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年2型糖尿病30例回顾性分析

赵立平;乔永刚

关键词:青年2型糖尿病, 临床表现, 特点,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0例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青年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症状时无血糖监测意识。男性、体重指数超标者为发病高危人群。过度饮食,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及白酒为发病主要诱因。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脂肪肝、大血管动脉硬化及末梢神经病变出现早,大多数需要胰岛素治疗为其临床特点。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对青年体重指数超标准者应及早实施血糖监测及相关措施,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原发性肠梗阻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症状,加速康复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福翔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子宫动静脉瘘1例临床分析

    通过对1例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了子宫动静脉瘘的发病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其中选择性盆腔动栓塞脉造影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年轻并有生育要求和伴阴道出血为首选治疗方法。本例患者行子宫动脉造影与子宫动脉栓塞有效,术后随访,无复发。

    作者:王升琴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运用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其运用前景。方法: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周1个疗程。在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的有效恢复率87.5%,也明显优于对照组62.5%(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比简单给予西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索,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封海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脑型血吸虫病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研讨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分析报告1例脑型血吸虫病及近10年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特点。结果:脑型血吸虫病近几年有升高趋势,但易误诊。结论:脑型血吸虫病易误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彭兵兵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特点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孕产妇死亡,13例孕产妇获活婴,剩余1例胎死宫内引产。6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4例伴有高脂血症,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28周,入院时胎死宫内,控制病情后引产。1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8例胎儿基本成熟,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周较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4例为产后确诊。结论:胆管疾病与高脂血症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依据,且B超是现今为常见的检查手段;应以评估母婴安全为前提,进而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法。

    作者:喻家奎;杨刚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促进因素初探

    目的:通过实践探索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促进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在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婴幼儿,年龄1~36个月,随机分为门诊组、早教组。在早教组的家庭和早期教育发展中心同时构建生物生态微观系统,对早教组进行动态测评及开放式教学。定期复查两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心理社会性发展。结果:教学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教学后早教组阳性百分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结论:生物生态微观系统、动态测评、开放式教学、“支架”式辅助、气质的拟合优度是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促进因素。

    作者:刘伟革;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中医“腑以通为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腑以通为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采取中医“腑以通为用”的治疗原理,根据病症发作情况不同,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向为前提,帮助患者解除生命危机,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结果:中医治疗的综合性方案,让患者病死率减少了11.7%。结论:“腑以通为用”的治疗原理,起到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唐玲玲;孙敏娴;嵇征鸿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胎盘胎膜残留所致晚期产后出血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胎膜残留所引发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方法:2010-2013年收治因胎盘胎膜残留导致晚期产后出血患者9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28例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其治愈率71.4%(20/28),其余8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后进行清宫术治疗,痊愈出院。70例患者直接接受清宫术治疗,顺利治愈出院。结论:对胎盘胎膜残留导致晚期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方案中,生化颗粒冲剂和米索前列醇片是常用药物,而手术治疗则以清宫术为重要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全面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大程度保障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娥建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临床上用于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初步筛查及诊断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腹泻患儿200例,对他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查后将出现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112例患儿列为观察组;另外88例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的患儿列为对照组,抽取所有患儿的血液样本,使用分析测定仪进行心肌酶谱5项检测。结果:观察组中出现心肌酶谱异常80例,发生率71.43%,心肌酶谱5项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数据都处于正常水平。结论:心肌酶谱与轮状病毒腹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使用可以及早发现幼儿的心肌损害,为病情的控制和后续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数据,对确保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至关重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章蔚维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小儿推拿在社区推广应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将成熟的小儿推拿技术向城区、区县的社区推广应用,探索中医实用技术向社区推广的有效路径、存在问题及改良措施。方法:选择城区、区县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将推拿疗效确切的小儿常见病(小儿厌食、腹泻、便秘、夜啼、遗尿)推拿技术推广应用。通过不同时期集中、分散、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评价培训效果。并选取小儿厌食病为代表进行两社区治疗效果对比研究,评价城区、区县小儿推拿技术推广应用的实际成效。结果: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培人员考试考核结果均合格。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培训人员治疗小儿厌食病有效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熟的小儿推拿技术向社区推广具有可行性,但尚需在保障机制、宣传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济南市8月龄~14岁儿童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济南市2013年8月龄~14岁人群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原因,探讨控制策略。方法:收集2013年8月龄~14岁人群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年济南市8月龄~14岁人群麻疹病例70例,占全部病例的22.73%。病例主要集中在8~11月龄,占该年龄组病例的70.00%。发病主要原因是医院内感染和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95.72%的麻疹病例在发病前7~21 d有医院就诊史,88.57%病例未接种麻疹疫苗。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的主要原因是未满8月龄生病,占未接种疫苗原因的83.87%。结论:儿童家长尽量不带儿童到大医院就诊、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是控制该年龄组麻疹发病的主要措施。

    作者:赵小冬;徐胜平;李传彬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实性占位、细点状钙化、血流丰富。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符合率88.9%。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无创又简单方便,对乳腺癌检出率和诊断率有一定价值。

    作者:祁艳征;邢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称为普通感冒,主要为咽部、鼻腔、喉部出现急性炎症,发生率高。该疾病80%是由病毒引起,20%为细菌导致。但是在治疗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很多医生在对该类患者治疗时,大部分都采用抗生素,但实际上对于病毒感染的疾病抗生素并不能够得到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多。而在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西医方面缺少显效的方法,可结合中医药的相关方法,给予患者合理用药治疗。

    作者:刘戈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均无严重的感染、坏死、子宫缺血等并发症。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随访中,两组均恢复良好。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率,减少出血量,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慧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照空腹血糖值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36.84%,正常血糖组心力衰竭发生率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也较少发生其他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50%,应激性高血糖组的治疗有效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有相关性,应激性血糖升高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作者:乔庆红;傅颖;郭春林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慢性根尖周炎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特殊人群慢性反复性根尖周炎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特殊人群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2例,采用根管内封碘仿或空管糊剂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102例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患牙能行使咀嚼功能,X线片示患牙根尖阴影区减小或消失。5例无效拔除。结论:全身因素对慢性根尖周炎病情变化有很大影响,碘仿及空管糊剂对慢性根尖周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邓淑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加强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管理与措施

    在血站,检验科对于预防医源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加强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管理与措施。

    作者:相恒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浅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分析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120例。采用穿刺与活检对照的方法对浅表肿大淋巴结病因以及穿刺涂片细胞学的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例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中良性病变70例,淋巴结转移癌50例,其中,在中老年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比较多见,大部分颈部淋巴结肿大来源于鼻咽部、肺、食管、甲状腺等部位反应性或转移性病变。结论:浅表淋巴结肿大可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法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患者痛苦小、准确率高的优点。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功能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张忠锋;刘阳贵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胎儿肾盂扩张在产前筛查中的意义及预后

    目的:探讨胎儿肾盂扩张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2011年超声检查发现肾盂扩张胎儿218例(315只肾),动态观察其扩张的程度及形态,探查膀胱及输尿管并产后追踪随访。结果:轻度胎儿肾盂扩张出生后常自行消失;胎儿期进行性加重的肾盂扩张常合并泌尿系畸形,伴其他畸形时常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结论:超声追踪观察胎儿肾盂扩张操作简便,敏感性高,能较准确地对其扩张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及预后评价。

    作者:杨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