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研究

龚寅芸

关键词:剖宫产, 阴道产, 分娩, 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2012年4-5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6例,其中决定再次剖宫产14例,选择经阴道顺产22例,选择同期分娩的首次剖宫产产妇14例和首次阴道产产妇22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组产妇的指标情况。结果:再次剖宫产组与首次剖宫产组的产时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阴道产组与首次阴道产组产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agar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再次阴道产组产时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a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并非指定剖宫产,符合阴道产条件即可尝试阴道产,明显改善分娩质量,减少分娩风险。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脉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冠心病患者90例,分别实施 CTA与 CAG检查,比较2种检查诊断结果。结果:90例患者行CAG检测得出冠状动脉病变116支,其中轻度狭窄45支,中度狭窄46支,重度狭窄25支。经冠状动脉CTA成像检出病变冠状动脉138支,其中轻度狭窄54支,中度狭窄48支,重度狭窄36支。冠状动脉CTA检测诊断病变显示率明显优于CAG诊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测有其无创、高效的优势,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案。

    作者:巩贵宏;张海波;杨建涛;李红梅;徐聪慧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金属烤瓷冠修复氟斑牙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冠用于修复氟斑牙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前牙的美观修复情况。方法:16例氟斑牙患者要求前牙美观,采用金属烤瓷冠对98颗氟斑牙进行美容修复,进行3年随访,综合评价。结果:随访3年,98颗金属烤瓷冠修复后色泽形态良好,功能良好。结论:金属烤瓷冠修复前牙具有美观、色泽逼真、光滑耐磨等特点,金属烤瓷冠对氟斑牙美容修复有着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唐春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逆行蒂示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同指末端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应用逆行蒂示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经验及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2007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示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23例,应用远端蒂示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旋转轴点在示指近侧指间关节平面,皮瓣面积3 cm×2 cm~4 cm×3 cm,皮神经筋膜蒂长3~4 cm、蒂宽8~12 mm。结果:23例中,皮瓣完全成活17例,6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但皮瓣术后1周均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瘀血肿胀,经积极处理后好转。19例随访超过6个月,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逆行蒂示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缺损,方法简单,成活可靠。行皮瓣局部按压可减轻皮瓣肿胀。

    作者:王彦亭;孔庆立;姚仁福;张仕祥;邵建楠;罗洪刚;李晓林;李祥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20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和转归等资料进行整理并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男19例(95%),女1例(5%);年龄4~73岁,<20岁2例(10%),21~30岁1例(5%),>31岁17例(85%);浸润型肺结核17例(85%),粟粒型肺结核3例(15%),合并胸膜炎2例(10%);痰菌阳性3例(15%),阴性15例(75%),未痰检2例(10%);涂阴重症(空洞型)3例(15%)。治疗方案: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4例(20%),采用2HRZE/4HR 方案14例(70%),2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采用2HEZE/10HRE方案,2例(10%)低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方案;转归情况:6个月疗程结束后,治愈2例(10%),完成疗程11例(55%),死亡5例(25%),未好转2例(10%)(中断治疗)。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男青壮年居多,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易合并其他感染,故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表现形式多样,空洞不多见,痰菌阳性率低,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容易中断治疗,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因此把握好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时机,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督导管理和及时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曾丽芝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梅花点舌丹外敷治疗蜂蜇伤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单纯西药与梅花点舌丹外敷结合西药治疗蜂蜇临床有效性。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急性蜂蜇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79.36%,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使用梅花点舌丹外敷见效快,有效改善局部痛、痒及皮疹快速消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梅花点舌丹外敷结合西药口服治疗蜂蜇伤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晓辉;田晓川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80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80例,采用肿瘤切除+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13例(16.25%);单纯结肠造瘘8例(10.0%);单纯结肠造瘘,Ⅱ期肿瘤切除术11例(13.75%);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28例(35.0%);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20例(20.0%)。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发生吻合口瘘,均是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式,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式中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式和肿瘤切除术+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术式、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术式,单纯结肠造瘘及Ⅱ期肿瘤切除术式、Ⅱ期消化道重建术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单纯结肠造瘘术式。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作者:冯亚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幽门螺杆菌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病因,也是第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可对人类致癌的原核生物。本文介绍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症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

    作者:张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穴位贴配合穴位按压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配合局部按压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效果观察。方法:2014年1-8月收治分娩产妇100例,按其入科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产后常规宣教、护理缓解产后宫缩痛,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穴位贴敷配合局部按压。统计两组产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穴位贴敷配合局部按压能有效降低产后宫缩痛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雪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早期(生命体征平稳0~24 h)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脑卒中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住院5周后采用汉密斯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结果: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抑郁标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王冬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主要临床治疗手段是无创机械通气。本研究即对无创机械通气的一系列适应证、禁忌证以及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综述,旨在促进无创通气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广泛应用。

