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川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转型到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采用普通手术设备,对12个月内完成207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后3个月随访,术后视力≥0.3者占87.4%,其中视力≥0.8者占72.9%,其中后囊破裂6眼,悬韧带离断3眼,囊袋内植入198眼,睫状沟植入6眼,双襻悬吊1眼,单襻悬吊1眼,超声时间平均0.5min,超声能量33%~66%。结论:基层医院虽设备较差,初学者并不能完全撑握超声乳化术,但只要充分准备,细心操作,完全能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作者:刘洪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腹部平片检查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腹平片、钡灌肠征象。结果:17例可明确诊断,14例提示诊断,2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立位腹部平片结合钡剂灌肠检查为本病首选、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且准确率高,多数患者X线表现典型。
作者:郭智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口服乳果糖加隔盐神阙穴对改善慢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4月收治口服止痛药所致便秘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乳果糖配合隔盐神阙穴治疗,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7%,对照组总有效率69.6%,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乳果糖配合隔盐神阙穴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探讨与推广。
作者:程君;刘妮妮;杨双双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为了更好地实施医学检验和检查互认,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对下面的问题加以注意:审查互认资料的合法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关联性;对患者提供的资料能否采用以及对一些项目是否需要重新检验检查,需要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所提供的资料要妥善保管,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才能合理地执行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制度,避免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过程中因患者不理解而发生纠纷,减轻患者负担。建议加大相关理论研究和巩固已有的比较好的措施,逐步将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渗透到基层医疗机构,从而真正解决就医人群重复检查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难题。
作者:刘爱川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传统影像诊断思维认为“诊断肋骨骨折CT明显优于CR”。其实不尽然,CR与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只有正确认识到两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达到为患者诊断的目的。方法:收纳因外伤后胸部疼痛行CT胸部平扫及CR胸部正、斜位检查患者100例,分析两者诊断肋骨骨折的影像表现及结论。结果:100例患者确诊阳性72例,其中58例为多肋骨骨折(CR确诊率为61.4%,CT确诊率为75.3%)。确诊阴性28例(CR假阳性7例,CT假阳性15例)。结论:CR与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各有优缺点。
作者:高雷;熊颖;廖杨;刘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嵌甲型甲沟炎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改良组(4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而改良组则采用改良的手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情况、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改良组的0级及Ⅰ级疼痛明显多于对照组,其疼痛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复发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嵌甲切除术治疗嵌甲甲沟炎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情况,且复发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明显减少。
作者:李乐安;成家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6月-2010年9月收治卵巢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用SPSS 13软件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病理分级高分化,年龄≤50岁,无淋巴结转移,手术残余病灶<1 cm,术后规范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对于卵巢癌患者,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规范、足量、合理的化疗方案,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提示着临床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作者:王丽;赵丹梅;王芳;欧阳俊;彭久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老年心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60例(90.9%),死亡6例(9.1%)。结论:老年心衰是多因素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同时由于其治疗中有特殊性,所以临床上应慎密思考和诊断,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选择正确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提高老年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徐慧敏;刘玉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通过急性阑尾炎与右输尿管结石绞痛鉴别诊断与分析,提高这两种疾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的发生。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32例急性阑尾炎和右侧输尿管结石的误诊病例,分析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和右侧输尿管结石都是右侧腹痛,症状相似,容易误诊。但只要我们熟悉两种疾病鉴别诊断要点,全面体检,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就可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刘鹏;杨军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会阴部超声检查对妊娠中晚期宫颈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行产前超声检查孕妇中有早产及习惯性流产史、不明原因阴道流血、多产病史等的重点病例56例,自妊娠12周末至妊娠30周经会阴超声观察宫颈情况,并与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照分析,随访妊娠结果。结果:经会阴超声检查宫颈满意显示率96.4%,能客观反映宫颈情况,对宫颈区域提供直观可靠的信息,明显优于经腹超声检查。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用于妊娠中期宫颈功能不全的评价中安全、经济、有效,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燕;于泳芬;柯黎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多,常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损害。因此,了解病情、加强治疗护理措施,对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敬华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POD)的疗效。方法:2012-2013年收治AECPO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取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和血气进行观测记录。结果: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肺功能以及血气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P<0.05)。结论: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AECPOD有效。
作者:王泽珩;王夕芬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心电图P-R间期现象及其特点。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孕妇24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心电图情况。结果:246例妊娠晚期孕妇中,31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对照组中5例发生段P-R间期现象,研究组P-R间期现象发生率12.60%(31/246)明显高于对照组2.50%(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04,P<0.01)。其中研究1组135例孕妇中14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研究2组111例孕妇中17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虽然研究2组P-R间期发生率高于研究1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随访3个月复查心电图,31例P-R间期孕妇心电图均恢复正常,P-R间期>0.12 s,未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现象属于良性电生理变化,并无特殊病理意义。
作者:范晓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收治骨科卧床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从住院环境、饮食指导、腹部手法按摩和穴位按摩、心理方面进行干预。结果:干预组便秘发生率7%,对照组便秘发生率53%。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低骨科卧床患者的便秘发生率,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了因便秘而带来的痛苦,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明显地促进作用。
作者:王国红;吕伟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阿莫罗芬搽剂联合伊曲康唑对甲癣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5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单一用药组用阿莫罗芬搽剂,1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联合用药组:在应用阿莫罗芬搽剂的治疗基础上服用伊曲康唑胶囊200 mg/次,2次/d,连续服用1周后停药3周,此为1个疗程,进行3个疗程,将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单一用药组治疗有效率60%,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90%。结论:阿莫罗芬搽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甲癣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丁淑敏;刘聪;陈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在目前社会中,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它的发病率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农村,其发病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本文简要介绍农村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策略。
作者:袁靖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做好护理非常重要。化疗时应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治疗、化疗药物的应用、合理使用静脉、常见化疗反应的观察极其护理。护理人员除了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外,还应熟知各种化疗药物的性能及其各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应对措施。在生活上多给予患者一点关心、体贴、鼓励、启发,使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身心”损害降低到低限度,顺利渡过化疗关。
作者:孙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荆防止痒方加味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荆防止痒方,1剂/d,水煎2次温服,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每晚1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87%,复发率4%;对照组有效率85.71%,复发率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防止痒方加味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较用西药盐酸西替利嗪片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作者:赵峰;张香彩;张晓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手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5月收治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对患者实施PVP手术治疗。在完成手术后,对患者按照常规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1~2 d。利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成功完成PVP手术。在手术后0.5~5 d,患者疼痛症状显著缓解,直至消失。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在准备手术前、手术后3 d以及手术后半年,患者VAS评分分别为0~3分、8~9分以及8~10分。准备手术前以及完成手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准备手术前以及完成手术后的半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手术后3 d以及完成手术后半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PVP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肯定,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短期及长期疗效均可靠。
作者:蒋科学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8例,随机将其分为舒血宁组和丹参组,各99例,舒血宁组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 mL(或生理盐水)加舒血宁注射液20 mL,静滴。丹参组用5%葡萄糖溶液250 mL(或生理盐水)加丹参注射液20 mL,静滴。1次/d,14 d 1个疗程。结果:舒血宁组心绞痛症状改善84例,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和心电图改善86例;丹参组心绞痛症状改善64例,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和心电图改善66例。无论心绞痛症状改善还是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和心电图改善,舒血宁组和丹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改善非常显著(χ2=7.04,P<0.01)。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和心电图改善明显(χ2=4.83,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明显好于丹参注射液。
作者:金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