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

周云霞;李燕

关键词:WBP理论, 皮肤损伤, 放疗
摘要:目的:探讨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9例,结合临床资料,引进“WBP”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整体及局部伤口评估,并对应处理。结果:9例患者中8例康复,成功率88.89%。1例出院时,创缘缩小、伤口床肉芽生长良好,创口周围有新皮移行。结论: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处理中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农村糖尿病患者的现状调查与社区管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农村糖尿病患者的现状与社区管理方法。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糖尿病患者280例进行分析。结果:治疗依从性普遍较低,女性比男性更低,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明显缺乏。结论:农村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应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力度,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朱祖红;陆明霞;徐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白介素-11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白介素-11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疗效。方法:将ITP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d),连用5 d,后改用泼尼松1.5 mg/(k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介素-112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14 d。4~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正常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峰值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ITP疗效显著。

    作者:邢丰;冯国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

    在中医中,李东垣的《脾胃论》是很重要的一部学术著作,对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

    作者:谭高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促进因素初探

    目的:通过实践探索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促进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在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婴幼儿,年龄1~36个月,随机分为门诊组、早教组。在早教组的家庭和早期教育发展中心同时构建生物生态微观系统,对早教组进行动态测评及开放式教学。定期复查两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心理社会性发展。结果:教学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教学后早教组阳性百分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结论:生物生态微观系统、动态测评、开放式教学、“支架”式辅助、气质的拟合优度是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促进因素。

    作者:刘伟革;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增快,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也呈一个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就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做一简单阐述,以期望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李赞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25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45例,接受冠状动脉植入术治疗,作为研究对象,共植入55枚支架,利用256层螺旋CT检查观察支架是否存在变形、再狭窄等情况,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CAG检出支架阳性8枚,术后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4.55%。256层螺旋CT检出支架阳性11枚,阴性44枚,支架内再狭窄敏感性87.5%,特异性85.5%,阳性预测值63.64%,阴性预测值97.73%。结论:256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准确率较高。

    作者:邢文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流式细胞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和讨论,对流式细胞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情况做出详细分析。方法:通过多次严谨性实验并且真实详细记录每次实验数据,进一步分析流式细胞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结果:经过实验数据分析,流式细胞术在检验HLA-B27抗原、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白血病免疫、临床微生物等应用中有着明显的效果。结论:流式细胞术在临床检验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作者:田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不同浓度盐酸布比卡因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或全髋)硬腰联合麻醉中的佳作用浓度。方法:收治ASAⅡ~Ⅲ级患者80例,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慢性疾病无法控制实施手术患者,年龄70~85岁,随机分为A、B、C 3组,布比卡因分别配成0.5%、0.375%、0.25%浓度的溶液3 mL、4 mL、6 mL,硬腰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记录不良反应例数、VSA分级、切皮时感觉阻滞程度评估。结果:感觉阻滞程度A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P<0.05),VSA分级及不良反应A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布比卡因0.5%、0.375%、0.25%的浓度硬腰联合麻醉均能达到一定的麻醉效果,以0.375%布比卡因为合适。

    作者:唐宝芹;万心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预后情况。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FPG、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差于单纯脑梗死患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对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杨仁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意义。方法:运用神经肌电图检测68例糖尿病患者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分析患者周围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率(86.76%,59/68)高于上肢NCV异常率(60.29%,41/68);47例有周围神经损伤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中,腓总神经SCV异常率(91.49%),21例无症状的患者中,腓总神经SCV异常率(76.19%)均明显高于其他神经损害的异常率。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下肢感觉神经损害为主,及早进行肌电图检测,可以提高对DPN的诊断率,尤其对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患者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作者:张宏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92例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治疗措施和疗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92例,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给予注射复方丹参和黄芪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30例,显著效果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6%。对照组基本治愈20例,显著效果8例,好转8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7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一定要全面、有效,不仅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还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盛惜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粘连性肠梗阻60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与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48例患者进行了肠切除吻合手术与开腹粘连松解手术,1年内复发6例。粘连松解肠排列手术12例,无复发现象,1例患者发生术后肠瘘。结论:肠切除吻合术与开腹粘连松解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方式,肠排列术具有较低的复发率。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操作简单,需要注重适应证与禁忌证。上述3种治疗方法均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卢开成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治IgA肾病患者4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接受来氟米特联合激素用药,对照组接受单纯激素用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0.0%,对照组总有效率55.0%,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1.53±0.69)相比对照组(2.11±0.77)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弛;刘丽;朱小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胎盘胎膜残留所致晚期产后出血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胎膜残留所引发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方法:2010-2013年收治因胎盘胎膜残留导致晚期产后出血患者9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28例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其治愈率71.4%(20/28),其余8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后进行清宫术治疗,痊愈出院。70例患者直接接受清宫术治疗,顺利治愈出院。结论:对胎盘胎膜残留导致晚期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方案中,生化颗粒冲剂和米索前列醇片是常用药物,而手术治疗则以清宫术为重要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全面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大程度保障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娥建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原发性肠梗阻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症状,加速康复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福翔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小儿推拿在社区推广应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将成熟的小儿推拿技术向城区、区县的社区推广应用,探索中医实用技术向社区推广的有效路径、存在问题及改良措施。方法:选择城区、区县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将推拿疗效确切的小儿常见病(小儿厌食、腹泻、便秘、夜啼、遗尿)推拿技术推广应用。通过不同时期集中、分散、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评价培训效果。并选取小儿厌食病为代表进行两社区治疗效果对比研究,评价城区、区县小儿推拿技术推广应用的实际成效。结果: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培人员考试考核结果均合格。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培训人员治疗小儿厌食病有效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熟的小儿推拿技术向社区推广具有可行性,但尚需在保障机制、宣传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青年2型糖尿病3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0例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青年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症状时无血糖监测意识。男性、体重指数超标者为发病高危人群。过度饮食,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及白酒为发病主要诱因。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脂肪肝、大血管动脉硬化及末梢神经病变出现早,大多数需要胰岛素治疗为其临床特点。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对青年体重指数超标准者应及早实施血糖监测及相关措施,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作者:赵立平;乔永刚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疗效、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肺心病急性期血液高凝、高黏滞状态。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江保卫;夏亮亮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抚触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影响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护理措施及育儿指导相同的情况下,抚触组增加抚触护理,住院期间的抚触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操作,并培训和指导婴儿双亲,出院后由培训过的双亲继续对婴儿抚触,出院后随访半年,观察记录两组神经行为测定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抚触组早产儿纠正胎龄40 d神经行为测定及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身长、体重、头围增加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给予抚触干预可促进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是一种安全、简便、易行的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的一种方法。

    作者:黄学妹;周燕红;陈晓燕;隆亚桃;黄建夏;陆翠邻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方式,为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规范组和常规组,每组80例。规范组予以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规范组临床治疗显效52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常规组显效38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2.5%。规范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75%,明显优于常规组78.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治疗中,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与稳定,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