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普通温针法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林玉松;柯映雪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普通温针法, 疗效,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普通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L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普通温针法治疗,对照组行针灸电针法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24.51±3.32)分,总有效率8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通温针法治疗LDH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应加强临床护理,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讨论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保肝降酶及抗肝昏迷处理。观察组采用乳果糖保留灌肠,并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后,延长了乳果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血氨浓度下降明显。结论:乳果糖保留灌肠,提高了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余文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金属烤瓷冠修复氟斑牙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冠用于修复氟斑牙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前牙的美观修复情况。方法:16例氟斑牙患者要求前牙美观,采用金属烤瓷冠对98颗氟斑牙进行美容修复,进行3年随访,综合评价。结果:随访3年,98颗金属烤瓷冠修复后色泽形态良好,功能良好。结论:金属烤瓷冠修复前牙具有美观、色泽逼真、光滑耐磨等特点,金属烤瓷冠对氟斑牙美容修复有着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唐春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80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宫外孕患者8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进行开放手术。对两组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当,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麻痹、切口感染、高碳酸血症、恶心呕吐和盆腔粘连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作者:云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婴幼儿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

    儿科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静脉采血技术,还要懂得灵活运用,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适时采用不同采血技巧,以达到减轻患儿痛苦、保护血管、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护患关系融洽等目的。

    作者:孙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结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接受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82例,手术前后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无大出血、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对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其手术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韦丽萍;覃铁连;韩锦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药物性鼻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药物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12-2014年收治药物性鼻炎患者82例,全部患者均行前鼻镜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同时依据不同情况给予鼻腔生理盐水冲洗、丙酸倍氯米松鼻喷剂喷鼻以及鼻甲消融术或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鼻腔通气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结论: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治疗方法。

    作者:张长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的困惑与思索

    本院近几年来对45岁以下临床护理人员技能进行了规范化培训,使之操作流程熟练、正确完成一定的培训任务,但存在护士操作机械化、注重流程化、缺乏临床的实用性及护患的沟通力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此问题的思索得出,在今后应重点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

    作者:刘蕙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归纳总结其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发病季节、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临床疗效,并将总结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入院治疗24 h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评估,其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23例,显效23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7.37%。7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发病原因为急性胃黏膜损害、胃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结论:消化道出血多由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多发生在春季。及时应用多种方法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及对症治疗是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胸痛消失48例,胸闷消失48例,心悸消失49例,气短消失49例;对照组胸痛消失39例,胸闷消失37例,心悸消失35例,气短消失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晶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幽门螺杆菌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病因,也是第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可对人类致癌的原核生物。本文介绍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症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

    作者:张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分别在2周、4周、6周、8周、12周测量两组患者的坐位血压,分析比较血压的变化,试验总时间3个月。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血压在第12周降低,下降幅度分别为 SBP(10.1±4.9)mmHg,DBP(2.0±3.8)mmHg,其中,SBP 下降幅度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BP虽然有所下降,但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3个月的健康教育,对照组37例患者中,3例并发脑卒中,2例并发冠心病,5例因血压控制不佳而增加药物剂量,不良事件发生率27%;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38例患者,只有1例出现脑卒中,1例发现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率5%(χ2=64.8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稳定和有效控制,能进一步改善并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孙桂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异丙酚应用于剖宫产后无痛上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剖宫产后无痛上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宫内留置安舒环的剖宫产后妇女5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放置安舒环前予以米索前列醇和异丙酚,对照组单纯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比分析两组的上环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剖宫产后无痛上环术安全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荣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取开展品管圈活动前111例患者为常规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102例患者为 QCC 组,接受苄星青霉素注射,观察对照两组注射成功率。结果:常规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87.39%,QCC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9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作者:彭宝钗;张雪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按照降颅压、止血、抗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原则,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糖尿病患者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两组均连续治疗21 d。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29例,进步12例,无效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23例,进步11例,无效1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11.2±1.8)分,治疗后(3.4±0.6)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11.2±1.7)分,治疗后(5.3±0.9)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范层层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66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直肠癌患者13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低位保肛术组和miles组,各66例,低位保肛术组采取低位保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miles组采用Miles术式进行治疗。结果:低位保肛术组术后出血量(117.6±20.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1±1.2)d,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6.1%,住院时间(16.5±2.3)d。miles 组术后出血量(271.6±23.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1.1) d,术后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16.7%,住院时间(25.5±5.5)d,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保肛术组患者在躯体化、敌对、抑郁、恐惧、焦虑方面评分明显低于mile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手术过程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尹井贺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17例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预防与治疗。方法:2008-2013年收治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17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几率5.6%,发生瘘平均时间6.1 d,除了已熟知的吻合口处血运、张力和感染因素引起吻合口瘘外,本组病例显示老年男性骨盆狭窄、全身情况不良致吻合口瘘6例,术前放化疗致吻合口瘘4例,合并糖尿病致吻合口瘘3例,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 2例,手工吻合致吻合口瘘2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后保守治疗15例(88%),再手术2例(12%),1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性别、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和手工吻合为直肠癌低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吻合口瘘发生后应根据局部炎症轻重,有无全身情况以及双套管冲洗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治愈。

    作者:庄永忠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全麻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臂丛阻滞与单纯全麻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中麻醉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组(GB组),GA组行PCIA术后镇痛,GB组安置持续神经丛自控镇痛泵,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镇痛效果评价。结果:GB组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少于GA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 GA 组,术后 VAS 评分明显低于 GA 组,术后镇痛总用药量减少,PCA 按压次数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臂丛阻滞以及单独全麻均可以应用于上肢手术的患者,但全麻复合臂丛阻滞在用药量以及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更具有优势。

    作者:王琼华;方晏红;杨帆;李卫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所有人的Tei指数。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人Tei指数的差异,评价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84.8%、特异度83.1%,准确度84.2%。结论: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判断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瞿茹莼;赵菊芳;吴英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总结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干预及护理观察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儿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和精心的护理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H值、PaO2、PaCO2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干预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和护理观察,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常争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重庆某专科医学学校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目的:全面分析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的专科临床及护理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现状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掌握现状,提出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方案,评价新课程教学方案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同一调查问卷调查对照班及实验班,以对照班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掌握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课程新教学方案取得效果。结果:对照班掌握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实验班通过新教学方案学习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技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班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班,新的教学方案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作者:邓宇;何坪;刘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