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花注射液与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的临床疗效

吕福平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西医结合疗法, 红花注射液, 山莨菪碱, 甲钴铵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住院患者30例,在饮食控制及降糖治疗基础上,30例患者均采用红花注射液20 mL及山莨菪碱10~30 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甲钴铵500μg肌内注射1次/d,2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1~2个月。结果:患者症状基本消失25例(70%),5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基本恢复8例,明显恢复21例。治疗6个月后,随访26例患者中,18例治疗效果稳定。结论:红花注射液和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经验

    目的:总结本院5年来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3例,根据畸形复杂程度,采用浅低温或中低温体外循环,重视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5~18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23 min,转流中Hct 0.25~0.30,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5例。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 ECC 管理力求做到精细,能够减轻体外循环对婴幼儿的生理干扰,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黄东娇;李传在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80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宫外孕患者8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进行开放手术。对两组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当,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麻痹、切口感染、高碳酸血症、恶心呕吐和盆腔粘连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作者:云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20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和转归等资料进行整理并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男19例(95%),女1例(5%);年龄4~73岁,<20岁2例(10%),21~30岁1例(5%),>31岁17例(85%);浸润型肺结核17例(85%),粟粒型肺结核3例(15%),合并胸膜炎2例(10%);痰菌阳性3例(15%),阴性15例(75%),未痰检2例(10%);涂阴重症(空洞型)3例(15%)。治疗方案: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4例(20%),采用2HRZE/4HR 方案14例(70%),2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采用2HEZE/10HRE方案,2例(10%)低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方案;转归情况:6个月疗程结束后,治愈2例(10%),完成疗程11例(55%),死亡5例(25%),未好转2例(10%)(中断治疗)。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男青壮年居多,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易合并其他感染,故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表现形式多样,空洞不多见,痰菌阳性率低,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容易中断治疗,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因此把握好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时机,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督导管理和及时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曾丽芝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多轴位点片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轴位点片对肋骨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常规胸片未发现或有遗漏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50例,在电视监视下多轴位肋骨点片。结果:50例患者X线片胸部正位显示明确骨折18例,多轴位点片明确肋骨骨折27例,胸骨骨折2例,二次复查点片明确肋骨骨折2例。合并气胸3例,肺挫伤5例,皮下气肿3例。结论:多轴位点片明显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与传统胸片比较对肋骨骨折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兵;陈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新生儿50例低血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低血糖新生儿50例,按照目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结果:经处理后,所有患儿的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并给予合理的治疗,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后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马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肺癌脑转移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及展望

    随着肺癌脑转移发病率的升高,其西医治疗无外乎手术、化疗、放疗,但是许多患者发现时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且放疗、化疗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中医中药的增效减毒治疗的干预,使西医治疗更加顺利、有效。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将是今后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研究的热点。

    作者:梁婷;耿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中医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合并便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灸、穴位按摩、腹部按摩、中药汤剂等中医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发生便秘12例(13.3%),观察组1例(1.1%),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χ2=10.03, 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陈久红;冯宜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3月收治早期肺癌患者8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C反应蛋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 CRP、术后48 h CRP、术后7 d CRP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合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相比,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吕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脑卒中康复期偏瘫的基层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出院后,特别是回家后到乡镇卫生院的康复期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65例,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论生活方式改善、服药的依从性、神经功能的恢复等诸多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对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所采取的康复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提出了适合基层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基层理疗康复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希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火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应用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时期医疗大众化的要求,是“六位一体”的新的医疗活动在医疗实践中的体现。火针是祖国传统医学学科的瑰宝之一,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等观点,有力地指导着火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临床实践,使社区医疗服务的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家微;张孟维;廖凯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药脱敏剂联合高频电刀热凝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及体会

