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2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分析

邵震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药品安全警戒, 基本药物,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长春市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数据信息,了解长春市药品不良反工作发展的趋势和不足,促进药品安全警戒信号的收集工作,促使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下载2016年长春市收集的7224例合格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24例报告中医疗机构上报占97.12%,新的和严重的报告占30.16%,涉及药品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的报告占报告总数的29.11%,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集中在45~64岁的中老年人群中.结论 医疗机构的上报比例上升,药品生产企业上报比例偏低,新的和严重的报告占比偏低,中老人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有小幅增高的趋势.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难治性成人斯蒂尔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对难治性成人斯蒂尔病患者采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试验病例样本选自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成人斯蒂尔病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环磷酰胺(500~750 mg/m2)冲击治疗,对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首次治疗的10例患者中,9例恢复正常体温的时间为72 h内,1例患者恢复正常体温的时间为7 d内;首次冲击治疗9 d、10 d、11 d、13 d发生再次体温上升者4例,通过再次冲击治疗患者恢复正常体温;首次治疗后7 d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血C反应蛋白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后14 d、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于难治性成人斯蒂尔病患者予以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吕志芬;王志文;庄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口腔种植修复与传统固定桥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传统固定桥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就诊的86例牙列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固定桥修复,观察组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并发症发生率为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后语言功能、咀嚼功能、稳定性、舒适度、美观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牙列缺损治疗中,与传统固定桥修复相比,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可取得更理想的修复效果,牙齿健康情况明显改善,且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较低.

    作者:梁娟;梁锐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广东茂名石化医院收治的9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总疗程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低位梗阻性大肠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目的 探讨低位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抚顺市第四医院收治的择期行低位梗阻性大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 本组65例患者中,1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1%(15/65).其中,6例(9.2%)出现切口感染,3例(4.6%)出现吻合口瘘,3例(4.6%)出现粘连性肠梗阻,2例(3.1%)出现输尿管损伤,1例(1.5%)出现骶前静脉破裂出血.结论 在低位梗阻性大肠癌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受肠道准备不充分、患者自身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较多并发症,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关注.

    作者:边乐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联合应用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术中、术后2~24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恶露持续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较单纯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更为理想,止血速度更快,安全性理想.

    作者:管秋莹;韩凤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产后性交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产后性交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130例女性产后性交痛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自行盆底肌肉锻炼,研究组患者接受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估患者性功能,并测定其盆底肌力与盆底肌电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SF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Ⅲ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静息肌电值、快肌评估、10 s及60 s慢肌评估、后静息肌电值正常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给予女性产后性交痛患者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性功能及盆底肌肌力,利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作者:霍炽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干扰素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扰素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e抗原(HBeAg)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干扰素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谷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肝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干扰素治疗相比恩替卡韦治疗后HBs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某院胃病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 通过对某院胃病治疗用药情况的调查统计,总结基本用药规律和用药特点,为胃病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处方中患者的基本情况,采用限定日剂量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Dc)为指标判断胃药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在胃病治疗中以质子泵抑制剂(PPIs)和抗酸类药物为主要治疗药物,多采用二至三联合用药治疗,中西药有机结合,患者经济负担适中,同时能与时俱进,加入溶血栓药物和各类氨基酸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结论 该院胃病治疗用药基本合理,分析结果符合现代用药指南,本研究调查结果为医院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叶俊鹏;郑秀桩;高莹;黄培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家长参与下的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家长参与下的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收集的86例脑瘫患儿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均采取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治疗,其中观察组让患儿家长参与其中,对照组则否,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运动功能评分为(36.3±2.4)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29±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31.5±2.5)分、(23±3)分,且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62±5)d、住院费用为(12555±826)元,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6)d、(14237±87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措施,若实施期间家长参与其中,可有效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作者:孙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于抚顺市中心医院妇科接受治疗,明确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级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冷刀宫颈锥切术,观察组患者予以Leep刀宫颈锥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宫颈恢复时间分别为(11±4)ml、(13±4)min和(61±9)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ml、(26±6)min和(91±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残留率、复发率和治愈率分别为1.79%、5.36%和92.86%,与对照组的5.36%、3.57%和91.0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宫颈锥切术与经典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病变疗效相当,但Leep刀宫颈锥切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总体安全性较高.

