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和效果分析

蒋秋云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 流动人口, 方法, 效果
摘要:目的: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建立以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主体,医疗机构作为依托,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结果:通过建立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由37.5%增强到75.0%,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率由45.0%提高到85.0%,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咨询率由7.5%提升到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有效可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POD)的疗效。方法:2012-2013年收治AECPO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取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和血气进行观测记录。结果: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肺功能以及血气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P<0.05)。结论: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AECPOD有效。

    作者:王泽珩;王夕芬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农村高血压综合防治策略

    在目前社会中,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它的发病率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农村,其发病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本文简要介绍农村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策略。

    作者:袁靖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多乐氟预防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及龋坏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乐氟预防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及龋坏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佩戴固定矫治器正畸患者100例,口内1区和4区的牙齿涂布多乐氟为试验组,2区和3区的牙齿不涂布多乐氟为对照组,固定矫治器拆除后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牙釉质脱矿及龋坏出现的牙数及程度。结果:试验组牙釉质脱矿及龋坏出现的牙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涂布多乐氟能有效减少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及龋坏的出现。

    作者:李建中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小儿川崎病及护理

    目的: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多,常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损害。因此,了解病情、加强治疗护理措施,对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敬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先天性巨结肠X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腹部平片检查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腹平片、钡灌肠征象。结果:17例可明确诊断,14例提示诊断,2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立位腹部平片结合钡剂灌肠检查为本病首选、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且准确率高,多数患者X线表现典型。

    作者:郭智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思想及方法进展

    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本文就该病的中医治疗思想以及治疗方法做一简单的综述,以期望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黄振福;赵斌;刘宗仁;刘百海;张连登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现象观察与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心电图P-R间期现象及其特点。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孕妇24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心电图情况。结果:246例妊娠晚期孕妇中,31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对照组中5例发生段P-R间期现象,研究组P-R间期现象发生率12.60%(31/246)明显高于对照组2.50%(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04,P<0.01)。其中研究1组135例孕妇中14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研究2组111例孕妇中17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虽然研究2组P-R间期发生率高于研究1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随访3个月复查心电图,31例P-R间期孕妇心电图均恢复正常,P-R间期>0.12 s,未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现象属于良性电生理变化,并无特殊病理意义。

    作者:范晓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乳腺癌患者行乳癌根治术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对乳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措施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0-2013年收治应用乳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接受乳癌根治术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对两组心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患者心理评估主要包括了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3个方面,护理前两组心理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乳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要充分认识其心理特点并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妇科分泌物超高倍显微镜检查结果及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生殖系统疾病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将妇科分泌物标本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在超高倍镜下查找病原体并根据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霉菌性阴道炎24.0%(920/3832),滴虫性阴道炎8.1%(309/3832),细菌性阴道炎7.0%(268/3832)。结论:超高倍镜检查妇科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高,速度快,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在妇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瑶;许绘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CR与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优势(附100例分析)

    目的:传统影像诊断思维认为“诊断肋骨骨折CT明显优于CR”。其实不尽然,CR与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只有正确认识到两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达到为患者诊断的目的。方法:收纳因外伤后胸部疼痛行CT胸部平扫及CR胸部正、斜位检查患者100例,分析两者诊断肋骨骨折的影像表现及结论。结果:100例患者确诊阳性72例,其中58例为多肋骨骨折(CR确诊率为61.4%,CT确诊率为75.3%)。确诊阴性28例(CR假阳性7例,CT假阳性15例)。结论:CR与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各有优缺点。

    作者:高雷;熊颖;廖杨;刘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改良式护理

    目的:对妇科手术留置尿管患者进行改良式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泌尿系统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妇科手术患者352例,对留置尿管的流程和护理进行改良,并总结留置尿管的护理要点。结果:本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泌尿系统的医院感染发病率,避免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结论:更加人性化的护理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同行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雅玲;温亚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补佳乐和安宫黄体酮用于104例药物流产不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佳乐和安宫黄体酮应用于药物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药物流产不全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每天口服补佳乐片3 mg,10 d,后5 d每天加服安宫黄体酮片10 mg。对照组催产素针10 U,3 d,肌注;同时益母草冲剂20 g/次,2次/d,7 d,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0.38%,对照组治愈率28.8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佳乐和安宫黄体酮在治疗药物流产不全时疗效显著,并具有安全、无痛苦的优点。

    作者:任成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急性阑尾炎合并妊娠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经验,防止流产、早产、死胎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18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急腹症,18例均行阑尾切除术,穿孔6例,流产2例,早产1例,无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结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早期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顺红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阿莫罗芬搽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莫罗芬搽剂联合伊曲康唑对甲癣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5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单一用药组用阿莫罗芬搽剂,1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联合用药组:在应用阿莫罗芬搽剂的治疗基础上服用伊曲康唑胶囊200 mg/次,2次/d,连续服用1周后停药3周,此为1个疗程,进行3个疗程,将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单一用药组治疗有效率60%,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90%。结论:阿莫罗芬搽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甲癣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丁淑敏;刘聪;陈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护理工作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作用

    目的:护理工作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一个重要环节,护理工作是否规范、到位,会影响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同时也对服务对象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如何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护理工作进行探讨,以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

    作者:毛顺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地左辛配伍地塞米松预防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激反应

    目的:探讨地佐辛配伍地塞米松用于预防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择期 LC 手术全麻患者60例,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 A 组(对照组)3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 静注生理盐水10 mL;B组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试验组)30例:全麻插管后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前15 min 静注地佐辛0.1 mg/kg。分别记录患者拔管前20 min(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拔管后15 min(T5)时的血压(BP)、平均动脉压(MD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并记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情况,并在拔管后15 min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结果:B组在苏醒期BP、MDP、HR较为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5 min B组的疼痛程度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配合地塞米松可以明显抑制患者胆囊切除术后的应激反应,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平稳的血液动力学,并可明显减少拔管后手术患者的躁动。

    作者:梅静;马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结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20眼),在经保守降压治疗的情况下眼压仍>40mmHg,即在前房穿刺降低眼压直至正常后4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同时置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前眼压>40mmHg,术后3个月内眼压10~20mmHg15眼,20~30mmHg5眼;用卡替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其中2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mmHg;在术后3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mmHg。以上病例在随访期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术前视力:光感10眼(50%),光感-手动4眼(20%),手动-0.15有6眼(30%);术后视力:<0.1有2眼(10%),0.1~0.3有5眼(22.5%),0.3~0.5有6眼(30%),>0.5有7眼(35%)。结论: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置入术能在较好控制眼压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王旭辉;周建强;谢秀雯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ε-聚赖氨酸对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控制

    目的:探讨对ε-聚赖氨酸(ε-pl)氧气湿化液在严重胸腹部联合伤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中的抑菌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胸腹部联合损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含ε-聚赖氨酸的一次性吸氧管,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管吸氧。分别对两组进行24 h及48 h痰培养、痰液黏滞度、痰栓情况及肺部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在痰培养、痰液黏滞度、痰栓等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抑菌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严重胸腹部联合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提高因肺部感染而导致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炜鹏;申华;王伟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镇痛、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发热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镇痛、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发热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患者疼痛和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褚德英;邵珊珊;胡彩云;马棣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塞来昔布联合FOI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5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FOI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塞来昔布联合 FOIFOX4化疗组和单纯 FOIFOX4化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3.6%和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FOI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疗效优于单纯FOIFOX4方案。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