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斌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应用在急诊修复四肢软组织撕脱或缺损伴骨外露的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1例四肢软组织撕脱或缺损伴骨外露患者,以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为主要方式给予所有患者治疗,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肢体均已达到成活的标准,且创面愈合情况趋于良好状态,随访后发现患者对于自身肢体活动能力及外观都感到十分满意。结论临床上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应用在急诊修复四肢软组织撕脱或缺损伴骨外露的效果极为明显,具有较高可行性和利用价值。
作者:刘国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44例治疗组和44例参照组,予以两组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护理,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1.5±0.5)分,低于参照组(3.5±0.5)分,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均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95.45%)比参照组(75.00%)高。结论通过予以三叉神经痛患者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明显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心理不良情绪。
作者:贾红玲 刊期: 2014年第z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给医患关系提出了新的课题;人们对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极度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就现在基层社区医院的医患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韩云飞;周红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Buess等[1]设计了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TEM)系统,是利用手术用直肠镜与立体镜,通过肛门将直肠腔内肿瘤局部放大后进行局部切除的微创手术,于1983年应用于临床,与传统常规的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比较较,TEM 明显改善了手术视野,且将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扩展到了直肠的近端,突破了传统直肠肿瘤局部切除遇到的技术难点,是目前盛行的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方式之一。我国内地于2006年[2]开展了TEM手术,称之为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孙小林;杨龙江;娄善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检验科30份结果存在误差的生化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送检,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6.7%在采集过程中出现溶血现象,16.7%由于处理时放置时间过长,20.0%由于标本量少或者送检不及时,16.7%由于检验人员技术失误或者态度不严谨,10.0%受到检验仪器的影响。结论在生化检验中有诸多因素会对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故而需增强检验人员与护理人员的知识积累与操作技能,以减少影响因素,提升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作者:黄玉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对胃肠道副作用小的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但近年一些研究显示,其可能会延缓骨折的愈合过程,引起了临床医生的注意,镇痛、异位骨化、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策略可能会发生改变。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就目前可获得动物或者临床观察数据结果作一综述。
作者:陈坚;李义凯;张佩 刊期: 2014年第z2期
肛裂是肛管全层皮肤损伤后形成的纵形小溃疡,为肛肠科的常见疾病,祖国医学将其称为“钩肠痔”“裂痔”或“裂口痔”等。对于Ⅲ期肛裂,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而肛裂术式很多,目前多以内括约肌切断术为主,但同时主张切断外括约肌皮下部的较少。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选取Ⅲ期肛裂患者(后位正中线附近裂口)行后侧围切断外括约肌皮下组织并联合中药熏洗苦参外洗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娜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现代医学的进步,医院感染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关系着医院人群的健康,成立全球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1]。医院的感染让住院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进一步增加,加重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社会人群构成了新的威胁。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护士作为医院人员结构的主力军,也是与患者接触密切的人,在院感管控中扮演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低水平势在必行。
作者:张怡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分娩前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的影响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分娩治疗的高龄产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护理后总满意度为66%,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7.27%,组间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措施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前后进行护理,利于提高分娩质量,降低不良心理情绪,还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丁文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与分娩球护理联合对分娩结局与产妇心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分娩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与分娩球护理联合进行,观察两组产妇的顺产率、疼痛程度、心理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顺产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心理影响情况观察组的产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产妇(P<0.05)。结论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与分娩球护理联合能够明显的增加产妇的顺产率,减少疼痛,并改善产妇的心理影响情况。
作者:由玫瑰;王玉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病,分2组比较盐酸培他司汀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
作者:李鑫;刘爽;姚丹;武丽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自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本地12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所有药品实行零差价服务,各基本医疗使用的基本药物新农合及医保报销比例有所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得了初见成效。但,实施中也显现出了该制度不适应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的地区。
作者:敖海宝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新的护理服务模式的出现,对助产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及自我防护措施,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要有慎独精神,有创新意识。
作者:李志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壮医药线点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
作者:韦少玲;李巧云;雷瑞昌;周卓梅;农大雄;黄子珪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Barthel指数量表在康复病房分级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98例,由医生根据病情、护士根据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得分确定护理级别,各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的护理级别要求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结果通评定,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患者的一般情况,为制订和调整护理级别和护理措施提供依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患者对本科室护理方案认可度较高,满意度为100%。结论将 Barthel指数量表应用于康复病房的分级管理中,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孙舒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方法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不完全面神经损伤患者与140例完全性面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完全性损伤患者发现,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完全性损伤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式能够得到明显疗效,有利于运用到临床医学治疗方面。
作者:崔沐群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研究为提高护士在紧急救护危重患者及解决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方法研究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预案,在全院护士组织并参与护士大练兵。结果提高了护士的应急能力,培养了护士高水平素质,发挥了护士的正能量作用,设专人管理急救室的药品,使患者的病死率下降,抢救成功提高,结论提高护士应急能力直接影响医院的工作效率,急救药品及时到位,使无数频与死亡的患者起死回生,发挥出护士正能量作用。
作者:徐霞;魏南楠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剖宫产大出血属于较严重并发症,易造成产妇死亡[1-2]。本院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改良式B-lynch缝合与B-Lynch缝合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博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于20~45岁的育龄妇女,临床表现为不孕、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痛经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被认为是肿瘤生成环节中的中心启动因子,在多种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中被过度表达[2]。本文就缺氧诱导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表达的实验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晓娟;李德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住院患者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8.60%;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5.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正视护理风险,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能不断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使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作者:黄丽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