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杰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放性眼外伤的易感人群、原因、就诊时间、处理方法及意义。方法:2009年7月-2013年8月收治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5例(105只眼),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只眼非手术治疗,99只眼手术治疗,其中6只眼修复伤口及时转院,4只眼行眼球摘除,交感性眼炎2例,治疗后视力≥0.05者42只眼。结论:基层医院是开放性眼外伤的主要首诊治疗场所,首次处理是否得当对伤眼的预后有直接关系,受伤者多为儿童、学生和农民,加强安全防护和教育,可减少眼外伤的发生,伤后及时就诊和正确处理,可减少开放性眼外伤的致盲率。
作者:靳三全;申良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妇科生殖系统疾病病原体的分布情况。方法:将妇科分泌物标本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在超高倍镜下查找病原体并根据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霉菌性阴道炎24.0%(920/3832),滴虫性阴道炎8.1%(309/3832),细菌性阴道炎7.0%(268/3832)。结论:超高倍镜检查妇科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高,速度快,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在妇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瑶;许绘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麻醉术前检查和术前访视对提高麻醉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实施麻醉的患者120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麻醉术前检查和术前访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麻醉结果情况。结果:1200例患者中,14例因高血压暂停手术,11例因冠心病暂停手术,15例因糖尿病暂停手术,2例因肺部感染暂停手术,4例因贫血暂停手术。985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969例担心术中疼痛,487例担心麻醉不成功,668例担心术后效果差,59例担心术后功能障碍,488例表示对手术成功充满信心。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检查和术前访视后,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术前紧张者减少至388例,266例担心术中疼痛,152例担心麻醉不成功,273例担心术后效果差,14例担心术后功能障碍,1053例表示对手术成功充满信心。结论:通过麻醉术前检查和术前访视能更加详细地了解到患者的基本情况,从而提高麻醉质量,终提高麻醉和治疗效果。
作者:李亮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多,常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损害。因此,了解病情、加强治疗护理措施,对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敬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治心胸外科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建华;袁晓;刀永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头孢类药物与酒精发生过敏反应的临床急救。方法:对2年内收治的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例死亡,7例好转出院。结论:在患者中普及头孢与酒精严禁长时间接触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年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卢美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针对研究组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服用果导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率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1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金永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嵌甲型甲沟炎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改良组(4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而改良组则采用改良的手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情况、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改良组的0级及Ⅰ级疼痛明显多于对照组,其疼痛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复发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情况,且复发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明显减少。
作者:李乐安;成家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障碍在我市的发现率,探讨如何提高重性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及采取相应对策。方法:2014年3月31日对长春市所属的10个行政区,包括6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重性精神障碍管理情况上报比较。结果:6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1个按国家要求完成任务。结论:提高社区医生对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者:李知;彭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配伍地塞米松用于预防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择期 LC 手术全麻患者60例,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 A 组(对照组)3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 静注生理盐水10 mL;B组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试验组)30例:全麻插管后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前15 min 静注地佐辛0.1 mg/kg。分别记录患者拔管前20 min(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拔管后15 min(T5)时的血压(BP)、平均动脉压(MD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并记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情况,并在拔管后15 min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结果:B组在苏醒期BP、MDP、HR较为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5 min B组的疼痛程度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配合地塞米松可以明显抑制患者胆囊切除术后的应激反应,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平稳的血液动力学,并可明显减少拔管后手术患者的躁动。
作者:梅静;马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樟脑联合克霉唑软膏治疗股癣和足癣的疗效。方法:收治股癣和足癣患者100例,将樟脑碾碎为粉末与克霉唑软膏混合后均匀涂抹患处。结果:2~3 d后,水疱以及糜烂结痂,4~5 d后患处蜕皮,9~10 d后,患处蜕皮结束,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治愈。结论:本方法简便、价廉,效果好。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本文就该病的中医治疗思想以及治疗方法做一简单的综述,以期望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黄振福;赵斌;刘宗仁;刘百海;张连登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通过研究胺碘酮对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分析胺碘酮在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综合措施抗心衰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抗心衰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胺碘酮治疗的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综合抗心衰治疗的对照组,合理使用胺碘酮对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董金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耳聋、耳鸣、耳堵闷感、眩晕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改善症状效果明显,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纪洪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冠心病症状均消失(100.0%),对照组治疗后冠心病症状消失26例(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和血压,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良好药物。
作者:文杨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收治骨科卧床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从住院环境、饮食指导、腹部手法按摩和穴位按摩、心理方面进行干预。结果:干预组便秘发生率7%,对照组便秘发生率53%。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低骨科卧床患者的便秘发生率,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了因便秘而带来的痛苦,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明显地促进作用。
作者:王国红;吕伟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妇产科术中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救治方法。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妇产科术中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中与麻醉相关的呼吸抑制15例(68.18%),急性肺栓塞5例(22.73%),产后子痫2例(9.09%)。其中术中发生急性呼吸衰竭5例,术后17例(术后<1 h 5例,术后7 h 7例,术后24 h 3例,术后1周2例),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100%。结论:急性呼吸衰竭发病突然,通常无肺部疾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应重视呼吸抑制等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监测,慎用术后镇痛。
作者:田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冷疗凝胶外涂疗法对儿童发热的退热作用。方法:选择600例发热患儿;其中高热1组(体温>38.5℃)200例,随机分成冷疗凝胶治疗组(100例)和物理治疗对照组(100例);高热2组(T>38.5℃)200例,随机分成冷疗凝胶加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组(100例)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100例);低热组(T<38.5℃)200例,随机分成冷疗凝胶治疗组(100例)和物理治疗对照组(100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总有效率分别为79.00%,90.00%和95.00%,对照组50.00%,70.00%和71.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疗凝胶在儿童各种类型的发热中均有明显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作者:常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为了更好地实施医学检验和检查互认,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对下面的问题加以注意:审查互认资料的合法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关联性;对患者提供的资料能否采用以及对一些项目是否需要重新检验检查,需要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所提供的资料要妥善保管,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才能合理地执行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制度,避免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过程中因患者不理解而发生纠纷,减轻患者负担。建议加大相关理论研究和巩固已有的比较好的措施,逐步将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渗透到基层医疗机构,从而真正解决就医人群重复检查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难题。
作者:刘爱川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8例,随机将其分为舒血宁组和丹参组,各99例,舒血宁组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 mL(或生理盐水)加舒血宁注射液20 mL,静滴。丹参组用5%葡萄糖溶液250 mL(或生理盐水)加丹参注射液20 mL,静滴。1次/d,14 d 1个疗程。结果:舒血宁组心绞痛症状改善84例,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和心电图改善86例;丹参组心绞痛症状改善64例,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和心电图改善66例。无论心绞痛症状改善还是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和心电图改善,舒血宁组和丹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改善非常显著(χ2=7.04,P<0.01)。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和心电图改善明显(χ2=4.83,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明显好于丹参注射液。
作者:金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