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临床分析

杨仁江

关键词:脑梗死, 糖尿病, 血糖, 血脂, 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预后情况。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FPG、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差于单纯脑梗死患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对糖尿病的治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

    在中医中,李东垣的《脾胃论》是很重要的一部学术著作,对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

    作者:谭高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鼻饲管置管及固定方法在临床中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留置胃管及改良固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留置胃管患者195例,进行常规操作及护理作为传统组;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留置胃管患者333例,采用改良棉线固定方法和心理行为干预作为改良组,对比两组重复插管率、脱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改良组胃管意外脱管率、重复插管率明显少于传统组。结论:对留置胃管患者加强心理行为干预、棉线固定胃管则发生脱管数明显少于胶布固定者,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迎芬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加强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管理与措施

    在血站,检验科对于预防医源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加强血站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管理与措施。

    作者:相恒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分析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具备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数目及其体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脑梗死发生及其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对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图与血小板数目(PLT)进行测定,并同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体积与纤维血浆蛋白原含量明显比正常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血浆蛋白原含量与血小板体积的异常同脑梗死发生及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体积进行有效的测定,能够当作机体形成血栓倾向的重要程度指标,并对临床医师用药进行有效的指导。

    作者:刘宝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方式,为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规范组和常规组,每组80例。规范组予以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规范组临床治疗显效52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常规组显效38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2.5%。规范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75%,明显优于常规组78.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治疗中,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与稳定,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慢性根尖周炎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特殊人群慢性反复性根尖周炎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特殊人群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2例,采用根管内封碘仿或空管糊剂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102例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患牙能行使咀嚼功能,X线片示患牙根尖阴影区减小或消失。5例无效拔除。结论:全身因素对慢性根尖周炎病情变化有很大影响,碘仿及空管糊剂对慢性根尖周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邓淑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照空腹血糖值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36.84%,正常血糖组心力衰竭发生率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也较少发生其他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50%,应激性高血糖组的治疗有效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有相关性,应激性血糖升高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作者:乔庆红;傅颖;郭春林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宁夏固原地区农村妇女病调查诊疗探讨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阴道感染及相关性疾病在本地区妇女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严重影响本地区妇女健康和生活的重要因素。通过临床治疗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让广大妇女了解自身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进行主动和有目的的治疗和预防,才是取得佳疗效的基础。

    作者:刘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白介素-11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白介素-11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疗效。方法:将ITP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d),连用5 d,后改用泼尼松1.5 mg/(k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介素-112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14 d。4~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正常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峰值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ITP疗效显著。

    作者:邢丰;冯国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老年性哮喘患者的护理工作风险评估及预防对策

    目的:对老年性哮喘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具有风险性的相关因素加以评估和具体分析,并根据风险做出相关的护理对策,观察对策的作用效果。方法:2012年和2013年2个冬春高发季节收治老年性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试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哮喘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并加以防范,可明显使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并同时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技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作者:万晓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加味三金汤治疗泌尿系结石4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三金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结石47例,以三金汤为主方,根据不同临床特点适当加减药味或剂量。结果:痊愈29例(61.7%),好转12例(25.5%),无效6例(12.8%),总有效率87.2%。结论:加味三金汤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剂。

    作者:刘起胜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促进因素初探

    目的:通过实践探索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促进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在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婴幼儿,年龄1~36个月,随机分为门诊组、早教组。在早教组的家庭和早期教育发展中心同时构建生物生态微观系统,对早教组进行动态测评及开放式教学。定期复查两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心理社会性发展。结果:教学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教学后早教组阳性百分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结论:生物生态微观系统、动态测评、开放式教学、“支架”式辅助、气质的拟合优度是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促进因素。

    作者:刘伟革;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骨科手术配合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目的:通过对临床案例的研究,为骨科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提出一些有效的意见或建议。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骨科患者108例,对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进行临床记录,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满意度92.65%。手术后患者身体机能、活动情况、伤口愈合度和患者情绪均优于手术前(P<0.05)。17例护理人员中,有3例专业知识不够,5例护理经验不足,7例护理时间<3年,6例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结论:临床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有较大的意义,在骨科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恢复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严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意义。方法:运用神经肌电图检测68例糖尿病患者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分析患者周围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率(86.76%,59/68)高于上肢NCV异常率(60.29%,41/68);47例有周围神经损伤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中,腓总神经SCV异常率(91.49%),21例无症状的患者中,腓总神经SCV异常率(76.19%)均明显高于其他神经损害的异常率。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下肢感觉神经损害为主,及早进行肌电图检测,可以提高对DPN的诊断率,尤其对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患者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作者:张宏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25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45例,接受冠状动脉植入术治疗,作为研究对象,共植入55枚支架,利用256层螺旋CT检查观察支架是否存在变形、再狭窄等情况,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CAG检出支架阳性8枚,术后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4.55%。256层螺旋CT检出支架阳性11枚,阴性44枚,支架内再狭窄敏感性87.5%,特异性85.5%,阳性预测值63.64%,阴性预测值97.73%。结论:256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准确率较高。

    作者:邢文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治疗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经筋排刺治疗组52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50例。治疗组予经筋排刺法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行疗效评价。结果:经筋排刺法组有效率96.15%,对照组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排刺法治疗对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症状优于常规治疗,疗效肯定。

    作者:王雷;崔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中山市民众医院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使用干扰素肌注及雾化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干扰素肌注及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40例,年龄3个月~12岁,随机分为A、B、C组,各80例。A组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注,B组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C组使用其他药物雾化吸入,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A组(86.25%)和C组(7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退热时间与A组和C组比较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雾化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欧宝莲;李达祥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不同浓度盐酸布比卡因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或全髋)硬腰联合麻醉中的佳作用浓度。方法:收治ASAⅡ~Ⅲ级患者80例,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慢性疾病无法控制实施手术患者,年龄70~85岁,随机分为A、B、C 3组,布比卡因分别配成0.5%、0.375%、0.25%浓度的溶液3 mL、4 mL、6 mL,硬腰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记录不良反应例数、VSA分级、切皮时感觉阻滞程度评估。结果:感觉阻滞程度A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P<0.05),VSA分级及不良反应A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布比卡因0.5%、0.375%、0.25%的浓度硬腰联合麻醉均能达到一定的麻醉效果,以0.375%布比卡因为合适。

    作者:唐宝芹;万心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与乳康片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以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与乳康片进行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乳腺增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使用乳康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和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和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对于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晓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螺内酯联合补钾治疗重度周期性麻痹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补钾治疗重度周期性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重度周期性麻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螺内酯片2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24 h后复查血钾,治疗组血清钾4.0~4.5 mmol/L,对照组3.0~3.5 mmol/L。结论:螺内酯联合补钾治疗重度周期性麻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