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ELSD法测定血府逐瘀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孙琦;仲崇琳;杨美林

关键词:血府逐瘀口服液, 苦杏仁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血府逐瘀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控制在1ml/分,柱温控制在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控制105℃,空气或氮气作为其中的雾化气体,其流速控制在3.0L/分。结果:苦杏仁苷的进样量0.856~4.28μg,其峰面积的自然对数与进样量的自然对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99.06%,RSD=1.39(n=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血府逐瘀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 AECOPD 患者2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第1天、4天、7天、10天、14天进行血常规检查,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来判断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对血清PCT的检查,根据PCT检查结果确定是否使用抗生素。结果:观察组143例患者PCT阳性103例,阳性率72.0%,hs-CRP 阳性85例,阳性率5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抗生素(8.1±1.9)天,患者住院时间(11.2±19)天,二重感染7例(4.9%);对照组使用抗生素(22.3±5.7)天,患者住院时间(22.2±7.8)天,二重感染34例(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资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老年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和肠道恢复时间。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都有着更好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锟;沙拉衣丁·沙力克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致病原因及预防

    目的:观察探究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致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对其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运用手术及药物互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出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原因及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32例患者在治疗后均达到愈合标准。术后检查发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出现异位,腺体分化良好,组织纤维化,病灶出现周期性出血,给予对症治疗后,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在后期的预后随访过程中,患者并未出现复发或恶变的情况。结论:在进行妇产科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对患者及产妇会阴处及子宫内膜的保护,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隐患彻底消除,以此确保妇女的手术安全及生命健康。

    作者:于永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针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特定的工作环境、特定的服务对象、社会偏见、家庭偏见等,探讨其防范措施,包括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落实工资待遇,改善护患关系,改善医疗环境等方面,从而维护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朱海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森田疗法“为所当为”原则深入解读

    本文对森田疗法中“为所当为”原则结合咨询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解读,从事情分类、筛选标准、神经症者不同阶段做事原则及能力的萃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对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蓉;郭国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锁定锁骨钩钢板治疗成人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和探讨锁定锁骨钩钢板治疗成人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锁骨远端骨折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锁定锁骨钩钢板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3.1%)明显高于对照组(7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例患者均进行了6~12个月的连续随访,两组均恢复良好,未发生钢板断裂、松动,以及再次骨折和脱位情况。手术后满1年时骨折部位及肩锁关节复位良好。结论:锁定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法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的缺陷,具有手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点,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7种常见病毒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7种常见病毒检出情况。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361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鼻咽深部分泌物标本7种常见病毒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年龄构成和感染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患儿中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呈阳性341例,阳性率25.05%。不同性别患儿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其中PIVⅢ病毒的感染例数多(128例),其次为RSV病毒感染(122例)。单种病毒感染和混合病毒感染的患儿当中均为PIVⅢ病毒感染率高,其次为RSV病毒。年龄≤3岁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4~7岁组和≥8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VⅢ是本地区儿童呼吸道疾病感染的首要病原,该病在≤3岁婴幼儿中发病率高,且多合并其他病毒感染。

    作者:郭黎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普及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普及小学生心肺复苏(CPR)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多媒体方式理论讲解,简洁易懂的口诀传授,现身施教,学员训练等形式对南昌市8所大型小学部分学生进行培训,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为通过了国家救护知识师资培训合格者。通过自制表格对学员的知晓率、施救意愿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学员的知晓率、施救意愿和互助意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从小学抓起,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能以点带面,增强公众的救护意识。

    作者:程艳萍;章萍;陈热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心血管患者78例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讨论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7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好转。不同类型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如下:急性肺栓塞100.0%(2/2),主动脉夹层80.0%(4/5),急性左心衰竭100.0%(8/8),急性心肌梗死88.2%(15/17),急性心绞痛89.1%(41/46)。结论: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临床上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法,以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质量。

    作者:王文娟;曾学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价值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采血时间、用药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愈率85.0%,观察组治愈率91.7%;对照组护理不满意1例,观察组未出现护理不满意病例,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抢救时效性,为患者及时救治赢得了较多的时间。

