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脱位牙再植术52例临床疗效观察

杨淑英

关键词:外伤脱位牙, 再植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以来收治外伤导致牙完全性脱位后再植患者52例(83颗牙),再植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再植术后,完全成功58颗(69.88%),基本成功17颗(20.48%),失败8颗(9.64%)。牙周膜愈合54颗(65.06%),骨性愈合22颗(26.51%),纤维性愈合7颗(8.43%)。结论:发生完全性牙脱位后,正确地保存脱位牙,并及时就诊再植能够有效地提高再植成功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促进因素初探

    目的:通过实践探索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促进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在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婴幼儿,年龄1~36个月,随机分为门诊组、早教组。在早教组的家庭和早期教育发展中心同时构建生物生态微观系统,对早教组进行动态测评及开放式教学。定期复查两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心理社会性发展。结果:教学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教学后早教组阳性百分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结论:生物生态微观系统、动态测评、开放式教学、“支架”式辅助、气质的拟合优度是婴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促进因素。

    作者:刘伟革;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不同浓度盐酸布比卡因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或全髋)硬腰联合麻醉中的佳作用浓度。方法:收治ASAⅡ~Ⅲ级患者80例,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慢性疾病无法控制实施手术患者,年龄70~85岁,随机分为A、B、C 3组,布比卡因分别配成0.5%、0.375%、0.25%浓度的溶液3 mL、4 mL、6 mL,硬腰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记录不良反应例数、VSA分级、切皮时感觉阻滞程度评估。结果:感觉阻滞程度A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P<0.05),VSA分级及不良反应A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采用布比卡因0.5%、0.375%、0.25%的浓度硬腰联合麻醉均能达到一定的麻醉效果,以0.375%布比卡因为合适。

    作者:唐宝芹;万心梅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青年2型糖尿病3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0例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青年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症状时无血糖监测意识。男性、体重指数超标者为发病高危人群。过度饮食,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及白酒为发病主要诱因。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脂肪肝、大血管动脉硬化及末梢神经病变出现早,大多数需要胰岛素治疗为其临床特点。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对青年体重指数超标准者应及早实施血糖监测及相关措施,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作者:赵立平;乔永刚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冠心病综合性社区康复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社区康复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冠心病患者76例,依据临床处治措施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社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实施前后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在血压值、临床症状改善率、CI值、汉密顿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综合性社区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症状改善和心功能康复,对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欧阳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前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前正中入路于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前正中入路治疗。2011年1月前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组织坏死、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正中入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能够减少皮肤坏死及组织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特点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孕产妇死亡,13例孕产妇获活婴,剩余1例胎死宫内引产。6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4例伴有高脂血症,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28周,入院时胎死宫内,控制病情后引产。1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8例胎儿基本成熟,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周较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4例为产后确诊。结论:胆管疾病与高脂血症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依据,且B超是现今为常见的检查手段;应以评估母婴安全为前提,进而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法。

    作者:喻家奎;杨刚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滴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缩短腹泻时间并及早退热,疗效肯定。

    作者:王利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685例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685例>60岁老年人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肝功能及肾功能水平,指导老年人合理膳食、合理用药,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方法:2013年健康体检的>60岁老年人685例,检测其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UREA)及肌酐(CRE)的水平。结果:685例体检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TC、TG、HDL-C、LDL-C、GLU、ALT、UREA、CRE异常分别为44.38%、29.34%、40.00%、34.74%、4.67%、23.50%、4.09%、28.32%、5.40%。不同性别体重指数(BMI)、TC、TG、CRE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GLU、ALT、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指标检测均值BMI、TC、TG、LDL-C、C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GLU、ALT、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60岁老年人群TC、TG、HDL-C、GLU、UREA异常率较高,BMI、TC、TG、CRE异常率及检测均值男女间存在差异,应引起重视,建议对老年人定期检查并从合理膳食及运动等方面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陈亚娟;于沛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原发性肠梗阻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症状,加速康复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福翔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血液透析诱导期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诱导期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总结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护理经验。结果:48例患者均从诱导期安全平稳地过渡到规律透析状态,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可;王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

