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抚触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影响的护理研究

黄学妹;周燕红;陈晓燕;隆亚桃;黄建夏;陆翠邻

关键词:抚触, 早产儿, 神经行为, 体格发育
摘要: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护理措施及育儿指导相同的情况下,抚触组增加抚触护理,住院期间的抚触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操作,并培训和指导婴儿双亲,出院后由培训过的双亲继续对婴儿抚触,出院后随访半年,观察记录两组神经行为测定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抚触组早产儿纠正胎龄40 d神经行为测定及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身长、体重、头围增加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给予抚触干预可促进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是一种安全、简便、易行的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的一种方法。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探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在社区进行康复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脑卒中患者92例,经过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在接受护理干预前、接受护理干预30 d左右、接受护理干预90 d左右以及接受护理干预180 d左右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在进行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在病情方面并无较大差别,在进行护理后,观察组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30 d、90 d以及180 d进行的治疗情况评定上均优于对照组,且差距越来越大。结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作者:邹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中医“腑以通为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腑以通为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采取中医“腑以通为用”的治疗原理,根据病症发作情况不同,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向为前提,帮助患者解除生命危机,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结果:中医治疗的综合性方案,让患者病死率减少了11.7%。结论:“腑以通为用”的治疗原理,起到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唐玲玲;孙敏娴;嵇征鸿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方式,为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规范组和常规组,每组80例。规范组予以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规范组临床治疗显效52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常规组显效38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2.5%。规范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75%,明显优于常规组78.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治疗中,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与稳定,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功能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张忠锋;刘阳贵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临床上用于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初步筛查及诊断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腹泻患儿200例,对他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查后将出现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112例患儿列为观察组;另外88例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的患儿列为对照组,抽取所有患儿的血液样本,使用分析测定仪进行心肌酶谱5项检测。结果:观察组中出现心肌酶谱异常80例,发生率71.43%,心肌酶谱5项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数据都处于正常水平。结论:心肌酶谱与轮状病毒腹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使用可以及早发现幼儿的心肌损害,为病情的控制和后续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数据,对确保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至关重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章蔚维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照空腹血糖值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36.84%,正常血糖组心力衰竭发生率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也较少发生其他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50%,应激性高血糖组的治疗有效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有相关性,应激性血糖升高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作者:乔庆红;傅颖;郭春林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

    目的:探讨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9例,结合临床资料,引进“WBP”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整体及局部伤口评估,并对应处理。结果:9例患者中8例康复,成功率88.89%。1例出院时,创缘缩小、伤口床肉芽生长良好,创口周围有新皮移行。结论: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处理中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

    作者:周云霞;李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直出光绿激光、侧出光绿激光、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手术新方法。方法:2010年4月-2014年3月收治BPH患者235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其中78例行直出光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直出光PVP),76例行侧出光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侧出光PVP),81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PVR)、大尿流率(Qmax)及近期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直出光PVP组及侧出光PVP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URP组(P<0.05);同时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URP组(P<0.05)。手术时间直出光PVP组及TURP组短于侧出光PVP组(P<0.05)。3组患者术后IPSS、QOL、PVR及Qmax等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3~6个月,3组近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直出光PVP治疗BPH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BPH的有效新方法。

    作者:王克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外伤脱位牙再植术5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以来收治外伤导致牙完全性脱位后再植患者52例(83颗牙),再植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再植术后,完全成功58颗(69.88%),基本成功17颗(20.48%),失败8颗(9.64%)。牙周膜愈合54颗(65.06%),骨性愈合22颗(26.51%),纤维性愈合7颗(8.43%)。结论:发生完全性牙脱位后,正确地保存脱位牙,并及时就诊再植能够有效地提高再植成功率。

    作者:杨淑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青年2型糖尿病3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0例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青年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症状时无血糖监测意识。男性、体重指数超标者为发病高危人群。过度饮食,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及白酒为发病主要诱因。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脂肪肝、大血管动脉硬化及末梢神经病变出现早,大多数需要胰岛素治疗为其临床特点。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对青年体重指数超标准者应及早实施血糖监测及相关措施,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作者:赵立平;乔永刚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长春市宽城区兴业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长春市宽城区兴业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用药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686”项目,采用EXCEL提取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例重性精神疾病病例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111例(66.1%),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57例(33.9%)。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111例中,使用抗精神病药前3位分别是利培酮21例(18.9%)、氯氮平17例(15.3%)、奥氮平15例(13.5%);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105例(94.6%),同时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6例(5.4%);单一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74例SDSS总评分为(9.57±3.39)分,单一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31例SDSS总评分为(13.84±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仍不足;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治疗重性精神疾病的主要品种;奋乃静、氯丙嗪、舒必利等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相对较少;单一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好于单一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

    作者:丁秀君;段洪斌;曹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白介素-11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白介素-11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疗效。方法:将ITP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d),连用5 d,后改用泼尼松1.5 mg/(k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介素-112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14 d。4~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正常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峰值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ITP疗效显著。

    作者:邢丰;冯国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患者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切口部分或全部裂开。感染切口先取样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彻底清创,填充含有引流管的泡沫材料于切口内,再以生物半透膜封闭,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装置,连续负压封闭引流5~14 d后视创面情况进行缝合。结果:22例切口感染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5~7 d后缝合;4例患者负压封闭引流10~14 d后缝合切口。愈合时间13~20 d,平均16 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对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建志;曾连华;陈喜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田淑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验案一则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不孕、肥胖等,现总结田淑霄教授采用中医疗法治疗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探讨中医疗法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独特优势。

    作者:苏健;申军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重视病历书写,应对医疗纠纷

    为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现抽查2014年门诊病历600份、运行病历600份、终末病历600份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杜瑞凤;吕维杰;张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治IgA肾病患者4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接受来氟米特联合激素用药,对照组接受单纯激素用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0.0%,对照组总有效率55.0%,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1.53±0.69)相比对照组(2.11±0.77)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弛;刘丽;朱小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PICC导管异位诱发心律失常1例的护理对策

    本文总结1例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导管异位诱发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护理重点包括:PICC导管置入后应妥善固定,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导管留置期间,应加强病情监测,及时鉴别和排除导管异位引起患者不适并做好对症护理;确定PICC导管异位于右心房时,应立即在无菌操作下将导管及时复位并妥善固定,防止导管再次异位;预防导管异位:全面评估患者病史及静脉条件、准确测量置管深度,指导操作中患者正确的配合是关键。

    作者:焦品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前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前正中入路于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前正中入路治疗。2011年1月前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组织坏死、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正中入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能够减少皮肤坏死及组织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抚触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影响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护理措施及育儿指导相同的情况下,抚触组增加抚触护理,住院期间的抚触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操作,并培训和指导婴儿双亲,出院后由培训过的双亲继续对婴儿抚触,出院后随访半年,观察记录两组神经行为测定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抚触组早产儿纠正胎龄40 d神经行为测定及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身长、体重、头围增加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给予抚触干预可促进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是一种安全、简便、易行的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的一种方法。

    作者:黄学妹;周燕红;陈晓燕;隆亚桃;黄建夏;陆翠邻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经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STEMI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STEMI行急诊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60例,经股动脉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治疗疗效、穿刺成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PCI成功率95.00%,经股动脉组PCI成功率9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3.33%,经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穿刺成功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STEMI的成功率与经股动脉相似,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值得在急诊介入治疗STEMI中推广。

    作者:陈千生;方勇;李卫国;陈开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