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静;马冬梅
目的:探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嵌甲型甲沟炎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改良组(4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而改良组则采用改良的手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情况、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改良组的0级及Ⅰ级疼痛明显多于对照组,其疼痛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复发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情况,且复发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明显减少。
作者:李乐安;成家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析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所发挥的评估作用。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感染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出院诊断结果将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非细菌性感染患者。两组均于清晨空腹采集3 mL不抗凝静脉血,PCT测定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RP测定使用免疫比浊法,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中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RCT与CRP的测量结果均存在一定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RCT与CRP结果主要随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阳性率的比较上,观察组PCT测定的阳性检出率90.32%,CRP的阳性检出率80.64%;对照组PCT阳性检出率21.05%,CRP阳性检出率68.42%。PCT 检测结果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 结果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患者血清中PCT含量进行动态检测可以有效鉴别患者的感染是否属于细菌性感染,同时根据PCT水平判断患者的感染程度,为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起连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对妇科手术留置尿管患者进行改良式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泌尿系统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妇科手术患者352例,对留置尿管的流程和护理进行改良,并总结留置尿管的护理要点。结果:本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泌尿系统的医院感染发病率,避免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结论:更加人性化的护理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同行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雅玲;温亚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研究Dieulafoy病在内镜之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钛夹钳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 Dieulafoy 病患者20例,对其实施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钛夹钳夹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20例患者都能够立即止血,无一例患者出现再次出血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止血成功率100%。所有患者在临床手术以后6~10周复查电子胃镜显示病灶完全愈合,金属止血钛夹全部脱落。结论:Dieulafoy病在内镜之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钛夹钳夹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并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陆盛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00例,按信封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2.5±15.4)min、(20.5±6.3)h、(4.0±1.2)d、0.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吴和明;陈云卫;余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提高对外伤所致迟发性脾破裂疾病的临床法医鉴定工作质量。方法: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外伤所致迟发性脾破裂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法医鉴定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的分级结果与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Ⅰ级裂伤7例,Ⅱ级裂伤5例,Ⅲ级裂伤4例,Ⅳ级裂伤1例。均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治愈15例,住院10~45 d后出院,恢复良好,2例患者因合并多发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11.76%。结论:外伤所致迟发性脾破裂疾病容易漏诊或误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病理检查等表现,综合诊断。
作者:姚明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①检查使用CAM(意识状态评估方法)监测老年人术后谵妄的有效性;②理解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治疗方案;③理解这种心理状态的异常对术后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④认知这些异常对医疗机构的经济影响;⑤描述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病因学及发病率。方法:2008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患者312例,应用精神错乱评估法(CAM)评价并记录谵妄的发生率。结果:12.5%患者(39/312)出现术后谵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从5.52%升高到22.76%。结论:术后谵妄可能是多因素导致的后果,不仅和生理年龄有关,而且和其他因素如老龄、药物使用、外科手术应激、体内生化失衡、血流动力学及电解质紊乱均有关。
作者:王潇然;于欣;王永杰;王加强;张玉宏;刘炳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通过急性阑尾炎与右输尿管结石绞痛鉴别诊断与分析,提高这两种疾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的发生。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32例急性阑尾炎和右侧输尿管结石的误诊病例,分析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和右侧输尿管结石都是右侧腹痛,症状相似,容易误诊。但只要我们熟悉两种疾病鉴别诊断要点,全面体检,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就可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刘鹏;杨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采取临床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4年4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0例,根据患儿的临床特征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其临床护理效果给予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所有患儿都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无一例患儿出现后遗症,所有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以及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发生后遗症的几率,提高临床治愈率,使患儿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杨赋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心电图P-R间期现象及其特点。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孕妇24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心电图情况。结果:246例妊娠晚期孕妇中,31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对照组中5例发生段P-R间期现象,研究组P-R间期现象发生率12.60%(31/246)明显高于对照组2.50%(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04,P<0.01)。其中研究1组135例孕妇中14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研究2组111例孕妇中17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虽然研究2组P-R间期发生率高于研究1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随访3个月复查心电图,31例P-R间期孕妇心电图均恢复正常,P-R间期>0.12 s,未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现象属于良性电生理变化,并无特殊病理意义。
