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芳
目的: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舌扁桃体肥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舌扁桃体肥大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微波凝固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两组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3.33%,试验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应用在舌扁桃体肥大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创伤少、瘢痕残留少等优点,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雷鸣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给予尿管管理、疼痛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饮食生活护理等。观察其疗效。结果:膀胱痉挛3例,未发生继发性出血及下肢栓塞等,30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认真细致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张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社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患者100例,按能否长期坚持参加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跟踪随访。两组均进行常规社区宣教,其中观察组进行上述措施外还进行符合个体要求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治疗认知程度明显提高,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社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爱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对ε-聚赖氨酸(ε-pl)氧气湿化液在严重胸腹部联合伤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中的抑菌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胸腹部联合损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含ε-聚赖氨酸的一次性吸氧管,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管吸氧。分别对两组进行24 h及48 h痰培养、痰液黏滞度、痰栓情况及肺部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在痰培养、痰液黏滞度、痰栓等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抑菌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严重胸腹部联合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提高因肺部感染而导致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炜鹏;申华;王伟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癫痫症状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经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5%,对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治疗同时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凤;周光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结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20眼),在经保守降压治疗的情况下眼压仍>40mmHg,即在前房穿刺降低眼压直至正常后4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同时置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前眼压>40mmHg,术后3个月内眼压10~20mmHg15眼,20~30mmHg5眼;用卡替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其中2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mmHg;在术后3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mmHg。以上病例在随访期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术前视力:光感10眼(50%),光感-手动4眼(20%),手动-0.15有6眼(30%);术后视力:<0.1有2眼(10%),0.1~0.3有5眼(22.5%),0.3~0.5有6眼(30%),>0.5有7眼(35%)。结论: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置入术能在较好控制眼压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王旭辉;周建强;谢秀雯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乙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住院与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甲组98%(49/50),乙组80%(40/50),甲组显著高于乙组(P<0.05);在发热、肺部啰音、咳嗽等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甲组要显著低于乙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甲组6%(3/50),乙组30%(15/50),甲组显著低于乙组(P<0.05)。结论: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运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加快了患儿出院和康复速度,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陶汝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并且定期进行评估。结果:干预措施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抑郁情绪的改善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结论:综合护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和减轻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同时也有利于患者健康心理的形成。
作者:帅淑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妇科生殖系统疾病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将妇科分泌物标本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在超高倍镜下查找病原体并根据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霉菌性阴道炎24.0%(920/3832),滴虫性阴道炎8.1%(309/3832),细菌性阴道炎7.0%(268/3832)。结论:超高倍镜检查妇科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高,速度快,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在妇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瑶;许绘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对法医病理检案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人为现象表现及其应对措施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集初步鉴定报告出现偏差的案例资料15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分析。对初步鉴定报告与终鉴定报告产生偏差的人为原因进行分类与观察。结果:15例患者中,10例患者属于胸外心脏按压后鉴定产生的人为现象,5例患者属于尸检操作不规范后鉴定产生的人为现象。结论:在法医病理检案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常见大量的人为现象,不谨慎处理可能误判为生前损伤或病理变化,产生鉴定失误的问题。临床需要找准原因,采取对策。
作者:张晓卡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荆防止痒方加味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荆防止痒方,1剂/d,水煎2次温服,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每晚1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87%,复发率4%;对照组有效率85.71%,复发率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防止痒方加味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较用西药盐酸西替利嗪片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作者:赵峰;张香彩;张晓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采取临床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4年4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0例,根据患儿的临床特征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其临床护理效果给予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所有患儿都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无一例患儿出现后遗症,所有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以及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发生后遗症的几率,提高临床治愈率,使患儿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杨赋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泉州地区2007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肺外损害、胸片或肺部CT特点及住院时间(2007-2008年,2009-2010年,2011-2012年),分析变化趋势。结果: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痛、肺外损害;3个阶段的发热病程中位数分别为4.6 d、8.4 d 和11.7 d(u=3.22,P<0.01);呼吸困难或喘息分别为5.1%、9.8%、16.8%;胸痛分别为8.2%、14.7%、28.8%(χ2=7.24、16.93,P<0.01);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5.3%、27.5%、37.6%(χ2=13.3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合并肺不张和(或)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9.2%、2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P<0.01);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02%、2.9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阶段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7.5 d、9.2 d、13.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泉州地区近年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情、病程有逐年加重及延长趋势,肺内并发症及肺外损害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提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难度提高。
作者:李联侨;陈琼华;林志斌;苏丽端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析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所发挥的评估作用。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感染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出院诊断结果将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非细菌性感染患者。两组均于清晨空腹采集3 mL不抗凝静脉血,PCT测定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RP测定使用免疫比浊法,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中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RCT与CRP的测量结果均存在一定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RCT与CRP结果主要随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阳性率的比较上,观察组PCT测定的阳性检出率90.32%,CRP的阳性检出率80.64%;对照组PCT阳性检出率21.05%,CRP阳性检出率68.42%。PCT 检测结果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 结果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患者血清中PCT含量进行动态检测可以有效鉴别患者的感染是否属于细菌性感染,同时根据PCT水平判断患者的感染程度,为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起连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进行治疗的临床康复情况。方法:2013年7-1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FugI-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康复诊疗措施。
作者:张震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治疗。方法:观察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病例26只眼,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观察睫状体脱离的治疗效果。结果:保守治疗22例中有6例治愈,直接手术治疗4例和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的16例治愈。结论:正确认识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及时保守治疗,无效后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西宁;任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做好护理非常重要。化疗时应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治疗、化疗药物的应用、合理使用静脉、常见化疗反应的观察极其护理。护理人员除了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外,还应熟知各种化疗药物的性能及其各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应对措施。在生活上多给予患者一点关心、体贴、鼓励、启发,使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身心”损害降低到低限度,顺利渡过化疗关。
作者:孙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对妇科手术留置尿管患者进行改良式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泌尿系统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妇科手术患者352例,对留置尿管的流程和护理进行改良,并总结留置尿管的护理要点。结果:本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泌尿系统的医院感染发病率,避免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结论:更加人性化的护理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同行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雅玲;温亚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妇科手术中发生泌尿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概率0.23%。其中发生输尿管损伤11例,膀胱损伤5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得到及时的治疗和修补。结论:在妇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是非常严重的一种并发症,针对其发生的原因,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是降低其给患者带来伤害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庭肖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用药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和血压,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良好药物组合。
作者:古广恩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