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凤;石广莲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路径在救助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前来我院心内科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共6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路径的方法。结果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30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0.91%;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住院天数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路径可促使护理人员寻找具有科学依据的实证以解决临床护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有效、合理、经济的护理,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永惠;李坤;隋婧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人工肝主要是通过体外机械与生物、化学性装置,暂时或者部分代替患者的肝脏功能,以此来协助对肝功能不全与肝衰竭或者是相关疾病的治疗。因为人工肝主要是以体外支出与代替功能为核心,因此,又称之为人工肝的支持系统。并根据其主要组成部分与性质分成三个大类:第一,生物型:主要是把生物的部分同种或者异种肝细胞跟合成材料有效的结合而组成一种特定装置,并将患者血液或者血浆通过这个装置实施物质交换与解毒转化。第二,非生物型:其又被称之为物理型,主要是通过机械或者物理手段或是借助化学手段实施治疗,主要有血浆置换术、全血或者血浆胆红素的灌流吸附与血液的过滤等。第三,混合型:主要由生物和非生物组合而成的包含着两者功能的一种人工肝支持系统,相关研究指出,比如血浆置换等手段,除了除去有害的物质,还要补充凝血因子与生物的活性成分等,其可以单独归分为一类,也就是中间型或者过渡型的人工肝,但是三型分法更加的简明,并且受到普遍的认可。
作者:郑少琴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革兰阴性菌血浆血脂多醣的检测方法和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3例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患儿采集标本,并给予细菌培养,针对细菌培养的结果给予分类,试验组为69例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新生儿,对照组44例为培养阴性的新生儿,比较两组患儿患者入院后的血浆脂多糖、降钙素原的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第1天和第3天血浆脂多糖和降钙素原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进行白细胞的计数检测,正常组的血浆脂多糖水平为(1.73±1.63)ng/L,异常组血浆脂多糖水平为:(1.64±1.54)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浆脂多糖的检测可在细菌培养结果的空白期提供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依据,而且检验结果不会受到白细胞的计数干扰。
作者:马伯书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卵巢良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是卵巢肿瘤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占卵巢肿瘤的10%~20%,占畸胎瘤95%以上,其恶变率为1%~2%[1]。近年来,由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对于卵巢良性畸胎瘤,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首选的手术方式。为探讨疗效,本文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艳;管丽芳;顾雪芳;汤艳秋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总结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经验,为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对我科2013至2014年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8名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功能锻炼等。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8名患者术后伤口出血少,均未发生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通过个体化的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刘宇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了解孕妇临产时凝血功能情况,探讨孕妇临产时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临床变化和意义。方法对105例临产孕妇(试验组)与41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比较,TP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IB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1),而明显降低(P<0.01)。结论孕妇前后P.T、TT抬标无明显变化,不能反应临产孕妇处于高凝血状态,而APTT,FIB,D-二聚体升高还能说明临产妇女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作者:何灵;马瑞;蔺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子宫瘢痕妊娠通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配合药物流产后在B超下清宫,完整排除组织同时,术中出血少,保留了生育功能,术后无组织残留。结论对于子宫瘢痕妊娠用子宫动脉栓塞术配合药物流产后在B超下清宫的方法安全、有效、无并发症。
作者:刘永平;郑轶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beters,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将1根由硅胶材质制成,标有刻度且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送管至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置管术具有留置时间长(1根导管可保留1年)、能够安全的输注刺激性药物、避免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减轻临床护理工作量等优点逐渐在国内一些大中型医院开展并且使用,其广泛应用于化疗、TPN、长期输液、危重及大手术后患者。但在 PICC 导管留置中,由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造成物理性损伤,极易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达到18.6%。如何有效防治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带管舒适度是临床护理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我科自2008年开始采用多种护理方法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莉;王冬梅;王骞卉;张君睿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颌面创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148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完整资料为临床探究依据。分析患者的致伤因素、外伤分布,对患者的软组织进行清创处理及抗感染治疗,对外伤牙进行治疗,对颌骨骨折进行牵引复位。结果148例患者颌面部外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创伤多发于20~40岁,交通伤居首位,在各类创伤中,颌面部单纯软组织伤及下颌骨骨折常见,其次是上颌骨和颧骨。结论软组织损伤均早期清创缝合,尽量保留组织。对于骨折应早期复位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可以早期活动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李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通过沈阳市2009年~2013年5年来的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探讨进一步提高成分输血比率的方式,指导临床树立现代输血观念,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使其更好的服务临床。方法对沈阳市2009年~2013年临床全血和成分血用量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沈阳市临床成分输血(红细胞类、机采血小板、血浆、冷沉淀)使用量逐年增加,全血使用量明显下降。