    作者:杨兆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

    目的:研究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88例,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宣教组82例(给予健康宣教),对照组106例,每年随访1次,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情况。结果:2012年、2013年,宣教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150.6±15.4mmHg VS 161.4±21.0mmHg;131.5±13.2mmHg VS 155.6±20.6mmHg,P<0.05);宣教组2012年、2013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13.4%,对照组对应为29.2%、36.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血压,防止疾病发展。

    作者:冯学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米索前列醇配合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在人流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配合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孕周6~10周,按照自愿使用何种手术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术前1小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1小时后使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则使用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术中患者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创伤小、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又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微创内固定技术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来应用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相比,闭合复位微创经皮解剖锁定板治疗胫骨骨折时产生的创伤小,符合生物力学的内固定原理,而且还能够在大程度上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功能,大幅减少了医源性软组织损伤,降低了伤口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恢复,是治疗胫骨骨折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晖;彭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HPLC-ELSD法测定血府逐瘀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血府逐瘀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控制在1ml/分,柱温控制在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控制105℃,空气或氮气作为其中的雾化气体,其流速控制在3.0L/分。结果:苦杏仁苷的进样量0.856~4.28μg,其峰面积的自然对数与进样量的自然对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99.06%,RSD=1.39(n=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血府逐瘀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孙琦;仲崇琳;杨美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13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7例。研究组采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用超声聚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太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儿恶性黑色素瘤心脏转移1例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眼、外阴、直肠、肛门等部位,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小儿少见。本文对1例小儿恶性黑色素瘤进行探讨,发现该患儿可能为隐匿性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广泛转移至心脏、胸膜及肺。

    作者:蔡敏;王芳;姜旭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心理护理的基本内容,探讨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远高于对照组82.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1±5.4)分和(91.0±10.8)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模式是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护理模式的新探索,其优点不仅在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更有助于优化护理质量,对患者和护理人员均有积极影响,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新模式。

    作者:魏小英;王雪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叶酸联合维生素C逆转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前病变的疗效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C逆转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将1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试验组在常规幽门螺旋杆菌(Hp)根治基础上给予叶酸联合维生素C,对照组仅给予常规Hp根治。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胃镜和组织病理检查变化、Hp转移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90.5%和87.3%,而对照组分别为73.4%、68.7%和34.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Hp 转阴率96.7%,和对照组(9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Hp根治基础上,联合叶酸和维生素C能够显著缓解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逆转癌前病变。

    作者:马章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B-Lynch缝合防治产后出血28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在处理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B-LYNCH缝合产妇2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计算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有效率。结果:28例患者采用 B-Lynch缝合术治疗后,手术时间(73±5)分钟,出血量(1245±56)ml。28例患者均有效止血,血压上升,生命体征平稳,阴道流血减少,尿量增多,有效率达100.0%,无一例患者因发生继发性出血而切除子宫。术后均采用缩宫素和抗生素防治感染,8~12天后痊愈出院,随访到产后42天。术后无发热及产褥感染患者。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正常。结论:B-Lynch缝合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操作简单、迅速,止血效果确切的特点。

    作者:吴观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气管切开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脱机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并拔出气管套管的疗效、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患者30例,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左心功不全:11例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下,间断试堵管成功,完全堵管观察72~96小时病情稳定后顺利拔出气管套管;2例失败,经行纤维支气管镜和胸部CT检查均发现异常,1例气管造瘘腔环形狭窄,1例气管下端狭窄,放弃拔管。合并OSA:6例拔管成功,3例因咽部组织松弛,卧位睡眠时出现Ⅱ型呼吸衰竭放弃拔管。合并支气管扩张:4例拔管成功,4例因咳嗽频繁,造成人机对抗和不耐受而放弃。所有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中均未出现皮下或纵隔气肿。结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拔出气管套管,节省医疗资源,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痛苦,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方法安全。

    作者:张玉溪;王志新;夏玉红;陈宏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