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丰;冯国安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120例。采用穿刺与活检对照的方法对浅表肿大淋巴结病因以及穿刺涂片细胞学的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例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中良性病变70例,淋巴结转移癌50例,其中,在中老年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比较多见,大部分颈部淋巴结肿大来源于鼻咽部、肺、食管、甲状腺等部位反应性或转移性病变。结论:浅表淋巴结肿大可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法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患者痛苦小、准确率高的优点。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长春市宽城区兴业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用药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686”项目,采用EXCEL提取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例重性精神疾病病例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111例(66.1%),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57例(33.9%)。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111例中,使用抗精神病药前3位分别是利培酮21例(18.9%)、氯氮平17例(15.3%)、奥氮平15例(13.5%);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105例(94.6%),同时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6例(5.4%);单一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74例SDSS总评分为(9.57±3.39)分,单一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31例SDSS总评分为(13.84±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仍不足;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治疗重性精神疾病的主要品种;奋乃静、氯丙嗪、舒必利等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相对较少;单一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好于单一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
作者:丁秀君;段洪斌;曹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案例的研究,为骨科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提出一些有效的意见或建议。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骨科患者108例,对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进行临床记录,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满意度92.65%。手术后患者身体机能、活动情况、伤口愈合度和患者情绪均优于手术前(P<0.05)。17例护理人员中,有3例专业知识不够,5例护理经验不足,7例护理时间<3年,6例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结论:临床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有较大的意义,在骨科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恢复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严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农村糖尿病患者的现状与社区管理方法。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糖尿病患者280例进行分析。结果:治疗依从性普遍较低,女性比男性更低,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明显缺乏。结论:农村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应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力度,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朱祖红;陆明霞;徐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增快,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也呈一个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就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做一简单阐述,以期望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李赞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阴道感染及相关性疾病在本地区妇女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严重影响本地区妇女健康和生活的重要因素。通过临床治疗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让广大妇女了解自身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进行主动和有目的的治疗和预防,才是取得佳疗效的基础。
作者:刘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通过了解和讨论,对流式细胞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情况做出详细分析。方法:通过多次严谨性实验并且真实详细记录每次实验数据,进一步分析流式细胞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结果:经过实验数据分析,流式细胞术在检验HLA-B27抗原、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白血病免疫、临床微生物等应用中有着明显的效果。结论:流式细胞术在临床检验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作者:田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方法:采用ACUSON S2000超声诊断仪,4V1c探头,频率3~4.5 MHz。观察左室长轴及短轴切面,二腔心切面,四腔心切面,观察心外膜下致密层心肌及心内膜下致密化不全心肌。结果:所有6例均可见心室内致密化不全的肌小梁及其间深陷的隐窝,6例均为左室型,均有心功能不全,4例有心律失常。结论:超声是诊断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佳选择。
作者:张春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价值。方法:收治需进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对照组应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穿刺静脉。比较两组穿刺部位针头有无脱出或移位、局部有无肿胀或疼痛、药液有无渗漏等情况发生及再次穿刺情况。结果:观察组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发生液体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头脱出、局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再次穿刺率为零。结论:与一次性输液针相比,静脉留置针避免了让患者反复穿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血管损伤,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在无痛人流术中推广使用。
作者:邱梅霞;穆娟;张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BMI的影响。方法:2013年6-12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有氧训练+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有氧训练6个月后,采用心电监测仪器对患者静息心率、血压、大摄氧量和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采用日本产HI-701型肺功能测定仪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I,kg/m2),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功能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MI指数明显下降。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有氧训练能改善心肺功能,降低BMI。
作者:桂亮;吴斌;张文利;阮叶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在血站,检验科对于预防医源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加强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管理与措施。
作者:相恒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9例,结合临床资料,引进“WBP”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整体及局部伤口评估,并对应处理。结果:9例患者中8例康复,成功率88.89%。1例出院时,创缘缩小、伤口床肉芽生长良好,创口周围有新皮移行。结论: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处理中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
作者:周云霞;李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02例,通过整体化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02例患者均插管成功,1次取石成功182例(90%);2次取石成功20例(10%)。52例患者出现术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切口渗血,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现象。3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10 d后治愈出院。结论:内镜胆总管取石是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介入治疗。经过全方面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闫秀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颈硬膜外封闭配合臭氧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2013年收治以眩晕为主诉患者124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行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龙+医用臭氧联合注入;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龙注入,治疗前后对其症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3.33%,对照组有效率64.06%。疗效评定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龙+医用臭氧联合注入有利于颈椎间盘的消融,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佳。
作者:石云志;刘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预后情况。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FPG、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差于单纯脑梗死患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对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杨仁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治疗措施和疗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92例,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给予注射复方丹参和黄芪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30例,显著效果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6%。对照组基本治愈20例,显著效果8例,好转8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7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一定要全面、有效,不仅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还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盛惜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院前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46例,随机分成喉罩组27例和插管组19例。结果:喉罩组盲探下插入喉罩全部1次成功。插管组首次成功插入10例,2次成功5例,>2次成功4例。喉罩组首次插入成功率100%,高于插管组52.6%(χ2=8.743,P<0.001)。两组通气效果均良好(100%)。喉罩组BLS有效率29.6%(8/27)亦高于插管组26.3%(5/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4,P=0.286)。结论:喉罩通气是院前急诊心肺复苏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临床上用于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初步筛查及诊断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腹泻患儿200例,对他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查后将出现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112例患儿列为观察组;另外88例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的患儿列为对照组,抽取所有患儿的血液样本,使用分析测定仪进行心肌酶谱5项检测。结果:观察组中出现心肌酶谱异常80例,发生率71.43%,心肌酶谱5项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数据都处于正常水平。结论:心肌酶谱与轮状病毒腹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使用可以及早发现幼儿的心肌损害,为病情的控制和后续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数据,对确保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至关重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章蔚维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GS)、肝胆管结石(HS)与胆源性胰腺炎(AGP)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08例AGP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9例急性胰腺炎(AP)中,AGP 108例(57.1%),其中GS诱发91例(84.3%),HS诱发4例(3.7%),胆道蛔虫诱发13例(12%)。两类胆石症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较HS更易诱发胆源性胰腺炎;酗酒、高脂饮食等复合因素的综合作用是AGP以及AGP重症化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稳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本文总结1例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导管异位诱发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护理重点包括:PICC导管置入后应妥善固定,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导管留置期间,应加强病情监测,及时鉴别和排除导管异位引起患者不适并做好对症护理;确定PICC导管异位于右心房时,应立即在无菌操作下将导管及时复位并妥善固定,防止导管再次异位;预防导管异位:全面评估患者病史及静脉条件、准确测量置管深度,指导操作中患者正确的配合是关键。
作者:焦品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