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祥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1-2013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优良率98.7%,对照组93.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0,P<0.05)。干预组Eds QL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社交功能及情感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t=8.503,10.960,6.460,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尿糖等,显著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应予以临床应用。
作者:魏翠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冷刀锥切(CKC)治疗的效果及术后高危型HPV的消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2年行冷刀锥切术治疗2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冷刀锥切术前后结果一致171例(69%);两者结果有差异78例(31%)。宫颈病变程度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分级:CIN Ⅰ42例(17%),CIN Ⅱ96例(39%),CIN Ⅲ111例(44%),其中 HPV 感染216例(87%)。术前高危型 HPV 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6个、12个、24个月清除率分别为82.1%、90.1%、94.4%。结论:宫颈冷刀锥在宫颈CIN的诊断及治疗上具有优势,术后高危型HPV大部分消退。
作者:阳晓红;张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减少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治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细节护理组的手术时间及清醒时间均较基础护理组缩短,而细节护理组尿量较基础护理组明显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护理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基础护理组明显较少(3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细节护理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洪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头颅超声检查在新生儿头颅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7月-2014年1月收治患有头颅疾病的新生儿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CT检查,研究组予彩色多普勒头颅超声检查,比较两者颅内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和假阴性率。结果:研究组的颅内Ⅰ级出血及脉络丛囊肿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疾病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但超声检查对颅脑病变的情况能进行全面反映,能及时反映颅脑病变的动态变化并指导临床治疗,且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作者:赵慧敏;刘庆功;刘彩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它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咯血,咳出支气管管型,患者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塞的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严重者会窒息,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很少见,因此与这种疾病相关的研究也并不多,本文主要对纤维素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许承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脑膜瘤MRI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脑膜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治脑膜瘤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膜瘤在T1WI图像表现均一的低信号10例或等信号15例;在T2WI图像呈稍高信号18例或等信号4例;增强后呈均匀强化者23例。结论: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孙建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安全使用易过敏抗生素,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方法:摒弃传统皮试液配制方法;根据医嘱使用同种抗生素,采用自行研制的新方法配制皮试液并根据皮试结果用药。结果:传统方法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平均耗时3分钟。新方法配制任何1种皮试液平均耗时1分钟,操作简单,步骤少,费时少。结论:新方法操作简便,同样适用于非抗生素类的易过敏药物的皮试配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郎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260例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0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24例。其中结石直径>2cm、鹿角形结石、术前有尿路感染、手术时间>60分钟、术中灌注泵压力>120mmHg 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均经抗感染、扩容等治疗后治愈。结论:结石体积大、鹿角形肾结石、术前合并尿路感染、手术时间长、灌注泵压力高是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子。抗生素及扩容是其治疗的关键。
作者:葛卫军;杨华伟;谢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患儿26例,使用弹性髓内针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功能均达优,未发生感染、骨不连、弹性髓内针折断、骨骺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儿出现局部皮肤“激惹”现象,拔除髓内针后自愈。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骨折,固定充分、安全、易于操作和拔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忠;伍峰;代宗涛;曾浩;孟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7种常见病毒检出情况。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361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鼻咽深部分泌物标本7种常见病毒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年龄构成和感染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患儿中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呈阳性341例,阳性率25.05%。不同性别患儿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其中PIVⅢ病毒的感染例数多(128例),其次为RSV病毒感染(122例)。单种病毒感染和混合病毒感染的患儿当中均为PIVⅢ病毒感染率高,其次为RSV病毒。年龄≤3岁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4~7岁组和≥8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VⅢ是本地区儿童呼吸道疾病感染的首要病原,该病在≤3岁婴幼儿中发病率高,且多合并其他病毒感染。
作者:郭黎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心理护理的基本内容,探讨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远高于对照组82.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1±5.4)分和(91.0±10.8)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模式是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护理模式的新探索,其优点不仅在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更有助于优化护理质量,对患者和护理人员均有积极影响,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新模式。
作者:魏小英;王雪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利用B超对输尿管结石诊断分析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50例,给予B超诊断报告,并结合临床检查证实。结果:B超诊断结果符合患者44例(88%)。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7例(74%),壁内段结石患者10例(20%),中段结石患者3例(6%),合并有肾积水患者47例(93.33%),结石大小4mm×3mm~38mm×10mm。3例患者临床出现误诊,后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结论:精确掌握B超检查方法可有效提高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王树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眼、外阴、直肠、肛门等部位,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小儿少见。本文对1例小儿恶性黑色素瘤进行探讨,发现该患儿可能为隐匿性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广泛转移至心脏、胸膜及肺。
作者:蔡敏;王芳;姜旭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对其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病例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结果:两组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加强心理干预与舒适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保障获得理想预后。
作者:李秀花;武素珍;徐静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随者介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采取介入治疗,包括出血性疾病及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术后并不是都需要止血治疗,部分患者需要给予抗凝,改善循环治疗,同缺血疾病介入治疗部分重合,这就要求护理工作根据不同疾病有侧重,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对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正确的处理,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方雁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38例女性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在某医院随机选取卵巢早衰女性患者3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结果:38例女性卵巢早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4.21%。治疗后患者的血清性激素的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以及对症治疗是治疗和改善女性卵巢早衰病变的关键。
作者:左亚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何艳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眼挫伤继发青光眼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5月-2009年6月收治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49例(49眼),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前房冲洗等处理,必要时采取手术方法降低眼压。观察其疗效。结果:49例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中,经综合治疗后,出院时全部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出院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0.8~1.237例(75.5%),0.3~0.67例(14.3%),0.3~0.063例(6.1%),0.05~光感2例(4.1%)。随访半年眼压正常,视力稳定。结论: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治疗时应尽可能保护视功能。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总结1~2个月小婴儿肺炎肺实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对小年龄组患儿肺炎肺实变的认识。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该类患儿6例,对其进行相关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平均治疗时间10天,均病情稳定出院。出院20天后复诊,5例患儿均精神反应可,呼吸平稳,无咳嗽、发热等不适,肺部检查无异常。1例患儿再次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复查胸部CT示3例完全恢复正常,2例肺部仍可见少量实变影。结论:明确病情后,通过改变体位,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的治疗。
作者:翟荣娜;宋素玲;张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35/38),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内皮功能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