    作者:曾云燕;杨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患者当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2年-2013年5月收治妇科疾病患者10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除了进行常规的护理外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治疗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后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等。结果: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8 d,护理质量满意度88.9%(48/54),在为期3个月的随访当中,5例患者复发。而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4.6 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比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度98.1%(53/54),后期1例患者复发,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疾病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疾病的复发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芬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腹腔镜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诊疗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诊疗中应用腹腔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1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作为腔镜组。选择同期开腹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1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随访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0~45 min,术中出血20~35 mL,术后排气时间1~1.5 d,术后住院时间3.5~4 d;开腹组手术时间35~60 min,术中出血40~80 mL,术后排气时间1~2 d,术后住院时间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均妊娠至足月,新生儿无窒息、畸形,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妊娠无不良影响,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郁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比较,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ECG)改变的特点,总结体表心电图在定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中的作用。方法:收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明确诊断为单支冠状动脉闭塞患者9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RCA)65例,左回旋支(LCX)28例。分析比较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前心电图改变。结果:①STⅢ↑>STⅡ↑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89.2%,特异性85.7%,阳性预测值93.5%,阴性预测值77.4%。②STV3↓/STⅢ↑≤1.2预测 RCA 闭塞的敏感性78.5%,特异性57.1%,阳性预测值80.9%,阴性预测值53.3%。③STaVL↓>STⅠ↓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70.8%,特异性78.6%,阳性预测值88.5%,阴性预测值53.7%。④STⅠ↓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70.8%,特异性89.3%,阳性预测值93.9%,阴性预测值56.8%。⑤STV4R↑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41.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42.4%。⑥STⅠ等电位线预测 LCX 闭塞的敏感性78.6%,特异性70.8%,阳性预测值53.7%,阴性预测值88.5%。⑦STⅢ↑<STⅡ↑预测LCX闭塞的敏感性71.4%,特异性92.3%,阳性预测值80%,阴性预测值88.2%。⑧STV3↓/STⅢ↑>1.2预测LCX闭塞的敏感性57.1%,特异性78.5%,阳性预测值53.3%,阴性预测值80.9%。⑨STⅠ↑预测LCX闭塞的敏感性10.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2.2%。结论:心电图Ⅰ、Ⅱ、Ⅲ、aVL导联及V3导联、V4R导联ST段改变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

    作者:葛小宁;王炳银;刘峰;程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微生态制剂联合饮食控制在脂肪肝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饮食控制在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饮食控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9例症状消失,7例轻度,3例中度,1例重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2例腹胀,2例肝区不适,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在微生态制剂基础上联合饮食控制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笑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药物性鼻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药物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12-2014年收治药物性鼻炎患者82例,全部患者均行前鼻镜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同时依据不同情况给予鼻腔生理盐水冲洗、丙酸倍氯米松鼻喷剂喷鼻以及鼻甲消融术或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鼻腔通气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结论: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治疗方法。

    作者:张长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重庆某专科医学学校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目的:全面分析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的专科临床及护理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现状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掌握现状,提出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方案,评价新课程教学方案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同一调查问卷调查对照班及实验班,以对照班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掌握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课程新教学方案取得效果。结果:对照班掌握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实验班通过新教学方案学习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技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班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班,新的教学方案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作者:邓宇;何坪;刘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多轴位点片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轴位点片对肋骨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常规胸片未发现或有遗漏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50例,在电视监视下多轴位肋骨点片。结果:50例患者X线片胸部正位显示明确骨折18例,多轴位点片明确肋骨骨折27例,胸骨骨折2例,二次复查点片明确肋骨骨折2例。合并气胸3例,肺挫伤5例,皮下气肿3例。结论:多轴位点片明显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与传统胸片比较对肋骨骨折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兵;陈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儿童热性惊厥诊治中的临床对策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临床诊治对策。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物理降温、常规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10 min止惊率54%,再发惊厥率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10 min止惊率54%,再发惊厥率18%,两组比较P<0.05。另外,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24.20±0.65)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32.83±1.25)h,两组比较,P<0.05。结论:常规处理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混合液,能快速有效地降低体温,止惊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君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止血效果临床探讨

    目的:对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的止血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上联合奥曲肽以及泮托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24 h止血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止血成功率以及72 h止血成功率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时,选择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卿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脑卒中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

    脑卒中和癫痫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疾病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本文简要探讨脑卒中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大立;张晓毅;张晓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