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争艳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80例,采用肿瘤切除+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13例(16.25%);单纯结肠造瘘8例(10.0%);单纯结肠造瘘,Ⅱ期肿瘤切除术11例(13.75%);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28例(35.0%);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20例(20.0%)。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发生吻合口瘘,均是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式,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式中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式和肿瘤切除术+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术式、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术式,单纯结肠造瘘及Ⅱ期肿瘤切除术式、Ⅱ期消化道重建术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单纯结肠造瘘术式。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作者:冯亚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进行治疗的细节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3年5月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回顾性分析经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复合臭氧的临床情况。患者在C臂机引导下,经颈前行颈椎间隙穿刺至靶点,感觉运动测试后,采用神经射频仪对靶点加热热凝,在70℃、80℃、86℃、90℃连续治疗4个周期,每周期60 s,高温度点300 s。每个椎间盘给予45~50μg/mL 臭氧3 mL,对疗效、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经1年随访,优180例,良13例,可13例,差4例,优良率91.9%,术后吞咽疼痛30例,血肿2例,无脊髓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C臂引导下经颈前路穿刺射频热凝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李靖;吴成富;余四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冠心病患者90例,分别实施 CTA与 CAG检查,比较2种检查诊断结果。结果:90例患者行CAG检测得出冠状动脉病变116支,其中轻度狭窄45支,中度狭窄46支,重度狭窄25支。经冠状动脉CTA成像检出病变冠状动脉138支,其中轻度狭窄54支,中度狭窄48支,重度狭窄36支。冠状动脉CTA检测诊断病变显示率明显优于CAG诊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测有其无创、高效的优势,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案。
作者:巩贵宏;张海波;杨建涛;李红梅;徐聪慧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研究Her-2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8例结直肠癌、78例正常结直肠组织的标本进行 Her-2和 nm23H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异常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nm23H1在正常结直肠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直肠癌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有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 Her-2和nm23H1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er-2高表达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Her-2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彭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应用于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食管贲门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较肠外营养更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高疗效。
作者:顾军;吴云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 CT 诊断要点。方法: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创伤性脑梗死患者26例,根据外伤轻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微外伤15例,严重外伤11例,所有患者应用 SIEMENS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轻微外伤患者发生部位均为基底节区腔隙梗死,形状: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清楚9例,边缘模糊6例,双侧豆状核有较对称的单发或多发小点状钙化灶,病灶大小(1.1±0.6)cm×(1.3±0.6)cm,CT直径(25±3) Hu。严重外伤患者发生部位为基底节区梗死灶8例,脑叶梗死3例。颅内损伤情况:硬膜下积液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挫伤及脑内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3例。形状:类圆形低密度灶,扇形密度减低区,双侧豆状核点状钙化灶,病灶大小(1.4±0.7)cm×(1.8±0.9)cm,CT直径(24±3)Hu。结论:CT是诊断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成睿;张培霞;祁艳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时期医疗大众化的要求,是“六位一体”的新的医疗活动在医疗实践中的体现。火针是祖国传统医学学科的瑰宝之一,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等观点,有力地指导着火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临床实践,使社区医疗服务的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家微;张孟维;廖凯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总结其经验。方法:收治晚期及复发性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应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低,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晚期结肠癌化疗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流信号检查和超声学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超声及手术病理证实,血流信号检查结果0级1.58%(2/126),Ⅰ级7.94%(10/126),Ⅱ级64.29%(81/126),Ⅲ级26.19%(33/126)。同时超声诊断出了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发生部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准确率,而且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滇昆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超早期(生命体征平稳0~24 h)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脑卒中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住院5周后采用汉密斯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结果: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抑郁标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王冬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分别在2周、4周、6周、8周、12周测量两组患者的坐位血压,分析比较血压的变化,试验总时间3个月。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血压在第12周降低,下降幅度分别为 SBP(10.1±4.9)mmHg,DBP(2.0±3.8)mmHg,其中,SBP 下降幅度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BP虽然有所下降,但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3个月的健康教育,对照组37例患者中,3例并发脑卒中,2例并发冠心病,5例因血压控制不佳而增加药物剂量,不良事件发生率27%;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38例患者,只有1例出现脑卒中,1例发现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率5%(χ2=64.8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稳定和有效控制,能进一步改善并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孙桂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讨论眶颧多发骨折治疗的路径选择和手术处理。方法:收治眶颧复杂骨折患者8例,采用头皮全或半冠状切口伴面部小切口手术治疗,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结果:8例患者中,1例出现颞区感染,换药后治愈,其余均1期愈合,面部基本对称,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头皮全半冠状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面部无瘢痕、术野清晰等优点,辅助面部小切口是鼻、眶下壁、底壁等眶颧多处粉碎性面中部复杂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苏荣彬;林柳香;滕碧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方法:2011-2013年收治传染病患者86例,进行调察分析。结果:各种传染病患者掺杂在各科室就诊的患者中,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与血源传染病基本上覆盖了每个科室。在全部就诊的传染病患者中当天确诊的只有28例,为全部传染病患者的32.56%;1~3 d 确诊45例,为全部传染病患者的52.33%;4~7 d确诊8例,为所有传染病患者的9.30%;7 d以上确诊5例,占所有传染病患者的5.81%。结论:综合医院内的医生和患者都存在感染的潜在隐患,医院应采取加强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预警监测系统,加强预警能力,完善消毒隔离的落实等措施以加强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作者:管利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所有人的Tei指数。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人Tei指数的差异,评价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84.8%、特异度83.1%,准确度84.2%。结论: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判断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瞿茹莼;赵菊芳;吴英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原因。方法: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5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45例;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死亡2例;由于就诊时间过晚,经过治疗后出现痴呆症状,成为植物人1例;因突发大面积脑梗死死亡2 例。结论:在临床方面应该加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血糖监测,积极发现并缓解其不良症状,避免其病情进一步扩散,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夏旭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预防与治疗。方法:2008-2013年收治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17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几率5.6%,发生瘘平均时间6.1 d,除了已熟知的吻合口处血运、张力和感染因素引起吻合口瘘外,本组病例显示老年男性骨盆狭窄、全身情况不良致吻合口瘘6例,术前放化疗致吻合口瘘4例,合并糖尿病致吻合口瘘3例,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 2例,手工吻合致吻合口瘘2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后保守治疗15例(88%),再手术2例(12%),1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性别、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和手工吻合为直肠癌低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吻合口瘘发生后应根据局部炎症轻重,有无全身情况以及双套管冲洗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治愈。
作者:庄永忠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普通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L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普通温针法治疗,对照组行针灸电针法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24.51±3.32)分,总有效率8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通温针法治疗LDH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应加强临床护理,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作者:林玉松;柯映雪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有效率89.29%,无效率10.71%;低钠血症程度越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越差,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积极预防及治疗低钠血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玉兵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主要临床治疗手段是无创机械通气。本研究即对无创机械通气的一系列适应证、禁忌证以及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综述,旨在促进无创通气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广泛应用。
作者:曾云燕;杨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麻疹感染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2005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妊娠合并麻疹患者15例,对其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取对症处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结果:流产4例,早产并新生儿死亡1例,足月剖宫产伴胎儿窘迫2例,新生儿麻疹1例,余7例未见其他危及母婴安全的并发症。结论:妊娠合并麻疹对母儿危害大,必须加强临床护理,重视疫苗接种,以降低孕期麻疹病毒的感染率。
作者:张瑞华;仇志敏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