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济南市8月龄~14岁儿童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原因分析

赵小冬;徐胜平;李传彬

关键词:麻疹, 流行, 控制,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济南市2013年8月龄~14岁人群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原因,探讨控制策略。方法:收集2013年8月龄~14岁人群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年济南市8月龄~14岁人群麻疹病例70例,占全部病例的22.73%。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龄,占该年龄组病例的70.00%。发病主要原因是医院内感染和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95.72%的麻疹病例在发病前7~21 d有医院就诊史,88.57%病例未接种麻疹疫苗。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的主要原因是未满8月龄生病,占未接种疫苗原因的83.87%。结论:儿童家长尽量不带儿童到大医院就诊、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是控制该年龄组麻疹发病的主要措施。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肾盂扩张在产前筛查中的意义及预后

    目的:探讨胎儿肾盂扩张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2011年超声检查发现肾盂扩张胎儿218例(315只肾),动态观察其扩张的程度及形态,探查膀胱及输尿管并产后追踪随访。结果:轻度胎儿肾盂扩张出生后常自行消失;胎儿期进行性加重的肾盂扩张常合并泌尿系畸形,伴其他畸形时常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结论:超声追踪观察胎儿肾盂扩张操作简便,敏感性高,能较准确地对其扩张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及预后评价。

    作者:杨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鼻内镜下手术98例体会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鼻内镜下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鼻内镜下手术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鼻中隔偏曲类型手术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型鼻中隔偏曲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S型鼻中隔偏曲、嵴突和棘突患者,改善率明显低于S型鼻中隔偏曲、嵴突和棘突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型鼻中隔偏曲和嵴突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棘突患者,改善率明显低于棘突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8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16%(8/98),其中术后鼻腔出血4例,鼻腔粘连3例,鼻中隔穿孔1例,无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脓肿、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勇;李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与乳康片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以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与乳康片进行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乳腺增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使用乳康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和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和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对于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晓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待产期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和探索待产期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待产期妊娠高血压患者122例,对其从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护理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测试,全面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方面均明显优于全面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待产期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有利于保证待产期孕妇安全,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秀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PICC导管异位诱发心律失常1例的护理对策

    本文总结1例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导管异位诱发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护理重点包括:PICC导管置入后应妥善固定,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导管留置期间,应加强病情监测,及时鉴别和排除导管异位引起患者不适并做好对症护理;确定PICC导管异位于右心房时,应立即在无菌操作下将导管及时复位并妥善固定,防止导管再次异位;预防导管异位:全面评估患者病史及静脉条件、准确测量置管深度,指导操作中患者正确的配合是关键。

    作者:焦品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原发性乳腺骨外尤文氏肉瘤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原发性乳腺骨外尤文氏肉瘤是一种软组织恶性小圆细胞性肿瘤疾病类型,早期诊断难度较大,临床诊断多使用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化分析检验法。同时因病情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转移率高,预后效果不理想,基于患者病情给予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原发性乳腺外尤文氏肉瘤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原发性乳腺骨外尤文氏肉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和诊断效果。

    作者:夏林;黄晓华;方稳;耿昌友;朱卫琴;孙天云;韦加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分析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具备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数目及其体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脑梗死发生及其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对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图与血小板数目(PLT)进行测定,并同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体积与纤维血浆蛋白原含量明显比正常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血浆蛋白原含量与血小板体积的异常同脑梗死发生及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体积进行有效的测定,能够当作机体形成血栓倾向的重要程度指标,并对临床医师用药进行有效的指导。

    作者:刘宝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相关危险因子检查,并将检测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IM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危险因素之间的IM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危险因素越多,IMT水平越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FPG、SBP、TG、HOMA-IR水平会随着其IMT水平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有效提示心血管病变和代谢异常,对于心血管功能和风险的评价非常有效。

    作者:蔡婷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治IgA肾病患者4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接受来氟米特联合激素用药,对照组接受单纯激素用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0.0%,对照组总有效率55.0%,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1.53±0.69)相比对照组(2.11±0.77)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弛;刘丽;朱小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老年糖尿病人群活性维生素D水平与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关系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人群活性维生素D水平与血糖、胰岛功能关系,为防治糖尿病提供借鉴。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143例根据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A组)、维生素D轻度缺乏组(B组)、维生素D不足组(C组)、维生素D正常组(D组),同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4组年龄、性别、BMI、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高于A组,D组高于B、C两组,C、D两组HOMA-β水平高于A组,D组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水平对血糖影响不显著,但有助于增强患者胰岛素功能,减低胰岛素抵抗水平,提示老年人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起到抑制病情进展、缓解胰岛素功能损害、促胰岛素β细胞恢复的效果。

