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琴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预防与治疗。方法:2008-2013年收治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17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几率5.6%,发生瘘平均时间6.1 d,除了已熟知的吻合口处血运、张力和感染因素引起吻合口瘘外,本组病例显示老年男性骨盆狭窄、全身情况不良致吻合口瘘6例,术前放化疗致吻合口瘘4例,合并糖尿病致吻合口瘘3例,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 2例,手工吻合致吻合口瘘2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后保守治疗15例(88%),再手术2例(12%),1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性别、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和手工吻合为直肠癌低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吻合口瘘发生后应根据局部炎症轻重,有无全身情况以及双套管冲洗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治愈。
作者:庄永忠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措施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依据临床康复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实施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6例,观察治疗前后效果及情况,指导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实践。结果: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实施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NIHSS 及 Fugl-Meyer 评分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白血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SCL-90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敌对、恐惧、躯体化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作者:王婷婷;王辉;赵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 CT 诊断要点。方法: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创伤性脑梗死患者26例,根据外伤轻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微外伤15例,严重外伤11例,所有患者应用 SIEMENS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轻微外伤患者发生部位均为基底节区腔隙梗死,形状: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清楚9例,边缘模糊6例,双侧豆状核有较对称的单发或多发小点状钙化灶,病灶大小(1.1±0.6)cm×(1.3±0.6)cm,CT直径(25±3) Hu。严重外伤患者发生部位为基底节区梗死灶8例,脑叶梗死3例。颅内损伤情况:硬膜下积液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挫伤及脑内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3例。形状:类圆形低密度灶,扇形密度减低区,双侧豆状核点状钙化灶,病灶大小(1.4±0.7)cm×(1.8±0.9)cm,CT直径(24±3)Hu。结论:CT是诊断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成睿;张培霞;祁艳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讨论眶颧多发骨折治疗的路径选择和手术处理。方法:收治眶颧复杂骨折患者8例,采用头皮全或半冠状切口伴面部小切口手术治疗,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结果:8例患者中,1例出现颞区感染,换药后治愈,其余均1期愈合,面部基本对称,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头皮全半冠状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面部无瘢痕、术野清晰等优点,辅助面部小切口是鼻、眶下壁、底壁等眶颧多处粉碎性面中部复杂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苏荣彬;林柳香;滕碧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总结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干预及护理观察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儿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和精心的护理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H值、PaO2、PaCO2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干预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和护理观察,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常争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救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维生素A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呛奶及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吴立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中药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2年9月收治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00例,证型分类主证气阴两虚证,兼证为湿浊、水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经过,评价其疗效。结果:100例临床病例,显效9例,有效56例,稳定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结论:中药健脾补肾法可有效减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气阴两虚主要症候。
作者:朱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2012年4-5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6例,其中决定再次剖宫产14例,选择经阴道顺产22例,选择同期分娩的首次剖宫产产妇14例和首次阴道产产妇22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组产妇的指标情况。结果:再次剖宫产组与首次剖宫产组的产时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阴道产组与首次阴道产组产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agar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再次阴道产组产时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a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并非指定剖宫产,符合阴道产条件即可尝试阴道产,明显改善分娩质量,减少分娩风险。
作者:龚寅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住院患者168例,通过对跌倒/坠床患者的疾病、年龄、用药、依从性、周围环境及护理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PDCA管理,做好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住院环境安全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措施。结果:跌倒/坠床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发生跌倒事件2.98%,发生坠床事件1.19%。结论:运用PDCA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作者:吴鹭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比较单纯西药与梅花点舌丹外敷结合西药治疗蜂蜇临床有效性。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急性蜂蜇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79.36%,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使用梅花点舌丹外敷见效快,有效改善局部痛、痒及皮疹快速消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梅花点舌丹外敷结合西药口服治疗蜂蜇伤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晓辉;田晓川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取开展品管圈活动前111例患者为常规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102例患者为 QCC 组,接受苄星青霉素注射,观察对照两组注射成功率。结果:常规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87.39%,QCC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9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作者:彭宝钗;张雪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急性胃炎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静脉输注法莫替丁4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餐前以及睡前空腹口服硫糖铝1 g/次,两组均5 d 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6例(81.8%),有效5例(11.4%),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显效22例(50.0%),有效12例(27.3%),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韩松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以及采用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高危妊娠孕妇100例,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护理需求;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高危妊娠孕妇中,对胎儿发育情况的护理需求高(72.0%);对社会支持的需求低(4.0%)。观察组的T-AI指标和S-AI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身心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丽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作者:《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饮食控制在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饮食控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9例症状消失,7例轻度,3例中度,1例重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2例腹胀,2例肝区不适,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在微生态制剂基础上联合饮食控制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笑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原因。方法: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5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45例;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死亡2例;由于就诊时间过晚,经过治疗后出现痴呆症状,成为植物人1例;因突发大面积脑梗死死亡2 例。结论:在临床方面应该加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血糖监测,积极发现并缓解其不良症状,避免其病情进一步扩散,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夏旭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推拿、牵引辅助西医西药治疗。结果:162例患者,治愈106例,好转39例,无效17例,有效率89.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就诊方便、费用较低、患者容易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池开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护理安全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社区服务站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社区护理安全不仅是医疗质控的重要目标,同时也会直接关系到社区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分析社区服务站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保障社区护理质量,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妍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患者当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2年-2013年5月收治妇科疾病患者10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除了进行常规的护理外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治疗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后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等。结果: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8 d,护理质量满意度88.9%(48/54),在为期3个月的随访当中,5例患者复发。而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4.6 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比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度98.1%(53/54),后期1例患者复发,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疾病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疾病的复发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芬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