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肺功能及BMI的影响

桂亮;吴斌;张文利;阮叶兰

关键词:有氧训练,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肺功能, BMI
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BMI的影响。方法:2013年6-12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有氧训练+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有氧训练6个月后,采用心电监测仪器对患者静息心率、血压、大摄氧量和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采用日本产HI-701型肺功能测定仪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I,kg/m2),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功能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MI指数明显下降。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有氧训练能改善心肺功能,降低BMI。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直出光绿激光、侧出光绿激光、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手术新方法。方法:2010年4月-2014年3月收治BPH患者235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其中78例行直出光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直出光PVP),76例行侧出光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侧出光PVP),81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PVR)、大尿流率(Qmax)及近期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直出光PVP组及侧出光PVP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URP组(P<0.05);同时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URP组(P<0.05)。手术时间直出光PVP组及TURP组短于侧出光PVP组(P<0.05)。3组患者术后IPSS、QOL、PVR及Qmax等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3~6个月,3组近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直出光PVP治疗BPH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BPH的有效新方法。

    作者:王克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女性经前期乳痛症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女性经前期乳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经前期乳痛症患者50例,运用穴位埋线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5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0例,显效与有效共8例,无效2例。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女性经前期乳痛症疗效显著且后遗效应强大,此种方法简便、可行、价廉、效佳,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文;赵绛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不同浓度盐酸布比卡因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或全髋)硬腰联合麻醉中的佳作用浓度。方法:收治ASAⅡ~Ⅲ级患者80例,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慢性疾病无法控制实施手术患者,年龄70~85岁,随机分为A、B、C 3组,布比卡因分别配成0.5%、0.375%、0.25%浓度的溶液3 mL、4 mL、6 mL,硬腰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记录不良反应例数、VSA分级、切皮时感觉阻滞程度评估。结果:感觉阻滞程度A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P<0.05),VSA分级及不良反应A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布比卡因0.5%、0.375%、0.25%的浓度硬腰联合麻醉均能达到一定的麻醉效果,以0.375%布比卡因为合适。

    作者:唐宝芹;万心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外伤脱位牙再植术5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以来收治外伤导致牙完全性脱位后再植患者52例(83颗牙),再植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再植术后,完全成功58颗(69.88%),基本成功17颗(20.48%),失败8颗(9.64%)。牙周膜愈合54颗(65.06%),骨性愈合22颗(26.51%),纤维性愈合7颗(8.43%)。结论:发生完全性牙脱位后,正确地保存脱位牙,并及时就诊再植能够有效地提高再植成功率。

    作者:杨淑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降钙素原及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10月收治新生儿156例,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86例,其中重症感染组(32例),局部感染组(54例);非感染组70例。检测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细菌感染时,血清PCT和CRP质量浓度升高均有显著性,但PCT显著性更高。PCT≥2μg/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CRP。结论:与CRP相比,PCT是一个更早、更敏感、较好反映新生儿全身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利于指导临床早期用药。

    作者:葛永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应用尿激酶治疗,溶栓距发病时间<6 h或6~12 h,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快速滴注,30 min内滴完。结果:35例患者中,胸痛迅速缓解14例,抬高ST段下降7例,出现期前收缩3例,CK-MB酶峰值提前4例,未改善7例,有效率80%。结论:溶栓方法是从根本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它能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效显著。

    作者:徐丽敏;李淑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儿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加用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观察组胃镜检查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留栓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螺内酯联合补钾治疗重度周期性麻痹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补钾治疗重度周期性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重度周期性麻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螺内酯片2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24 h后复查血钾,治疗组血清钾4.0~4.5 mmol/L,对照组3.0~3.5 mmol/L。结论:螺内酯联合补钾治疗重度周期性麻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方式,为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规范组和常规组,每组80例。规范组予以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规范组临床治疗显效52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常规组显效38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2.5%。规范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75%,明显优于常规组78.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治疗中,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与稳定,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患者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切口部分或全部裂开。感染切口先取样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彻底清创,填充含有引流管的泡沫材料于切口内,再以生物半透膜封闭,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装置,连续负压封闭引流5~14 d后视创面情况进行缝合。结果:22例切口感染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5~7 d后缝合;4例患者负压封闭引流10~14 d后缝合切口。愈合时间13~20 d,平均16 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对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建志;曾连华;陈喜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血浆置换对多发性骨髓瘤球蛋白清除的量效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血浆置换量对降低多发性骨髓瘤(MM)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浆置换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给予不同血浆置换量后球蛋白的下降情况。结果:分别以80~90 mL/kg、120~130 mL/kg、160~170 mL/kg、200~210 mL/kg血浆置换量,球蛋白平均下降分别为41.7%、58.3%、60.9%、61.7%。结论:血浆置换能迅速有效地降低MM患者的球蛋白,120~130 mL/kg的血浆置换量可能较为合理有效。

