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的疗效观察

雷鸣

关键词:舌扁桃体肥大,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微波凝固术,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舌扁桃体肥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舌扁桃体肥大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微波凝固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两组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3.33%,试验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应用在舌扁桃体肥大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创伤少、瘢痕残留少等优点,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0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妊高征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剖宫产手术,与同期来我院经自然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30例进行统计比较,比较两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后,母婴出现并发症3例,发生率10%,而经阴道自然分娩后,母婴出现并发症9例,发生率30%。结论:剖宫产结束妊娠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有效措施,此方法降低了母婴并发症,保证了母婴生命健康。

    作者:王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和效果分析

    目的: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建立以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主体,医疗机构作为依托,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结果:通过建立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由37.5%增强到75.0%,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率由45.0%提高到85.0%,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咨询率由7.5%提升到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有效可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蒋秋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居家养老模式实践与思考--基于大连市沙河口区的调查

    目的: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背景下,居家养老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模式。以国内居家养老模式的首创地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居家养老模式发展、完善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就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作者:宫芳芳;孙喜琢;杨秀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冠心病症状均消失(100.0%),对照组治疗后冠心病症状消失26例(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和血压,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良好药物。

    作者:文杨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社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患者100例,按能否长期坚持参加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跟踪随访。两组均进行常规社区宣教,其中观察组进行上述措施外还进行符合个体要求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治疗认知程度明显提高,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社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爱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先天性巨结肠X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腹部平片检查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腹平片、钡灌肠征象。结果:17例可明确诊断,14例提示诊断,2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立位腹部平片结合钡剂灌肠检查为本病首选、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且准确率高,多数患者X线表现典型。

    作者:郭智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ε-聚赖氨酸对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控制

    目的:探讨对ε-聚赖氨酸(ε-pl)氧气湿化液在严重胸腹部联合伤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中的抑菌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胸腹部联合损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含ε-聚赖氨酸的一次性吸氧管,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管吸氧。分别对两组进行24 h及48 h痰培养、痰液黏滞度、痰栓情况及肺部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在痰培养、痰液黏滞度、痰栓等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抑菌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严重胸腹部联合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提高因肺部感染而导致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炜鹏;申华;王伟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白山市浑江区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疫苗表面抗原携带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白山市浑江区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制定有效的乙型肝炎防治规划。方法:2011年5月对白山市浑江区7251例中小学生进行HBsAg携带情况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HBsAg。结果:HBsAg(+)136例,阳性率1.88%。男性HBsAg(+)86例,阳性率2.16%。女性HBsAg(+)50例,阳性率1.53%。结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已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有效、简单、经济的重要措施,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地方,每2~3年应对HBsAg和HBsAb阴性的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HBsAg浓度较弱的学生进行疫苗的加强接种,降低感染的机会。

    作者:宋迎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腹腔镜和开腹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胃肠功能和CRP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胃肠功能和CRP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予以开腹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术后胃肠功能及CPR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及48 h的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胃肠功能和CRP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保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米索前列醇与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与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产后出血产妇11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予以米索前列醇,研究组予以欣母沛,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用药后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用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子宫收缩增强例数多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与米索前列醇相比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出血量且安全可行。

    作者:王卫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进行治疗的临床康复情况。方法:2013年7-1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FugI-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康复诊疗措施。

    作者:张震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时的护理

    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做好护理非常重要。化疗时应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治疗、化疗药物的应用、合理使用静脉、常见化疗反应的观察极其护理。护理人员除了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外,还应熟知各种化疗药物的性能及其各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应对措施。在生活上多给予患者一点关心、体贴、鼓励、启发,使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身心”损害降低到低限度,顺利渡过化疗关。

    作者:孙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钛夹钳夹治疗Dieulafoy病20例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Dieulafoy病在内镜之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钛夹钳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 Dieulafoy 病患者20例,对其实施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钛夹钳夹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20例患者都能够立即止血,无一例患者出现再次出血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止血成功率100%。所有患者在临床手术以后6~10周复查电子胃镜显示病灶完全愈合,金属止血钛夹全部脱落。结论:Dieulafoy病在内镜之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钛夹钳夹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并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陆盛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护理工作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作用

    目的:护理工作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一个重要环节,护理工作是否规范、到位,会影响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同时也对服务对象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如何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护理工作进行探讨,以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

    作者:毛顺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重症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1.5±4.4)d,抗生素使用时间(16.7±2.2)d;对照组住院时间(35.1±5.3)d,抗生素使用时间(22.5±3.3)d;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以显著缩短治疗时间以及服用抗生素的时间,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德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乙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住院与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甲组98%(49/50),乙组80%(40/50),甲组显著高于乙组(P<0.05);在发热、肺部啰音、咳嗽等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甲组要显著低于乙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甲组6%(3/50),乙组30%(15/50),甲组显著低于乙组(P<0.05)。结论: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运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加快了患儿出院和康复速度,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陶汝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00例,按信封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2.5±15.4)min、(20.5±6.3)h、(4.0±1.2)d、0.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吴和明;陈云卫;余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的临床应用

    硫酸镁为抗惊厥药,因其给药途径不同,在临床上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是妇产科临床中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常用的药物,常用于妊娠高血压,降低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硫酸镁的药理作用广泛,临床作用明显,但过量时亦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后果,故临床应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调整用药剂量。

    作者:于晓萍;田霞;苏广雄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嵌甲型甲沟炎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改良组(4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而改良组则采用改良的手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情况、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改良组的0级及Ⅰ级疼痛明显多于对照组,其疼痛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复发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情况,且复发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明显减少。

    作者:李乐安;成家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手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5月收治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对患者实施PVP手术治疗。在完成手术后,对患者按照常规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1~2 d。利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成功完成PVP手术。在手术后0.5~5 d,患者疼痛症状显著缓解,直至消失。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在准备手术前、手术后3 d以及手术后半年,患者VAS评分分别为0~3分、8~9分以及8~10分。准备手术前以及完成手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准备手术前以及完成手术后的半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手术后3 d以及完成手术后半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PVP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肯定,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短期及长期疗效均可靠。

    作者:蒋科学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