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阑尾炎与右侧输尿管结石的鉴别及分析

刘鹏;杨军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右输尿管结石, 误诊, 病例分析, 鉴别诊断
摘要:通过急性阑尾炎与右输尿管结石绞痛鉴别诊断与分析,提高这两种疾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的发生。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32例急性阑尾炎和右侧输尿管结石的误诊病例,分析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和右侧输尿管结石都是右侧腹痛,症状相似,容易误诊。但只要我们熟悉两种疾病鉴别诊断要点,全面体检,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就可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及处理建议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妇科手术中发生泌尿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概率0.23%。其中发生输尿管损伤11例,膀胱损伤5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得到及时的治疗和修补。结论:在妇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是非常严重的一种并发症,针对其发生的原因,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是降低其给患者带来伤害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庭肖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居家养老模式实践与思考--基于大连市沙河口区的调查

    目的: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背景下,居家养老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模式。以国内居家养老模式的首创地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居家养老模式发展、完善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就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作者:宫芳芳;孙喜琢;杨秀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00例,按信封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2.5±15.4)min、(20.5±6.3)h、(4.0±1.2)d、0.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吴和明;陈云卫;余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患者300例,年龄20~50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A 组: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治疗;B组:口服药物全身治疗;C组:阴道深处局部用药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和全身联合性治疗有协同增效的效果,为首选方法。

    作者:周艳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社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患者100例,按能否长期坚持参加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跟踪随访。两组均进行常规社区宣教,其中观察组进行上述措施外还进行符合个体要求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治疗认知程度明显提高,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社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爱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急性阑尾炎与右侧输尿管结石的鉴别及分析

    通过急性阑尾炎与右输尿管结石绞痛鉴别诊断与分析,提高这两种疾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的发生。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32例急性阑尾炎和右侧输尿管结石的误诊病例,分析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和右侧输尿管结石都是右侧腹痛,症状相似,容易误诊。但只要我们熟悉两种疾病鉴别诊断要点,全面体检,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就可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刘鹏;杨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舌扁桃体肥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舌扁桃体肥大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微波凝固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两组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3.33%,试验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应用在舌扁桃体肥大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创伤少、瘢痕残留少等优点,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雷鸣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结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20眼),在经保守降压治疗的情况下眼压仍>40mmHg,即在前房穿刺降低眼压直至正常后4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同时置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前眼压>40mmHg,术后3个月内眼压10~20mmHg15眼,20~30mmHg5眼;用卡替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其中2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mmHg;在术后3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mmHg。以上病例在随访期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术前视力:光感10眼(50%),光感-手动4眼(20%),手动-0.15有6眼(30%);术后视力:<0.1有2眼(10%),0.1~0.3有5眼(22.5%),0.3~0.5有6眼(30%),>0.5有7眼(35%)。结论: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置入术能在较好控制眼压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王旭辉;周建强;谢秀雯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时的护理

    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做好护理非常重要。化疗时应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治疗、化疗药物的应用、合理使用静脉、常见化疗反应的观察极其护理。护理人员除了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外,还应熟知各种化疗药物的性能及其各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应对措施。在生活上多给予患者一点关心、体贴、鼓励、启发,使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身心”损害降低到低限度,顺利渡过化疗关。

    作者:孙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阿莫罗芬搽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莫罗芬搽剂联合伊曲康唑对甲癣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5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单一用药组用阿莫罗芬搽剂,1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联合用药组:在应用阿莫罗芬搽剂的治疗基础上服用伊曲康唑胶囊200 mg/次,2次/d,连续服用1周后停药3周,此为1个疗程,进行3个疗程,将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单一用药组治疗有效率60%,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90%。结论:阿莫罗芬搽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甲癣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丁淑敏;刘聪;陈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现象观察与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心电图P-R间期现象及其特点。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孕妇24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心电图情况。结果:246例妊娠晚期孕妇中,31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对照组中5例发生段P-R间期现象,研究组P-R间期现象发生率12.60%(31/246)明显高于对照组2.50%(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04,P<0.01)。其中研究1组135例孕妇中14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研究2组111例孕妇中17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虽然研究2组P-R间期发生率高于研究1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随访3个月复查心电图,31例P-R间期孕妇心电图均恢复正常,P-R间期>0.12 s,未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现象属于良性电生理变化,并无特殊病理意义。

