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军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02例,通过整体化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02例患者均插管成功,1次取石成功182例(90%);2次取石成功20例(10%)。52例患者出现术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切口渗血,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现象。3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10 d后治愈出院。结论:内镜胆总管取石是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介入治疗。经过全方面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闫秀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神经内科患者9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构成比,并与本院整体同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神经内科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5.9%)比同期医院整体的院内感染发生率(3.7%)高,神经内科患者感染部位的构成比中,呼吸系统感染多(69%)。结论:神经内科是医院整体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要加大护理力度,规范护理操作,对易感部位进行预防,多管齐下对院内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
作者:陈艳芳;李富慧;张保朝;黄景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患者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切口部分或全部裂开。感染切口先取样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彻底清创,填充含有引流管的泡沫材料于切口内,再以生物半透膜封闭,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装置,连续负压封闭引流5~14 d后视创面情况进行缝合。结果:22例切口感染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5~7 d后缝合;4例患者负压封闭引流10~14 d后缝合切口。愈合时间13~20 d,平均16 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对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建志;曾连华;陈喜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685例>60岁老年人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肝功能及肾功能水平,指导老年人合理膳食、合理用药,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方法:2013年健康体检的>60岁老年人685例,检测其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UREA)及肌酐(CRE)的水平。结果:685例体检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TC、TG、HDL-C、LDL-C、GLU、ALT、UREA、CRE异常分别为44.38%、29.34%、40.00%、34.74%、4.67%、23.50%、4.09%、28.32%、5.40%。不同性别体重指数(BMI)、TC、TG、CRE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GLU、ALT、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指标检测均值BMI、TC、TG、LDL-C、C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GLU、ALT、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60岁老年人群TC、TG、HDL-C、GLU、UREA异常率较高,BMI、TC、TG、CRE异常率及检测均值男女间存在差异,应引起重视,建议对老年人定期检查并从合理膳食及运动等方面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陈亚娟;于沛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女性经前期乳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经前期乳痛症患者50例,运用穴位埋线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5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0例,显效与有效共8例,无效2例。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女性经前期乳痛症疗效显著且后遗效应强大,此种方法简便、可行、价廉、效佳,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文;赵绛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时甲状旁腺的处理策略。方法:统计本院甲状腺手术31例,配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测,对术中无法避免切下的甲状旁腺,行胸锁乳头肌内移植。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9例,经服用钙剂治疗,1个月恢复正常。结论:甲状腺手术保护甲状旁腺至关重要,尤其需注意保护上甲状旁腺。被膜解剖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及切除标本中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胸锁乳突肌内移植,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低钙血症的发生能起到预防作用。
作者:郑炜 刊期: 2014年第31期
本文总结1例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导管异位诱发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护理重点包括:PICC导管置入后应妥善固定,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导管留置期间,应加强病情监测,及时鉴别和排除导管异位引起患者不适并做好对症护理;确定PICC导管异位于右心房时,应立即在无菌操作下将导管及时复位并妥善固定,防止导管再次异位;预防导管异位:全面评估患者病史及静脉条件、准确测量置管深度,指导操作中患者正确的配合是关键。
作者:焦品莲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45例,接受冠状动脉植入术治疗,作为研究对象,共植入55枚支架,利用256层螺旋CT检查观察支架是否存在变形、再狭窄等情况,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CAG检出支架阳性8枚,术后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4.55%。256层螺旋CT检出支架阳性11枚,阴性44枚,支架内再狭窄敏感性87.5%,特异性85.5%,阳性预测值63.64%,阴性预测值97.73%。结论:256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准确率较高。
作者:邢文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白介素-11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疗效。方法:将ITP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d),连用5 d,后改用泼尼松1.5 mg/(k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介素-112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14 d。4~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正常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峰值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ITP疗效显著。
