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民
目的 探讨常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乙型病毒性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HBV-DNA降幅,HBeAg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HBV-DNA降低幅度为(5.33±2.34)lg拷贝/ml,明显高于对照组(0.56±0.17)lg拷贝/ml(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常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效果明显,可降低 HBV-DNA 水平,提高HBeAg转阴率.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确诊的40例高危妊娠产妇资料,依据处理措施不同将40例产妇均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的措施,而观察组产妇则在产后给予催产素,同时给予宫颈注射或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并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观察两组产妇的高危原因及产后出血原因和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内和24 h的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问题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是导致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结论 产妇应加强产前检查,尤其对于高危产妇而言,给予益母草注射液进行治疗,对减少产后出血现象、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林瑞玉;林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临床关系,评估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所有患者肘静脉血液,并选用定量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评估其临床价值.结果 在不同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模式下,前S1抗原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V-DNA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检出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与HBV-DNA联合检测能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出率,指导其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绮婷;黎阳成;何秋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在肛肠病手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 2012 年 10 月至 2014 年 10月收治的112例肛肠病手术患者资料,将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预防性护理组,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预防性护理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 1 天、术后第 2 天的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肛肠病手术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对策可明显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玲;张秀芹;赵素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资料选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5例,均于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与疼痛程度.结果 75例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VAS 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疼痛,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吴宏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拉米夫定对HBV转染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拉米夫定对HBV转染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平板克隆观察,癌细胞凋亡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HBV病毒抑制率随着拉米夫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而变大,拉米夫定和照射均能促进HBV转染肝癌细胞的凋亡,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表达水平.结论 拉米夫定能够抑制HBV复制,增强HBV转染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可能与增强放射诱导有关.
作者:张晶晶;曲颂;雷风;叶奕菁;陆小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药师干预在改善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自2013年3月开始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实施积极药师干预,比较实施前后 1 年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不合理用药率.结果 实施后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患者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药师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合理用药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努尔兰·热依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拇指皮肤缺损患者42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实施示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观察组23例实施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1年,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两组患者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拇指缺损外形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安全、可靠,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外形较佳.
作者:范兴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骨外科收治的20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将患者依据是否实施预见性护理分为普通护理组(100例)和预见性护理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优良率优于普通护理组,且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可提高患者预后恢复水平.
作者:车群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时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2例足月单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分别实施产时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和传统产时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A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阴道分娩转剖宫术率以及剖宫术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 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B 组(均P<0.05),第三产程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采取产时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产妇产后快速恢复.
作者:卢彤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0.9%和3%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1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资料,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5例)和B组(65例),分别将沙丁胺醇溶于0.9%和3%氯化钠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 B组患儿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低于A组及治疗前(P<0.05);B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 3%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优于0.9%氯化钠注射液.
作者:张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和5 d时的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作者:谷培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在卵巢囊肿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卵巢囊肿64例患者资料,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试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情况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对卵巢囊肿患者,应采取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该手术不仅创伤小,且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和丽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两种不同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高血压患者105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B组患者则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6周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并运用药物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两种药物的成本-效果比.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0/52),B组为94.3%(50/5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4/52),B组为9.4%(3/53),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成本-效果比(C/E)为112.8,明显低于B组的303.5(P<0.05).假设两种高血压药物治疗总成本降低10%,A组成本-效果比为101.5,明显低于B组的273.1 (P<0.05).结论 在高血压治疗中,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类似,但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作者:钟仲鸿;关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6月和2014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药学干预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明显提升,且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人均费用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对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药学干预,可有效提升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从而不断规范抗菌药物在Ⅰ类切口围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玉高;李岳平;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对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加强药房的药品效期管理,保证药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院经济损失.方法 采用完善的近效期药品管理措施进行药房管理.结果 经过各项措施逐步完善,药品质量提高,药品报损率减少.结论 药品效期是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保证患者合理用药的安全,且对减少药品报废至关重要.
作者:杨翠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5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资料,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 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罗桂金;晏洁影;陈远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芪消渴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就诊顺序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消渴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和血肌酐均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黄芪消渴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降低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疗效确切.
作者:王宪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比较左氧氟沙星及其他药物对多种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诊断为临床分离的细菌1 200例,对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测定,并结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其进行检验.结果 左氧氟沙星对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外的链球菌、肠球菌的耐药率分别为2.6%、44.5%、11.1%、29.8%,通过对比发现,不同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左氧氟沙星对沙门氏菌、弧菌、索氏志贺氏等与磷霉素、诺氟沙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可采用左氧氟沙星对各种类型的肠道致病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并结合抗生素的特点合理使用,使抗生素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作者:陈银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恶性肿瘤发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予以小柴胡汤加减及常规西药退热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发热患者,退热速度快,无不良反应,效果明显.
作者:孙旭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