结论本中心近年来在成分输血临床应用中取得明显成效,仍需继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促使临床输血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张晶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不同部位的淋巴管密度和腋窝淋巴街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7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SP染色法染色,对患者正常的乳腺组织和不同部位的微淋巴管进行观察对比,并分析它和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79例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周组织LMVD平均为(5.83±2.11)个,癌内LMVD平均为(1.85±0.34)个。正常乳腺组组织LMVD平均为(1.75±0.14)个。癌周的LMVD数量明显高于癌内(P=4.01×10-22,P<0.05)和正常乳腺组织(P=4.72×10-24,P<0.05)。癌内LMVD高于正常组织(P=0.122,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分期与癌周的LMVD之间呈正相关性(r=0.746,P=3.13×10-15, P<0.05)。结论乳腺癌周LMVD明显高于癌内和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周L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作者:陈澎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氯胺酮在骨科手术后自控镇痛的应用及其对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全麻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M组术后止痛泵中药物及浓度为吗啡0.2(mg/ml);K1组术后止痛泵中药物及浓度为吗啡0.2(mg/ml)+氯胺酮1(mg/ml);K两组术后止痛泵中药物及浓度为吗啡0.1(mg/ml)+氯胺酮2(mg/ml)。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按照上述配方进行术后镇痛。观察并比较3组间的镇痛效果。结果与M组比较,K1组和K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降低(P<0.05),吗啡用量明显减少(P<0.05),K1组和K两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恶心呕吐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使用吗啡伍用氯胺酮进行术后镇痛较单独使用吗啡的镇痛效果好,可明显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并减少吗啡的用量,但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贵林;赵玉阳;勾宝晶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和碘甘油在治疗放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并发放射性口腔溃疡患者53例,随机分为蒙脱石散组27例,碘甘油组26例。蒙脱石散组采用蒙脱石散粉剂和维生素B12粉剂,用0.9%氯化钠注射液调和成糊剂涂抹溃疡面;碘甘油组以1%碘甘油涂抹溃疡,根据溃疡的愈合程度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二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蒙脱石散组在促进溃疡愈合和止痛效果方面优于碘甘油组,经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应用于放射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好于碘甘油。
作者:艾丽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患者160例进行随机均分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单纯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依那普利。两组治疗30 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30 d后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氨氯地平的疗效。
作者:杨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不同保守治疗方法对输卵管妊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及随访的方法研究245例不同方法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及治疗后输卵管再通情况,随访近3年的妊娠情况。结果腹腔镜及开腹手术组术后患侧输卵管再通率均为73%,再孕率相当,药物保守治疗组为30%,再孕率低;对侧输卵管有损害和正常者,受孕率分别为41%和79%。结论输卵管妊娠后再通率手术治疗较药物保守治疗高,治疗后妊娠率与治疗方式及对侧输卵管是否受损有关。
作者:都娜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局麻下关节镜清理术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10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4例79膝,行局麻下膝关节镜清理术,术后按是否使用玻璃酸钠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年访期限0.5~1.5年。通过Lequesne指数评分对患者膝关节进行治疗前后的生理功能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Lequesne指数均有明显的下降,对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组的指数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进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的对照组优良率为83.8%,而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加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研究组优良率达95.2%。结论局部麻醉下,关节镜清理术后注射玻璃酸钠用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关节炎的方法。
作者:王孝仁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市2012年呼吸道传染防治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将防治、控制策略落实下去。结果通过对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治措施进行落实、对相关知识大力宣传,2012年呼吸道传染疾病比例19.00%,明显低于2011年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比例39.76%,说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防治效果十分明显。结论做好相应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对呼吸道传染疾病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产生。
作者:马薇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恶性肿瘤的根本特性是侵袭转移,病程晚期可出现多脏器的转移。骨骼是转移的好发部位之一,常见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肿瘤[1],约20%~30%患者确诊肿瘤时即已存在骨转移[2]。恶性肿瘤骨转移所造成的骨骼变化以溶骨性改变为主,临床可出现骨相关事件如病理性骨折、骨髓压迫等[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迅速有效地预防骨相关事件发生、缓解控制相关症状。双膦酸盐作用于破骨细胞,阻止骨质吸收,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的主要药物之一,常用于临床的有唑来膦酸等。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了3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分别采用了唑来膦酸单药或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敏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开展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妇产科剖宫产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进行护理,不但能提高产妇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产妇快速恢复,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唐玉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前期期待保守治疗的临床意义,及终止妊娠时机与围产结局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8月的293例早发型重度子前期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98例积极治疗,对照组195例(入院期待治疗48 h后终止妊娠)期待治疗,比较两组围生结局。结果对照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和NICU住院率均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的新生儿体重明显大于积极治疗组(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进行期待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围生儿结局,对孕产妇也是安全和可行的。
作者:尹小超;邓远兰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