作者:范晓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泉州地区2007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肺外损害、胸片或肺部CT特点及住院时间(2007-2008年,2009-2010年,2011-2012年),分析变化趋势。结果: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痛、肺外损害;3个阶段的发热病程中位数分别为4.6 d、8.4 d 和11.7 d(u=3.22,P<0.01);呼吸困难或喘息分别为5.1%、9.8%、16.8%;胸痛分别为8.2%、14.7%、28.8%(χ2=7.24、16.93,P<0.01);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5.3%、27.5%、37.6%(χ2=13.3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合并肺不张和(或)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9.2%、2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P<0.01);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02%、2.9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阶段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7.5 d、9.2 d、13.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泉州地区近年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情、病程有逐年加重及延长趋势,肺内并发症及肺外损害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提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难度提高。
作者:李联侨;陈琼华;林志斌;苏丽端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全科医生对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糖尿病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按常规社区门诊治疗方法进行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由全科医生负责的健康教育、定期血糖监测和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后相关化验结果与认知和信心情况。结果:试验组相关化验结果与认知和信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社区糖尿病医疗模式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信心。
作者:杨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32例,均为女性,全部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均采用手术根治治疗,同时随机将其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对患者和家属采用传统方法的卫生知识宣教。观察组:向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分期式连续系统教育,即患者入院后、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4个阶段,评估患者不同阶段的健康需求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恢复效果明显较对照组好。结论:对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目标,分为入院后和手术前主要提高对手术治疗的认识,增强信心,减轻焦虑,手术后和出院前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增加健康知识。使患者接受知识,改变行为,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许萍利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在目前社会中,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它的发病率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农村,其发病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本文简要介绍农村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策略。
作者:袁靖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会阴部超声检查对妊娠中晚期宫颈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行产前超声检查孕妇中有早产及习惯性流产史、不明原因阴道流血、多产病史等的重点病例56例,自妊娠12周末至妊娠30周经会阴超声观察宫颈情况,并与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照分析,随访妊娠结果。结果:经会阴超声检查宫颈满意显示率96.4%,能客观反映宫颈情况,对宫颈区域提供直观可靠的信息,明显优于经腹超声检查。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用于妊娠中期宫颈功能不全的评价中安全、经济、有效,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燕;于泳芬;柯黎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为了更好地实施医学检验和检查互认,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对下面的问题加以注意:审查互认资料的合法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关联性;对患者提供的资料能否采用以及对一些项目是否需要重新检验检查,需要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所提供的资料要妥善保管,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才能合理地执行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制度,避免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过程中因患者不理解而发生纠纷,减轻患者负担。建议加大相关理论研究和巩固已有的比较好的措施,逐步将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渗透到基层医疗机构,从而真正解决就医人群重复检查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难题。
作者:刘爱川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老年心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60例(90.9%),死亡6例(9.1%)。结论:老年心衰是多因素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同时由于其治疗中有特殊性,所以临床上应慎密思考和诊断,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选择正确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提高老年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徐慧敏;刘玉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对ε-聚赖氨酸(ε-pl)氧气湿化液在严重胸腹部联合伤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中的抑菌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胸腹部联合损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含ε-聚赖氨酸的一次性吸氧管,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管吸氧。分别对两组进行24 h及48 h痰培养、痰液黏滞度、痰栓情况及肺部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在痰培养、痰液黏滞度、痰栓等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抑菌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严重胸腹部联合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提高因肺部感染而导致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炜鹏;申华;王伟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方法:对各学院2173例在校本科生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45.51%,知道肺结核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染48.23%,认为出现反复咳嗽、咳痰2周或痰中带血应怀疑得了肺结核65.49%,知道疑似得了肺结核应到哪里去看病33.87%,知道我国对肺结核的检查和治疗有部分免费政策51.68%,知道肺结核是一慢性病,只要坚持正规治疗6~8个月90%都能治愈的占28.30%。结论: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较低,应加强高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结核病防治相关信息的健康教育。
作者:杨培娟;李琼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手法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自制牵正祛风液20 mL加热至50℃涂擦患侧颜面,医者手取自制按摩膏适量均匀涂擦患侧印堂、攒竹、鱼腰等穴位,在用轻柔按摩手法同时嘱患者主动训练加抗阻手法。结果: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采用手法与药法相结合,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相结合,使面瘫恢复起效快,病程缩短,体现中医外治的特色方法。
作者:罗琼;程挺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