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吴柳萍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 脑梗死,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观察两个组的N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5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结合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病情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控制,其中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扩张患儿支气管,缓解患儿各项临床症状。

    作者:耿红艳;邹红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脑分水岭梗死的不同类型血管狭窄分组与短期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不同类型血管狭窄分组与短期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所收治的9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行颈动脉B超检查及经颅多谱勒(TCD)检查,对于检查确诊存在着血管狭窄的患者,可以进一步应用DSA或者CTA证实是否存在狭窄程度和血管狭窄。分为两组,第一组:血管狭窄、无血管狭窄;第两组:明显血管病变、无明显血管病变。预后评价采用改良Rankin Scale。结果1组皮质脑分水岭梗死;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存在血管狭窄,患者预后不良,皮质脑分水岭梗死;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分组比较及分类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明显狭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后不良发生率与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为了能够对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情况及时了解,应该行颅内外动脉血管检查CWSI患者,以便能够风险评估或者准确预测CWSI的预后,能够避免病情加重的发生率。

    作者:周静;温昌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5%;研究组总有效率95%。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注射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康艳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胸腰椎术后致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创伤等,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进而导致胃肠道产生功能障碍。对于胸腰椎手术患者而言,受到伤口疼痛、手术创伤、术后卧床以及麻醉等因素的影响,术后均会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现象,对肠道屏障能力予以减弱,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由此必须予以重视,并尽早处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关春园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98例,对患者进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手术完成之后,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手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Ⅰ型治愈率为93.33%,Ⅱ型治愈率为78.37%,Ⅲ型治愈率为58.33%,Ⅰ型、Ⅱ型、Ⅲ型之间治愈率的差异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之前是否进行准确的分型,手术过程中是否正确的选择内窥镜鼻窦手术是影响治疗效果两大因素。在围术期使用相应的抗生素以及脱敏药,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总体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

    作者:王洋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良好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沟通是一门艺术,包含多种方法与技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有助于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升医院的整体外在影响力。

    作者:杜先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剖宫产大出血属于较严重并发症,易造成产妇死亡[1-2]。本院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改良式B-lynch缝合与B-Lynch缝合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博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行门奇断流术患者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1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行门奇断流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术前急救及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术后各引流管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1例出现术后再出血,1例并发肺部感染,均予及时对症护理;12例均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对术后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术后各引流管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可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及时处理,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金华阳;江婕;林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对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淋巴结微转移对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采用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行手术切除的60例结直癌患者,对990枚淋巴结进行常规HE染色和CK20免疫组化微转移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HE染色法淋巴结转移检出率27.2%(269/990),CK20免疫组化淋巴转移检测率为37.2%(368/990),两者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5)。99枚淋巴结检出有微转移,11例TNM分期提高,HE染色重新分期率为18.3%(11/60)。结论 CK20免疫组化的检测可以明显提高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作者:周淑敏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住院患者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住院患者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8.60%;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5.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正视护理风险,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能不断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使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作者:黄丽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250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术诊疗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又称肛周脓肿,属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起病较急,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多需要急诊手术治疗[1]。临床手术多分为分期根治和一期根治术。一期治根治主要是脓肿和原发病症切口处理同时进行,这种手术的优点可明显降低手术后产生肛瘘并发症的概率[2],并且减少再术率。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各类型肛周脓肿250例,根据脓肿发生部位不同,分别采取一期根治手术方式,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双兵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护人才培养质量

    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分析在新形势下临床实践教学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高素质医学护理人才,使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取得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2012年~2013年我院中心药房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麻醉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收集麻醉药品的使用数据,采用频数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患者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哌替啶注射液和吗啡注射液使用频次略有降低,而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30 mg)、吗啡片使用频次有较大提升。结论麻醉药品在我院两年使用情况是基本合理的,医师能够对癌痛患者辨证施用止痛品种,改善了癌症患者无痛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陶婷婷;袁静;梁国强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缺氧诱导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于20~45岁的育龄妇女,临床表现为不孕、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痛经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被认为是肿瘤生成环节中的中心启动因子,在多种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中被过度表达[2]。本文就缺氧诱导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表达的实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晓娟;李德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孕妇在临产时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孕妇临产时凝血功能情况,探讨孕妇临产时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临床变化和意义。方法对105例临产孕妇(试验组)与41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比较,TP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IB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1),而明显降低(P<0.01)。结论孕妇前后P.T、TT抬标无明显变化,不能反应临产孕妇处于高凝血状态,而APTT,FIB,D-二聚体升高还能说明临产妇女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作者:何灵;马瑞;蔺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96%,观察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前,需要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进行各项检查,确诊后立即进行治疗,治疗药物首选阿奇霉素。

    作者:邹红丽;耿红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神经外科患者瞳孔改变的观察与护理

    在神经外科的临床诊疗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颅内高压症。该症的发作比较急,如果不能尽早发现并进行及时治疗,很可能发展成为脑疝而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临床上诊断颅内高压症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瞳孔改变来作为诊断依据,所以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密切观察瞳孔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探讨神经外科患者瞳孔改变的护理效果,我院对120例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丽;于海港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开展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开展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妇产科剖宫产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进行护理,不但能提高产妇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产妇快速恢复,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唐玉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五腧穴在配合生辰体质时的应用

    传统中医是非常重视人体天生的差异性,针灸也是同样道理,将穴位精确到每人时,很多针法都基本没表现出人与人之间明显不同的差异,忽略了个人的体质特点,而根据个人的生辰指导五腧穴的运用能够充分的针对个人天生的体质差异进行治疗,是中医个性化治疗的一个充分的体现。

    作者:刘建斌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市2012年呼吸道传染防治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将防治、控制策略落实下去。结果通过对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治措施进行落实、对相关知识大力宣传,2012年呼吸道传染疾病比例19.00%,明显低于2011年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比例39.76%,说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防治效果十分明显。结论做好相应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对呼吸道传染疾病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产生。

    作者:马薇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