作者:邢丰;冯国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GS)、肝胆管结石(HS)与胆源性胰腺炎(AGP)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08例AGP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9例急性胰腺炎(AP)中,AGP 108例(57.1%),其中GS诱发91例(84.3%),HS诱发4例(3.7%),胆道蛔虫诱发13例(12%)。两类胆石症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较HS更易诱发胆源性胰腺炎;酗酒、高脂饮食等复合因素的综合作用是AGP以及AGP重症化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稳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孕期体重的改变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方法:2012年11月30日-2013年8月30日收治孕妇608例,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按睡眠调查结果进行分组,分成呼吸暂停组和正常对照组,呼吸暂停组152例孕妇,根据呼吸暂停组从剩余正常孕妇中随机选取152例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的体重指数进行专人询问、记录并计算,然后对两组孕妇孕期体重改变进行比较,并对孕前体重指数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608例孕妇中发生呼吸暂停152例(25%),发生率较高。孕前BMI<24 kg/m2的孕妇476例,发生睡眠呼吸暂停20例;孕前BMI≥24 kg/m2的肥胖孕妇132例,发生睡眠呼吸暂停100例,说明孕前肥胖者在怀孕后容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暂停组平均孕前体重指数(25.8±1.98)kg/m2,正常对照组平均孕前体重指数(20.31±2.04)kg/m2,呼吸暂停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过询问,检查正常对照组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7.1±2.21)kg,呼吸暂停组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7.4±4.15.4)kg,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肥胖是孕期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的危险因素,睡眠呼吸暂停对孕妇的体重影响不大,因此,只需采取相应的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即可。
作者:彭久君;袁佩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肋骨骨折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肋骨骨折患者60例,分别采用X线片、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进行诊断,对比观察X线片与CT扫描诊断结果以及CPR与VRT诊断分析结果。结果: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检出肋骨骨折率(98.3%)、肋软骨骨折率(100%)明显高于X线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显示肋骨骨折率(98.3%)、肋软骨骨折率(100%)明显高于VRT显示率(93.3%、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肋骨骨折及其并发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李松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120例。采用穿刺与活检对照的方法对浅表肿大淋巴结病因以及穿刺涂片细胞学的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例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中良性病变70例,淋巴结转移癌50例,其中,在中老年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比较多见,大部分颈部淋巴结肿大来源于鼻咽部、肺、食管、甲状腺等部位反应性或转移性病变。结论:浅表淋巴结肿大可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法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患者痛苦小、准确率高的优点。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胎盘胎膜残留所引发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方法:2010-2013年收治因胎盘胎膜残留导致晚期产后出血患者9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28例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其治愈率71.4%(20/28),其余8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后进行清宫术治疗,痊愈出院。70例患者直接接受清宫术治疗,顺利治愈出院。结论:对胎盘胎膜残留导致晚期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方案中,生化颗粒冲剂和米索前列醇片是常用药物,而手术治疗则以清宫术为重要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全面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大程度保障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娥建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9例,结合临床资料,引进“WBP”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整体及局部伤口评估,并对应处理。结果:9例患者中8例康复,成功率88.89%。1例出院时,创缘缩小、伤口床肉芽生长良好,创口周围有新皮移行。结论: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处理中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
作者:周云霞;李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10月收治新生儿156例,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86例,其中重症感染组(32例),局部感染组(54例);非感染组70例。检测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细菌感染时,血清PCT和CRP质量浓度升高均有显著性,但PCT显著性更高。PCT≥2μg/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CRP。结论:与CRP相比,PCT是一个更早、更敏感、较好反映新生儿全身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利于指导临床早期用药。
作者:葛永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治疗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经筋排刺治疗组52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50例。治疗组予经筋排刺法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行疗效评价。结果:经筋排刺法组有效率96.15%,对照组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排刺法治疗对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症状优于常规治疗,疗效肯定。
作者:王雷;崔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原发性乳腺骨外尤文氏肉瘤是一种软组织恶性小圆细胞性肿瘤疾病类型,早期诊断难度较大,临床诊断多使用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化分析检验法。同时因病情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转移率高,预后效果不理想,基于患者病情给予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原发性乳腺外尤文氏肉瘤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原发性乳腺骨外尤文氏肉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和诊断效果。
作者:夏林;黄晓华;方稳;耿昌友;朱卫琴;孙天云;韦加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人群活性维生素D水平与血糖、胰岛功能关系,为防治糖尿病提供借鉴。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143例根据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A组)、维生素D轻度缺乏组(B组)、维生素D不足组(C组)、维生素D正常组(D组),同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4组年龄、性别、BMI、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高于A组,D组高于B、C两组,C、D两组HOMA-β水平高于A组,D组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水平对血糖影响不显著,但有助于增强患者胰岛素功能,减低胰岛素抵抗水平,提示老年人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起到抑制病情进展、缓解胰岛素功能损害、促胰岛素β细胞恢复的效果。
作者:蔡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称为普通感冒,主要为咽部、鼻腔、喉部出现急性炎症,发生率高。该疾病80%是由病毒引起,20%为细菌导致。但是在治疗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很多医生在对该类患者治疗时,大部分都采用抗生素,但实际上对于病毒感染的疾病抗生素并不能够得到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多。而在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西医方面缺少显效的方法,可结合中医药的相关方法,给予患者合理用药治疗。
作者:刘戈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