    作者:蔡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功能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张忠锋;刘阳贵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HMGB1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HMGB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5例健康对照者、55例普通肺炎患者和4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白细胞计数;分析血清HMGB1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与肺炎的关系。结果:重症肺炎、普通肺炎患者血清中HMGB1、CRP、WBC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健康对照组;重症肺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17.2±11.66)ng/mL显著性高于普通肺炎患者(6.78±3.53)ng/mL,P<0.01;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HMGB1水平(7.17±4.02)ng/mL显著低于治疗前(17.2±11.66)ng/mL,P<0.01。结论:肺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MGB1水平测定可作为评价肺炎病变和炎性反应程度的有效指标。

    作者:俞蕾;孙伟峰;刘洁;陈国千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aO2、PaCO2、FEV1、FEV1%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aO2、PaCO2、FEV1、FEV1%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广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685例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685例>60岁老年人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肝功能及肾功能水平,指导老年人合理膳食、合理用药,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方法:2013年健康体检的>60岁老年人685例,检测其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UREA)及肌酐(CRE)的水平。结果:685例体检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TC、TG、HDL-C、LDL-C、GLU、ALT、UREA、CRE异常分别为44.38%、29.34%、40.00%、34.74%、4.67%、23.50%、4.09%、28.32%、5.40%。不同性别体重指数(BMI)、TC、TG、CRE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GLU、ALT、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指标检测均值BMI、TC、TG、LDL-C、C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GLU、ALT、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60岁老年人群TC、TG、HDL-C、GLU、UREA异常率较高,BMI、TC、TG、CRE异常率及检测均值男女间存在差异,应引起重视,建议对老年人定期检查并从合理膳食及运动等方面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陈亚娟;于沛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中前段葡萄膜炎的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中前段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白内障患者32例,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中前段葡萄膜炎患者的发病时间、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般用药5~7 d后炎症消退,自觉症状明显好转。29例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视力恢复至术后好视力,有1例患者视力提高至0.4,另2例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取出人工晶体,其中1例矫正视力0.3,1例光感。结论: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中前段葡萄膜炎有多种原因,其机制较为复杂,为了降低发病率,应做好患者手术前、中、后期的各种准备及预防、治疗措施。

    作者:汤备;田鑫康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神经内科患者9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构成比,并与本院整体同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神经内科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5.9%)比同期医院整体的院内感染发生率(3.7%)高,神经内科患者感染部位的构成比中,呼吸系统感染多(69%)。结论:神经内科是医院整体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要加大护理力度,规范护理操作,对易感部位进行预防,多管齐下对院内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

    作者:陈艳芳;李富慧;张保朝;黄景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肋骨骨折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肋骨骨折患者60例,分别采用X线片、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进行诊断,对比观察X线片与CT扫描诊断结果以及CPR与VRT诊断分析结果。结果: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检出肋骨骨折率(98.3%)、肋软骨骨折率(100%)明显高于X线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显示肋骨骨折率(98.3%)、肋软骨骨折率(100%)明显高于VRT显示率(93.3%、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肋骨骨折及其并发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李松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颈硬膜外封闭配合臭氧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颈硬膜外封闭配合臭氧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2013年收治以眩晕为主诉患者124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行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龙+医用臭氧联合注入;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龙注入,治疗前后对其症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3.33%,对照组有效率64.06%。疗效评定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龙+医用臭氧联合注入有利于颈椎间盘的消融,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佳。

    作者:石云志;刘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照空腹血糖值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36.84%,正常血糖组心力衰竭发生率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也较少发生其他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50%,应激性高血糖组的治疗有效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有相关性,应激性血糖升高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作者:乔庆红;傅颖;郭春林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喉罩通气在院前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院前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46例,随机分成喉罩组27例和插管组19例。结果:喉罩组盲探下插入喉罩全部1次成功。插管组首次成功插入10例,2次成功5例,>2次成功4例。喉罩组首次插入成功率100%,高于插管组52.6%(χ2=8.743,P<0.001)。两组通气效果均良好(100%)。喉罩组BLS有效率29.6%(8/27)亦高于插管组26.3%(5/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4,P=0.286)。结论:喉罩通气是院前急诊心肺复苏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