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发展。方法:对2010年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包括医院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更新服务理念,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落实护理管理职能,树先进典型,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等。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丽芬 刊期: 2014年第26期
为了更好地实施医学检验和检查互认,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对下面的问题加以注意:审查互认资料的合法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关联性;对患者提供的资料能否采用以及对一些项目是否需要重新检验检查,需要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所提供的资料要妥善保管,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才能合理地执行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制度,避免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过程中因患者不理解而发生纠纷,减轻患者负担。建议加大相关理论研究和巩固已有的比较好的措施,逐步将医学检验与检查互认渗透到基层医疗机构,从而真正解决就医人群重复检查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难题。
作者:刘爱川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重症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1.5±4.4)d,抗生素使用时间(16.7±2.2)d;对照组住院时间(35.1±5.3)d,抗生素使用时间(22.5±3.3)d;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以显著缩短治疗时间以及服用抗生素的时间,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德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心电图P-R间期现象及其特点。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孕妇24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心电图情况。结果:246例妊娠晚期孕妇中,31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对照组中5例发生段P-R间期现象,研究组P-R间期现象发生率12.60%(31/246)明显高于对照组2.50%(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04,P<0.01)。其中研究1组135例孕妇中14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研究2组111例孕妇中17例发生短P-R间期现象,虽然研究2组P-R间期发生率高于研究1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随访3个月复查心电图,31例P-R间期孕妇心电图均恢复正常,P-R间期>0.12 s,未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现象属于良性电生理变化,并无特殊病理意义。
作者:范晓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泉州地区2007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肺外损害、胸片或肺部CT特点及住院时间(2007-2008年,2009-2010年,2011-2012年),分析变化趋势。结果: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痛、肺外损害;3个阶段的发热病程中位数分别为4.6 d、8.4 d 和11.7 d(u=3.22,P<0.01);呼吸困难或喘息分别为5.1%、9.8%、16.8%;胸痛分别为8.2%、14.7%、28.8%(χ2=7.24、16.93,P<0.01);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5.3%、27.5%、37.6%(χ2=13.3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合并肺不张和(或)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9.2%、2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P<0.01);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02%、2.9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阶段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7.5 d、9.2 d、13.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泉州地区近年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情、病程有逐年加重及延长趋势,肺内并发症及肺外损害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提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难度提高。
作者:李联侨;陈琼华;林志斌;苏丽端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转型到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采用普通手术设备,对12个月内完成207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后3个月随访,术后视力≥0.3者占87.4%,其中视力≥0.8者占72.9%,其中后囊破裂6眼,悬韧带离断3眼,囊袋内植入198眼,睫状沟植入6眼,双襻悬吊1眼,单襻悬吊1眼,超声时间平均0.5min,超声能量33%~66%。结论:基层医院虽设备较差,初学者并不能完全撑握超声乳化术,但只要充分准备,细心操作,完全能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作者:刘洪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POD)的疗效。方法:2012-2013年收治AECPO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取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和血气进行观测记录。结果: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肺功能以及血气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P<0.05)。结论: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AECPOD有效。
作者:王泽珩;王夕芬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了解本社区内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探讨改进防治白内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社区疑似和(或)白内障患者作病史询问、裸眼和矫正视力检查、诊断、登记。结果:本社区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率35.00%,≥60岁人群白内障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白内障发病与年龄正相关。
作者:张健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癫痫症状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经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5%,对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治疗同时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凤;周光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00例,按信封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2.5±15.4)min、(20.5±6.3)h、(4.0±1.2)d、0.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吴和明;陈云卫;余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头孢类药物与酒精发生过敏反应的临床急救。方法:对2年内收治的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例死亡,7例好转出院。结论:在患者中普及头孢与酒精严禁长时间接触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年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卢美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建立以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主体,医疗机构作为依托,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结果:通过建立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由37.5%增强到75.0%,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率由45.0%提高到85.0%,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咨询率由7.5%提升到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的方法有效可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蒋秋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收治骨科卧床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从住院环境、饮食指导、腹部手法按摩和穴位按摩、心理方面进行干预。结果:干预组便秘发生率7%,对照组便秘发生率53%。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低骨科卧床患者的便秘发生率,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了因便秘而带来的痛苦,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明显地促进作用。
作者:王国红;吕伟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放性眼外伤的易感人群、原因、就诊时间、处理方法及意义。方法:2009年7月-2013年8月收治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5例(105只眼),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只眼非手术治疗,99只眼手术治疗,其中6只眼修复伤口及时转院,4只眼行眼球摘除,交感性眼炎2例,治疗后视力≥0.05者42只眼。结论:基层医院是开放性眼外伤的主要首诊治疗场所,首次处理是否得当对伤眼的预后有直接关系,受伤者多为儿童、学生和农民,加强安全防护和教育,可减少眼外伤的发生,伤后及时就诊和正确处理,可减少开放性眼外伤的致盲率。
作者:靳三全;申良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总结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治疗。方法:观察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病例26只眼,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观察睫状体脱离的治疗效果。结果:保守治疗22例中有6例治愈,直接手术治疗4例和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的16例治愈。结论:正确认识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及时保守治疗,无效后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西宁;任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社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患者100例,按能否长期坚持参加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跟踪随访。两组均进行常规社区宣教,其中观察组进行上述措施外还进行符合个体要求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治疗认知程度明显提高,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社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爱娟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在目前社会中,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它的发病率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农村,其发病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本文简要介绍农村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策略。
作者:袁靖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背景下,居家养老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模式。以国内居家养老模式的首创地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居家养老模式发展、完善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就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作者:宫芳芳;孙喜琢;杨秀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硫酸镁为抗惊厥药,因其给药途径不同,在临床上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是妇产科临床中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常用的药物,常用于妊娠高血压,降低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硫酸镁的药理作用广泛,临床作用明显,但过量时亦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后果,故临床应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调整用药剂量。
作者:于晓萍;田霞;苏广雄 刊期: 2014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针对研究组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服用果导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率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1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金永国 刊期: 2014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