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结节性硬化MRI诊断价值

赛超;赛军强;乔锡财

关键词:脑, 结节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脑结节性硬化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结节性硬化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患者室管膜下结节,患者室管壁呈波浪状改变者8例,4例为大脑皮层,脑白质的多发线样.球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病灶.4例病灶有异常信号.结论 MRII表现是脑结节硬化确诊的主要依据.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重症监护患者对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研究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在强度治疗中对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方法 从死亡率预期模型及治疗强度两方面人手,对牡丹江市红旗医院的50位重症监护患者的疾病严重度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资源利用和分配的情况与重症监护患者在院治疗时间的长度密切相关.结论 应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郭永波;崔轮盟;邢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氯氮平所致意识障碍临床分析

    氯氮平所致的药源性意识障碍是精神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严重的甚至是极为危险的药物副反应,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院用氯氮平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识障碍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意识障碍患者均系1994年7月~2008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使用氯氮平后所引起,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意识障碍的标准[妇.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4.5±11.6)岁,平均病期8.3年.

    作者:侯钦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 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观察其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6%,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疗效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远期效果较为稳定,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基层大量推广使用.

    作者:杨曙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100例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对1100例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以抽取我中心11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有患儿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查验接种,同时展开乙型肝炎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在此次的研究调查中,1100例儿童中有836例儿童接受了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接种率达76%,在男女比例的差异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抽取符合HBV指标的161例儿童进行接种试验,经过初次接种疫苗后1个月,有123例患儿为抗-HBs阳转者,占76.4%.结论 在目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对HBV感染进行预防,疫苗接种的切实可行也让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现象得到了解决,需要加以进行关注.

    作者:向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及舌下含化终止早孕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及舌下含化终止治疗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子宫早孕的孕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把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及舌下含化治疗;对将照组采用人工钳刮手术,观察两组孕妇终结早孕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在清宫率、流产后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的比较分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早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这种治疗方式较为简单,而且成功率高,安全性值得信懒.

    作者:王春香;刘波;苗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个体化诊治时代的乳腺癌病理诊断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对乳腺癌的诊断模式、治疗方式及病理指标等进行介绍,然后详细探讨了分子分型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水平.

    作者:曹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聚卡波非钙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聚卡波非钙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技术,随机纳入病例442例,其中,聚卡波非钙片组223例,安慰剂对照组219,用药方法均为500mg/片,2片tid,.结果 聚卡波非钙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在多项指标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结果表明,按照上述用药方法使用聚卡波非钙片治疗IBS-C是非常有效且安全的,值得推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清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糖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4例,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和IMT情况,随机分为两组,A组54例伴颈动脉硬化,B组40例无颈动脉硬化,选取同期正常者30例作为C组,观察三组IMT、HbAlc、MAGE、DMMG和BGFC、脑梗死的复发率及血糖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 A、B两组HbAlc与IMT明显高于C组,A、B两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MAG-E、DMMG和BGFC上明显高于C组,且A、B两组也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B、C 三组间脑梗死复发率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AGE、BG FC与IMT的存在密切相关(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糖波动是促进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其严重程度决定着脑梗死复发的几率,因而血糖波动水平与脑梗死复发存在相关性.

    作者:安宁;解锦鼎;杨晓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氯沙坦钾联用吲达帕胺片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对于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用药方法,探讨氯沙坦钾联合吲达帕胺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 3年1月期间治疗的20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100例,其中对比组服用氯沙坦钾,而联合组服用吲哒帕胺配合氯沙坦钾,对比两组患者用药疗效.结果 联合组经过治疗总的有效率达到91%,而对比组的总有效率则是78%,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样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使用吲哒帕胺片联合氯沙坦钾对难治性高血压进行治疗.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乔淑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临床研究

    目的 就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1999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手术的1344例甲状腺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后主要通过患者的发音来了解是否有喉返神经损伤.若有声嘶、失语或呼吸困难,且喉镜检查发现声带麻痹,表明喉返神经受到损伤.结果 ERLN组的永久性损伤率与总损伤率均低于NERL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喉返神经损伤,可以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失语、声嘶,甚至还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窒息死亡,应该及时治疗.

    作者:俸瑞发;秦琴;黄玥;张珊;柏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胱抑素C水平在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

    目的 研究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评估血清Cys(、测定在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80例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为隐匿性肾炎患者40例,对照组为健康成人4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析受试者血清CysC和尿微量自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在CysC和尿UmA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量相关分析显示,CysC与UmAlb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9.诊断效果评价表明,CysC、UmAlb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9、0.81.结论 血清CysC可以作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诊断和评估预后的理想生化指标,其诊断和监测预后效果优于尿UmAlb.

    作者:黄永存;于玲;王艳苹;张敏;孙华;宋俊兰;邢建;刘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地龙的常用配伍及现代药理作用观察

    临床中将地龙作为配肝熄风的药物进行入药.现代医学对地龙进行药性的分析、常用配伍的分析,依据现代的药理,对地龙做进一步的分析,为临床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朱振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性化管理在护士排班改良中的应用

    目的 对人性化管理在护士排班改良中的应用的总结.方法 对我院2007年1~12月心外科护理采用传统的排班模式,2008年1~12月心外科护理排班模式改良后的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反映回顾性分析.结果 排班改良后的护理质量明显比传统的排班护理好,护理人员满意度和患者的满意度也更加高.结论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排班改良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有助于全面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在医院护理中必不可少.

    作者:张丽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胶原贴治疗婴儿湿疹6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胶原贴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给予胶原贴局部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外用治疗,疗程10d.结果 治疗组治疗10d的有效率87.7%,对照组有效率93.4%,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不影响治疗,而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胶原贴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磊;吴健;蔡美红;陈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室腔镜器械的安全规范管理探讨

    高水平的医疗技术直接决定了外科手术的成功,而护理人员的配合与医生的操作技巧决定了医疗技术是否高超,这一切都需要优质器械作为有力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大程度地避免出现物力、人力的浪费,也能够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就手术室腔镜器械的安全规范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亚妹;刘雪燕;陈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目的 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在卒中后的抑郁(PSD)和卒中位置间关系.方法 对已确诊的34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抑郁自评指数等于或大于0.5的169例为PSD组,使用x2检测PSD同卒中位置间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患者PSD发病率达49.7%,其中66.7%的是额叶卒中患者PSD,47.3%的患者是其它位置卒中患者PSD,两者间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2,x2=5.51).结论 脑梗死患者患PSD的概率较高,而且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的六个月中存在极高的PSD发病概率.

    作者:彭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43例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6例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奥扎格雷钠和血塞通治疗,治疗14天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39.53%,总有效效率95.35%.而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仅为25.58%和76.7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参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毕祥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性白血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

    目的 就急性白血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3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没有出现其他的真菌感染,无复发,口腔真菌感染完全痊愈.有2例由于同时伴发肺部真菌感染,在入院之后20天之后死亡;1例患者在治疗护理之后,口腔白点、白斑消失,但是复查时,仍然发现口腔内有菌丝金额真菌孢子.有2例患者在停药10天后,再次出现了口腔白点、白斑.结论 我们应该结合药物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护理,对真菌感染做到正确处理、及时发现、早期预防.从而避免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作者:胡引兰;王海燕;李成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进行常规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根据ADL评定标准和Feg-Mevyer评定标准,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力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有利有肢体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熊慧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药联用配伍禁忌的分析

    中西药合理联用,能够达到标本兼治,协同增效的效果.不合理配伍,则会导致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对常见的中西药联用禁忌进行分析、整理及归纳,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