    作者:林达义;郭孟贤;林聪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PICC导管异位诱发心律失常1例的护理对策

    本文总结1例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导管异位诱发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护理重点包括:PICC导管置入后应妥善固定,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导管留置期间,应加强病情监测,及时鉴别和排除导管异位引起患者不适并做好对症护理;确定PICC导管异位于右心房时,应立即在无菌操作下将导管及时复位并妥善固定,防止导管再次异位;预防导管异位:全面评估患者病史及静脉条件、准确测量置管深度,指导操作中患者正确的配合是关键。

    作者:焦品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

    目的:探讨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9例,结合临床资料,引进“WBP”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整体及局部伤口评估,并对应处理。结果:9例患者中8例康复,成功率88.89%。1例出院时,创缘缩小、伤口床肉芽生长良好,创口周围有新皮移行。结论: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处理中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

    作者:周云霞;李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02例,通过整体化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02例患者均插管成功,1次取石成功182例(90%);2次取石成功20例(10%)。52例患者出现术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切口渗血,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现象。3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10 d后治愈出院。结论:内镜胆总管取石是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介入治疗。经过全方面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闫秀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肋骨骨折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肋骨骨折患者60例,分别采用X线片、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进行诊断,对比观察X线片与CT扫描诊断结果以及CPR与VRT诊断分析结果。结果: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检出肋骨骨折率(98.3%)、肋软骨骨折率(100%)明显高于X线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显示肋骨骨折率(98.3%)、肋软骨骨折率(100%)明显高于VRT显示率(93.3%、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肋骨骨折及其并发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李松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并发卵巢囊肿16例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并发卵巢囊肿的情况。方法:52例患者采用枸橼酸他莫昔芬10 mg,2次/d,治疗12个月,定期盆腔B超复查。结果:卵巢囊肿总发病率30.77%。大囊肿(9 cm×8 cm×6 cm)发生于绝经前患者,小囊肿(2.6 cm×2 cm×2 cm)发生于绝经后患者。结论:他莫昔芬对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明显,而对绝经后女性的影响较小。

    作者:王思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老年性哮喘患者的护理工作风险评估及预防对策

    目的:对老年性哮喘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具有风险性的相关因素加以评估和具体分析,并根据风险做出相关的护理对策,观察对策的作用效果。方法:2012年和2013年2个冬春高发季节收治老年性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试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哮喘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并加以防范,可明显使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并同时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技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作者:万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超声在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方法:采用ACUSON S2000超声诊断仪,4V1c探头,频率3~4.5 MHz。观察左室长轴及短轴切面,二腔心切面,四腔心切面,观察心外膜下致密层心肌及心内膜下致密化不全心肌。结果:所有6例均可见心室内致密化不全的肌小梁及其间深陷的隐窝,6例均为左室型,均有心功能不全,4例有心律失常。结论:超声是诊断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佳选择。

    作者:张春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疗效、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肺心病急性期血液高凝、高黏滞状态。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江保卫;夏亮亮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喉罩通气在院前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院前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46例,随机分成喉罩组27例和插管组19例。结果:喉罩组盲探下插入喉罩全部1次成功。插管组首次成功插入10例,2次成功5例,>2次成功4例。喉罩组首次插入成功率100%,高于插管组52.6%(χ2=8.743,P<0.001)。两组通气效果均良好(100%)。喉罩组BLS有效率29.6%(8/27)亦高于插管组26.3%(5/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4,P=0.286)。结论:喉罩通气是院前急诊心肺复苏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