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敬华
目的:观察手法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自制牵正祛风液20 mL加热至50℃涂擦患侧颜面,医者手取自制按摩膏适量均匀涂擦患侧印堂、攒竹、鱼腰等穴位,在用轻柔按摩手法同时嘱患者主动训练加抗阻手法。结果: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采用手法与药法相结合,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相结合,使面瘫恢复起效快,病程缩短,体现中医外治的特色方法。
作者:罗琼;程挺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提高对外伤所致迟发性脾破裂疾病的临床法医鉴定工作质量。方法: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外伤所致迟发性脾破裂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法医鉴定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的分级结果与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Ⅰ级裂伤7例,Ⅱ级裂伤5例,Ⅲ级裂伤4例,Ⅳ级裂伤1例。均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治愈15例,住院10~45 d后出院,恢复良好,2例患者因合并多发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11.76%。结论:外伤所致迟发性脾破裂疾病容易漏诊或误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病理检查等表现,综合诊断。
作者:姚明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放性眼外伤的易感人群、原因、就诊时间、处理方法及意义。方法:2009年7月-2013年8月收治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5例(105只眼),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只眼非手术治疗,99只眼手术治疗,其中6只眼修复伤口及时转院,4只眼行眼球摘除,交感性眼炎2例,治疗后视力≥0.05者42只眼。结论:基层医院是开放性眼外伤的主要首诊治疗场所,首次处理是否得当对伤眼的预后有直接关系,受伤者多为儿童、学生和农民,加强安全防护和教育,可减少眼外伤的发生,伤后及时就诊和正确处理,可减少开放性眼外伤的致盲率。
作者:靳三全;申良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发展。方法:对2010年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包括医院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更新服务理念,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落实护理管理职能,树先进典型,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等。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丽芬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手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5月收治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对患者实施PVP手术治疗。在完成手术后,对患者按照常规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1~2 d。利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成功完成PVP手术。在手术后0.5~5 d,患者疼痛症状显著缓解,直至消失。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在准备手术前、手术后3 d以及手术后半年,患者VAS评分分别为0~3分、8~9分以及8~10分。准备手术前以及完成手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准备手术前以及完成手术后的半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手术后3 d以及完成手术后半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PVP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肯定,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短期及长期疗效均可靠。
作者:蒋科学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呼吸衰竭在临床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对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加强护理与观察,可防止通气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就该病的机械通气护理做一简单阐述,以期对未来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林春艳;郭玉华;周红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①检查使用CAM(意识状态评估方法)监测老年人术后谵妄的有效性;②理解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治疗方案;③理解这种心理状态的异常对术后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④认知这些异常对医疗机构的经济影响;⑤描述泌尿外科中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病因学及发病率。方法:2008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患者312例,应用精神错乱评估法(CAM)评价并记录谵妄的发生率。结果:12.5%患者(39/312)出现术后谵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从5.52%升高到22.76%。结论:术后谵妄可能是多因素导致的后果,不仅和生理年龄有关,而且和其他因素如老龄、药物使用、外科手术应激、体内生化失衡、血流动力学及电解质紊乱均有关。
作者:王潇然;于欣;王永杰;王加强;张玉宏;刘炳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本文是作者品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从其经典论述中有所感悟,并慨叹先贤的智慧。把握养“心”即保养身心的角度阐述养生一定要做到清净心境、恬淡虚无,心态平和、思想健康才能更好地“养形”,从而达到良好的养生目的。并应用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当中,教会社区居民方法,达到预防为主,治未病的目的。
作者:马德锋;田玉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结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20眼),在经保守降压治疗的情况下眼压仍>40mmHg,即在前房穿刺降低眼压直至正常后4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同时置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前眼压>40mmHg,术后3个月内眼压10~20mmHg15眼,20~30mmHg5眼;用卡替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其中2眼在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依旧不能控制在<20mmHg;在术后3个月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在<20mmHg。以上病例在随访期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术前视力:光感10眼(50%),光感-手动4眼(20%),手动-0.15有6眼(30%);术后视力:<0.1有2眼(10%),0.1~0.3有5眼(22.5%),0.3~0.5有6眼(30%),>0.5有7眼(35%)。结论: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置入术能在较好控制眼压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王旭辉;周建强;谢秀雯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麻醉术前检查和术前访视对提高麻醉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实施麻醉的患者120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麻醉术前检查和术前访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麻醉结果情况。结果:1200例患者中,14例因高血压暂停手术,11例因冠心病暂停手术,15例因糖尿病暂停手术,2例因肺部感染暂停手术,4例因贫血暂停手术。985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969例担心术中疼痛,487例担心麻醉不成功,668例担心术后效果差,59例担心术后功能障碍,488例表示对手术成功充满信心。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检查和术前访视后,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术前紧张者减少至388例,266例担心术中疼痛,152例担心麻醉不成功,273例担心术后效果差,14例担心术后功能障碍,1053例表示对手术成功充满信心。结论:通过麻醉术前检查和术前访视能更加详细地了解到患者的基本情况,从而提高麻醉质量,终提高麻醉和治疗效果。
作者:李亮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了解本社区内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探讨改进防治白内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社区疑似和(或)白内障患者作病史询问、裸眼和矫正视力检查、诊断、登记。结果:本社区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率35.00%,≥60岁人群白内障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白内障发病与年龄正相关。
作者:张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癫痫症状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经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5%,对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治疗同时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凤;周光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输卵管造影在目前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其过程较为复杂而且其对操作的精确性要求也较高,为此,我们设计出了输卵管造影专用造影剂推注器。该推注器是为了减少检查医生暴露于X线下,保障医生的健康,同时更清楚地显示观察受查者的检查器官,准确的抓拍佳的影像。本文就该设备的具体工作原理以及操作使用方法做一简单的阐述,以期望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牛志刚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对急危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方法:2011年5月-2013年2月收治急危重症颅脑外伤患者278例,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4周后观察两组的白蛋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白蛋白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生发生率方面,肠外营养组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均能有效维持机体的白蛋白供应情况,但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刘凤艳;吕思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硫酸镁为抗惊厥药,因其给药途径不同,在临床上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是妇产科临床中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常用的药物,常用于妊娠高血压,降低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硫酸镁的药理作用广泛,临床作用明显,但过量时亦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后果,故临床应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调整用药剂量。
作者:于晓萍;田霞;苏广雄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冷疗凝胶外涂疗法对儿童发热的退热作用。方法:选择600例发热患儿;其中高热1组(体温>38.5℃)200例,随机分成冷疗凝胶治疗组(100例)和物理治疗对照组(100例);高热2组(T>38.5℃)200例,随机分成冷疗凝胶加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组(100例)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100例);低热组(T<38.5℃)200例,随机分成冷疗凝胶治疗组(100例)和物理治疗对照组(100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总有效率分别为79.00%,90.00%和95.00%,对照组50.00%,70.00%和71.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疗凝胶在儿童各种类型的发热中均有明显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作者:常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建立以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主体,医疗机构作为依托,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结果:通过建立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由37.5%增强到75.0%,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率由45.0%提高到85.0%,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咨询率由7.5%提升到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有效可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蒋秋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老年心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60例(90.9%),死亡6例(9.1%)。结论:老年心衰是多因素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同时由于其治疗中有特殊性,所以临床上应慎密思考和诊断,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选择正确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提高老年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徐慧敏;刘玉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采取临床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4年4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0例,根据患儿的临床特征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其临床护理效果给予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所有患儿都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无一例患儿出现后遗症,所有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以及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发生后遗症的几率,提高临床治愈率,使患儿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杨赋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用药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和血压,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良好药物组合。
作者:古广恩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