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刘丽;朱小红
目的:分析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照空腹血糖值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36.84%,正常血糖组心力衰竭发生率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也较少发生其他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50%,应激性高血糖组的治疗有效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有相关性,应激性血糖升高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作者:乔庆红;傅颖;郭春林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其运用前景。方法: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周1个疗程。在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的有效恢复率87.5%,也明显优于对照组62.5%(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比简单给予西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索,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封海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狭窄与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厚度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50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0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对照组(20例患者)造影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分析冠状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单支病变患者、多支病变患者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多支病变患者IMT厚度、钙化斑块发生率、纤维斑块发生率等指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病情与IMT值成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67,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诊断中颈动脉钙化斑块阳性预测值90.86%,纤维斑块阳性检测率84.32%。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可充分显示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状况,为医师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状况提供信息指导,进而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临床诊断提供间接指标。
作者:董永政;马逸;孙传学;曾昭霞;张玉梁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鼻内镜下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鼻内镜下手术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鼻中隔偏曲类型手术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型鼻中隔偏曲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S型鼻中隔偏曲、嵴突和棘突患者,改善率明显低于S型鼻中隔偏曲、嵴突和棘突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型鼻中隔偏曲和嵴突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棘突患者,改善率明显低于棘突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8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16%(8/98),其中术后鼻腔出血4例,鼻腔粘连3例,鼻中隔穿孔1例,无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脓肿、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勇;李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标本260例进行细菌检验,以探讨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问题。方法:2013年8-10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60例,对所有患者的痰液进行分离及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260例患者一共分离得到164份病原菌,其中前3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对于头孢唑啉和氯霉素的耐药性要相对好一些。结论:本次研究的结果中经过细菌标本的检验,结果多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并且不同的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使用药物应非常谨慎。
作者:罗微;杨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9例,结合临床资料,引进“WBP”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整体及局部伤口评估,并对应处理。结果:9例患者中8例康复,成功率88.89%。1例出院时,创缘缩小、伤口床肉芽生长良好,创口周围有新皮移行。结论: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处理中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
作者:周云霞;李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相关危险因子检查,并将检测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IM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危险因素之间的IM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危险因素越多,IMT水平越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FPG、SBP、TG、HOMA-IR水平会随着其IMT水平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有效提示心血管病变和代谢异常,对于心血管功能和风险的评价非常有效。
作者:蔡婷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滴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缩短腹泻时间并及早退热,疗效肯定。
作者:王利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肺纤维化(PF)是一种原因不明、多种疾病共有的、以过多胶原蛋白在肺组织沉积为特征的病理过程,是与炎症有关的纤维化反应。近年来各种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白细胞介素家族与肺纤维化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永琦;卢绍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实性占位、细点状钙化、血流丰富。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符合率88.9%。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无创又简单方便,对乳腺癌检出率和诊断率有一定价值。
作者:祁艳征;邢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路径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58名护理实习生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名采取传统带教,观察组29名采取临床路径式教学,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为(92.6±2.8)分和(94.6±3.2)分,对照组的两项成绩分别为(84.2±2.4)分和(86.4±3.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本次教学的满意度100%,对照组的满意度79.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借鉴推广。
作者:杨光会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射频(RFA)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PC)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NSCLC患者7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PC方案,研究组予以RFA联合PC方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良好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A联合PC方案治疗NSCLC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会希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经验。方法:21例患者全部应用Prolift盆底悬吊系统行全盆底悬吊术,合并阴道膨出者部分采用阴道修补术,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采用改良后的TVT-O方法行尿道中断无张力悬吊。结果:3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于术后2~5 d拔出尿管。术后随访结果表明,预后良好。结论:盆底重建术围手术期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作者:郭鑫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女性经前期乳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经前期乳痛症患者50例,运用穴位埋线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5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0例,显效与有效共8例,无效2例。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女性经前期乳痛症疗效显著且后遗效应强大,此种方法简便、可行、价廉、效佳,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文;赵绛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时甲状旁腺的处理策略。方法:统计本院甲状腺手术31例,配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测,对术中无法避免切下的甲状旁腺,行胸锁乳头肌内移植。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9例,经服用钙剂治疗,1个月恢复正常。结论:甲状腺手术保护甲状旁腺至关重要,尤其需注意保护上甲状旁腺。被膜解剖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及切除标本中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胸锁乳突肌内移植,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低钙血症的发生能起到预防作用。
作者:郑炜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和探索待产期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待产期妊娠高血压患者122例,对其从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护理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测试,全面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方面均明显优于全面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待产期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有利于保证待产期孕妇安全,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秀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总结特殊人群慢性反复性根尖周炎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特殊人群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2例,采用根管内封碘仿或空管糊剂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102例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患牙能行使咀嚼功能,X线片示患牙根尖阴影区减小或消失。5例无效拔除。结论:全身因素对慢性根尖周炎病情变化有很大影响,碘仿及空管糊剂对慢性根尖周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邓淑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胎儿肾盂扩张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2011年超声检查发现肾盂扩张胎儿218例(315只肾),动态观察其扩张的程度及形态,探查膀胱及输尿管并产后追踪随访。结果:轻度胎儿肾盂扩张出生后常自行消失;胎儿期进行性加重的肾盂扩张常合并泌尿系畸形,伴其他畸形时常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结论:超声追踪观察胎儿肾盂扩张操作简便,敏感性高,能较准确地对其扩张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及预后评价。
作者:杨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BMI的影响。方法:2013年6-12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有氧训练+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有氧训练6个月后,采用心电监测仪器对患者静息心率、血压、大摄氧量和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采用日本产HI-701型肺功能测定仪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I,kg/m2),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功能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MI指数明显下降。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有氧训练能改善心肺功能,降低BMI。
作者:桂亮;吴斌;张文利;阮叶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原发性肠梗阻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症状,加速康复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福翔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