    目的:探讨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中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9例,结合临床资料,引进“WBP”理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整体及局部伤口评估,并对应处理。结果:9例患者中8例康复,成功率88.89%。1例出院时,创缘缩小、伤口床肉芽生长良好,创口周围有新皮移行。结论:WBP理论在难愈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处理中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

    作者:周云霞;李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胶体金法检测HBsAg漏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漏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再次应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并对胶体金法漏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6000例无偿献血者ELISA法共检出226例HBsAg阳性,阳性率0.49%,226例ELISA法阳性样本再次应用胶体金法检测,58例阳性。结论:方法学限制及人为因素是胶体金法筛查HBsAg漏检的主要原因,严格试剂使用前筛选、考评,提高医务人员检测技能、质量意识及加强责任心可降低胶体金法漏检。

    作者:朱岷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后急性切口感染患者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切口部分或全部裂开。感染切口先取样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彻底清创,填充含有引流管的泡沫材料于切口内,再以生物半透膜封闭,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装置,连续负压封闭引流5~14 d后视创面情况进行缝合。结果:22例切口感染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5~7 d后缝合;4例患者负压封闭引流10~14 d后缝合切口。愈合时间13~20 d,平均16 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对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建志;曾连华;陈喜建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待产期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和探索待产期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待产期妊娠高血压患者122例,对其从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护理前后患者生命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测试,全面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方面均明显优于全面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待产期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有利于保证待产期孕妇安全,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秀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照空腹血糖值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36.84%,正常血糖组心力衰竭发生率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也较少发生其他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50%,应激性高血糖组的治疗有效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有相关性,应激性血糖升高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作者:乔庆红;傅颖;郭春林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老年糖尿病人群活性维生素D水平与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关系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人群活性维生素D水平与血糖、胰岛功能关系,为防治糖尿病提供借鉴。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143例根据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A组)、维生素D轻度缺乏组(B组)、维生素D不足组(C组)、维生素D正常组(D组),同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4组年龄、性别、BMI、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高于A组,D组高于B、C两组,C、D两组HOMA-β水平高于A组,D组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水平对血糖影响不显著,但有助于增强患者胰岛素功能,减低胰岛素抵抗水平,提示老年人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起到抑制病情进展、缓解胰岛素功能损害、促胰岛素β细胞恢复的效果。

    作者:蔡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超声在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方法:采用ACUSON S2000超声诊断仪,4V1c探头,频率3~4.5 MHz。观察左室长轴及短轴切面,二腔心切面,四腔心切面,观察心外膜下致密层心肌及心内膜下致密化不全心肌。结果:所有6例均可见心室内致密化不全的肌小梁及其间深陷的隐窝,6例均为左室型,均有心功能不全,4例有心律失常。结论:超声是诊断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佳选择。

    作者:张春菊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中前段葡萄膜炎的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中前段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白内障患者32例,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中前段葡萄膜炎患者的发病时间、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般用药5~7 d后炎症消退,自觉症状明显好转。29例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视力恢复至术后好视力,有1例患者视力提高至0.4,另2例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取出人工晶体,其中1例矫正视力0.3,1例光感。结论: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中前段葡萄膜炎有多种原因,其机制较为复杂,为了降低发病率,应做好患者手术前、中、后期的各种准备及预防、治疗措施。

    作者:汤备;田鑫康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4天和第8天的I-FABP、DAO、ET以及D-La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4天和第8天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够有效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要,同时能够维护肠道黏膜完整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建宁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经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STEMI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STEMI行急诊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60例,经股动脉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治疗疗效、穿刺成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PCI成功率95.00%,经股动脉组PCI成功率9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3.33%,经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穿刺成功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STEMI的成功率与经股动脉相似,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值得在急诊介入治疗STEMI中推广。

    作者:陈千生;方勇;李卫国;陈开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