的感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结论:呼吸道感染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多重耐药现象普遍,临床上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用药,以缓解目前临床上多重耐药性的危机。
作者:马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COPD-PTB)的治疗对策。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将所有病例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B 组则在此基础上对缓解期的患者采取康复治疗方案。对比治疗后效果和呼吸系统恢复情况。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且B组CRQ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治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有肺结核患者,在个性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缓解期的康复治疗可以大幅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13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7例。研究组采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太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2年收治年龄>60岁的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同期体检检测显示正常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量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症状以及食管外症状相对于对照组发生率高;观察组心理状况比对照组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GERD患者心理状况因为疾病呈现下降趋势,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从而进入恶性循环中,因此需要对其有更多的关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安全使用易过敏抗生素,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方法:摒弃传统皮试液配制方法;根据医嘱使用同种抗生素,采用自行研制的新方法配制皮试液并根据皮试结果用药。结果:传统方法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平均耗时3分钟。新方法配制任何1种皮试液平均耗时1分钟,操作简单,步骤少,费时少。结论:新方法操作简便,同样适用于非抗生素类的易过敏药物的皮试配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郎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38例女性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在某医院随机选取卵巢早衰女性患者3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结果:38例女性卵巢早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4.21%。治疗后患者的血清性激素的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以及对症治疗是治疗和改善女性卵巢早衰病变的关键。
作者:左亚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喜疗妥软膏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9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结合适当按摩患处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饱和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患处的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长短、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12.0±4.8小时,治疗总有效率98.0%;对照组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24.0±4.2小时,治疗总有效率9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局部外涂喜疗妥软膏结合适当按摩患处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局部皮肤红和(或)肿消退时间消退快等优点,而且喜疗妥软膏取材方便,使用简单,易于观察,安全高效。
作者:黄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