    作者:范晓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塞来昔布联合FOI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5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FOI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塞来昔布联合 FOIFOX4化疗组和单纯 FOIFOX4化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3.6%和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FOI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疗效优于单纯FOIFOX4方案。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32例,均为女性,全部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均采用手术根治治疗,同时随机将其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对患者和家属采用传统方法的卫生知识宣教。观察组:向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分期式连续系统教育,即患者入院后、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4个阶段,评估患者不同阶段的健康需求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恢复效果明显较对照组好。结论:对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目标,分为入院后和手术前主要提高对手术治疗的认识,增强信心,减轻焦虑,手术后和出院前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增加健康知识。使患者接受知识,改变行为,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许萍利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先天性巨结肠X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腹部平片检查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腹平片、钡灌肠征象。结果:17例可明确诊断,14例提示诊断,2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立位腹部平片结合钡剂灌肠检查为本病首选、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且准确率高,多数患者X线表现典型。

    作者:郭智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自制输卵管造影专用造影剂推注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输卵管造影在目前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其过程较为复杂而且其对操作的精确性要求也较高,为此,我们设计出了输卵管造影专用造影剂推注器。该推注器是为了减少检查医生暴露于X线下,保障医生的健康,同时更清楚地显示观察受查者的检查器官,准确的抓拍佳的影像。本文就该设备的具体工作原理以及操作使用方法做一简单的阐述,以期望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牛志刚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手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5月收治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对患者实施PVP手术治疗。在完成手术后,对患者按照常规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1~2 d。利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成功完成PVP手术。在手术后0.5~5 d,患者疼痛症状显著缓解,直至消失。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在准备手术前、手术后3 d以及手术后半年,患者VAS评分分别为0~3分、8~9分以及8~10分。准备手术前以及完成手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准备手术前以及完成手术后的半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手术后3 d以及完成手术后半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PVP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肯定,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短期及长期疗效均可靠。

    作者:蒋科学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嵌甲型甲沟炎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改良组(4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而改良组则采用改良的手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情况、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改良组的0级及Ⅰ级疼痛明显多于对照组,其疼痛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复发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情况,且复发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明显减少。

    作者:李乐安;成家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泉州地区325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

    目的:总结泉州地区2007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肺外损害、胸片或肺部CT特点及住院时间(2007-2008年,2009-2010年,2011-2012年),分析变化趋势。结果: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痛、肺外损害;3个阶段的发热病程中位数分别为4.6 d、8.4 d 和11.7 d(u=3.22,P<0.01);呼吸困难或喘息分别为5.1%、9.8%、16.8%;胸痛分别为8.2%、14.7%、28.8%(χ2=7.24、16.93,P<0.01);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5.3%、27.5%、37.6%(χ2=13.3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合并肺不张和(或)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9.2%、2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P<0.01);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02%、2.9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阶段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7.5 d、9.2 d、13.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泉州地区近年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情、病程有逐年加重及延长趋势,肺内并发症及肺外损害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提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难度提高。

    作者:李联侨;陈琼华;林志斌;苏丽端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7.67%和85.71%,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56%和21.4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均能有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Hp根除率较高,且不易复发。

    作者:章启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法医鉴定分析

    目的:提高对外伤所致迟发性脾破裂疾病的临床法医鉴定工作质量。方法: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外伤所致迟发性脾破裂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法医鉴定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的分级结果与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Ⅰ级裂伤7例,Ⅱ级裂伤5例,Ⅲ级裂伤4例,Ⅳ级裂伤1例。均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治愈15例,住院10~45 d后出院,恢复良好,2例患者因合并多发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11.76%。结论:外伤所致迟发性脾破裂疾病容易漏诊或误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病理检查等表现,综合诊断。

    作者:姚明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