    作者:林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个体化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对个体化方案、铋剂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基于1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构建决策树模型,比较个体化方案、铋剂四联方案与个体化补救方案的成本-效果和增量成本效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个体化治疗组、铋剂四联组、个体化补救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989.96、299.24和515.85;个体化补救组相对于铋剂四联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1725.23.结论个体化方案作为一线方案不具有成本-效果,作为补救方案具有成本-效果.

    作者:谢珍国;杜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两种去腐方法对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学机械法去腐与传统牙科手机去腐对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取50颗龋坏离体牙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进行分组,A组25颗,B组25颗.A组高速涡轮手机去腐,粘结,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B组伢典凝胶配合专用器械去腐,粘结,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两组样本均进行冷热循环实验,亚甲蓝染色,在体式显微镜下,对充填体与牙体间微渗漏染色带进行观察评价,评估两组样本的边缘微渗漏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机械去腐的充填体微渗漏发生率与伢典凝胶化学机械去腐的充填体微渗漏发生率分别为84.0%和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机械去腐对充填体的微渗漏影响与传统方法无明显差异,可以作为传统方法的补充或替代疗法.

    作者:吴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匹多莫德联合伐昔洛韦及阿达帕林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片联合伐昔洛韦片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扁平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乐从医院皮肤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扁平疣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匹多莫德片联合伐昔洛韦及外用阿达帕林凝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口服伐昔洛韦和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试验组CD4+、CD8+、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匹多莫德片联合伐昔洛韦片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梁栋龙;余南生;谢礼豪;卢娜;张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沈阳急救中心接受治疗的66例CHD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普罗帕酮和盐酸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用药后心率改善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8%和93.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2%和6.1%,心率改善值分别为(44±8)次/min和(58±9)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诊采用胺碘酮治疗CHD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呼吸暂停的早产儿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44例患儿和低剂量组40例患儿.将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负荷量均给予20 mg/kg,维持量高剂量组给予10 mg/kg,低剂量组给予5 mg/kg.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心动过速(心率180>次/min)、喂养不耐受、腹胀、贫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每日维持量10 mg/kg较每日维持量5 mg/kg更能提高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和撤机成功率,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补肺养心汤辅助治疗血瘀阻络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补肺养心汤辅助治疗血瘀阻络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心力衰竭(IHF)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CHD合并I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补肺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R、SBP、DB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降低,LVEF升高,且观察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血瘀阻络型CHD合并IHF患者中应用补肺养心汤辅助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青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72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分析

    目的 统计分析长春市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数据信息,了解长春市药品不良反工作发展的趋势和不足,促进药品安全警戒信号的收集工作,促使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下载2016年长春市收集的7224例合格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24例报告中医疗机构上报占97.12%,新的和严重的报告占30.16%,涉及药品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的报告占报告总数的29.11%,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集中在45~64岁的中老年人群中.结论 医疗机构的上报比例上升,药品生产企业上报比例偏低,新的和严重的报告占比偏低,中老人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有小幅增高的趋势.

    作者:邵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可行性,降低疾病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湛江市坡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出现肺动脉高压症状的新生儿资料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普钠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观察两组患儿生存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96.7%,对照组为85.0%,研究组较对照组患儿症状改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18 h后血气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PaCO2、SaO2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a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及时有效地纠正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的低氧血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临床采用硫酸镁治疗,患儿恢复好,血气改善效果好.

    作者:吴观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切口开窗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小切口开窗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辽阳石化总医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5±3)ml、(51±6)min、(7.0±1.7)d,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6±9)ml、(89±10)min、(8.3±2.7)d,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7.8%.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更佳,且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康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借鉴.

    作者:周宗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剖宫产手术不同缝合方法对二次妊娠子宫破裂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不同缝合方法对二次妊娠子宫破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3年2月至2016年7月大连庄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1024例实施剖宫产手术后二次妊娠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手术后缝合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层连续缝合组(501例)与双层连续缝合组(523例).比较两组孕产妇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 双层连续缝合者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层连续缝合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层连续缝合者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单层连续缝合者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手术分娩者实施双层连续缝合能够降低二次妊娠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发生风险,提高孕产妇的满意度.

    作者:倪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