    目的:探讨中药脱敏剂加用高频电刀热凝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牙本质过敏患者246例(患牙共463颗)。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32例(251颗),对照组114例(212颗)。另选取空白组68例(102颗)。试验组应用中药脱敏剂联合高频电刀热凝法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中药脱敏剂治疗,空白组仅进行口腔知识宣教。结果:试验组251颗牙中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228颗(90.8%),无效23颗(9.2%)。对照组212颗牙中,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160颗(75.5%),无效52颗(24.5%),空白组102颗牙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60颗(58.8%),无效42颗(41.2%)。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两两之间分析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脱敏剂联合高频电刀热凝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效果良好。

    作者:李波;张艳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外侧低位L形切口防治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

    目的:探讨外侧低位L形切口防治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2009年5月-2014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44例(48足),其中12例(12足)采用标准跟骨外侧L形切口,32例(36足)采用外侧跟骨L切口L形底边下移0.8~1 cm,使切口底边位于足底外侧皮肤内。结果:采用外侧标准跟骨L切口组5例切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1例切口深部感染。采用低位跟骨外侧L形切口组切口均一期愈合,皮肤边缘愈合良好,无任何坏死出现,切口无感染。参照AOFAS踝足功能评分标准优33足,良8足,可3足,差3足,优良率88.3%。结论:将跟骨切口下移至足底外侧皮肤内,术中使骨折关节面尽量达到满意复位,恢复Bohler's角、Gissane's角,及跟骨宽度和高度。

    作者:谢健;王昌;刘红宇;邢宗良;丁玉来;张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所有人的Tei指数。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人Tei指数的差异,评价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84.8%、特异度83.1%,准确度84.2%。结论: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判断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瞿茹莼;赵菊芳;吴英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内及纵膈病变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如何提高活检阳性率。方法:对29例经肺CT发现肺内肿块和(或)纵膈病变的患者进行TBNA。结果:29例患者中,能定性诊断20例(69%)。阴性结果9例(31%),所有患者均仅见穿刺部位少量出血。结论: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方便、简单、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可提高临床中TBNA穿刺成功率,值得更为广泛的推广。

    作者:朱龙有;李卓;安东善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讨论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保肝降酶及抗肝昏迷处理。观察组采用乳果糖保留灌肠,并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后,延长了乳果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血氨浓度下降明显。结论:乳果糖保留灌肠,提高了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余文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止血效果临床探讨

    目的:对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的止血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上联合奥曲肽以及泮托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24 h止血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止血成功率以及72 h止血成功率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时,选择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卿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归纳总结其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发病季节、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临床疗效,并将总结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入院治疗24 h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评估,其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23例,显效23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7.37%。7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发病原因为急性胃黏膜损害、胃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结论:消化道出血多由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多发生在春季。及时应用多种方法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及对症治疗是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逆行蒂示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同指末端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应用逆行蒂示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经验及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2007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示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23例,应用远端蒂示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旋转轴点在示指近侧指间关节平面,皮瓣面积3 cm×2 cm~4 cm×3 cm,皮神经筋膜蒂长3~4 cm、蒂宽8~12 mm。结果:23例中,皮瓣完全成活17例,6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但皮瓣术后1周均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瘀血肿胀,经积极处理后好转。19例随访超过6个月,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逆行蒂示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缺损,方法简单,成活可靠。行皮瓣局部按压可减轻皮瓣肿胀。

    作者:王彦亭;孔庆立;姚仁福;张仕祥;邵建楠;罗洪刚;李晓林;李祥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内蒙古霍林郭勒地区体检人群体重指数、高血脂与脂肪肝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内蒙古霍林郭勒地区2012-2013年体检人群中经B超证实的脂肪肝患者315例和非脂肪肝患者1011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脂肪肝315例中,体重指数增高225例(71.43%),高血脂184例(58.41%)。非脂肪肝1011例中,体重指数增高193例(19.09%),高血脂82例(8.11%)。经t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重指数增高、高血脂与脂肪肝密切正相关。

    作者:刘秀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纳血症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有效率89.29%,无效率10.71%;低钠血症程度越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越差,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积极预防及治疗低钠血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玉兵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