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余文英

关键词:肝性脑病, 乳果糖, 保留灌肠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保肝降酶及抗肝昏迷处理。观察组采用乳果糖保留灌肠,并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后,延长了乳果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血氨浓度下降明显。结论:乳果糖保留灌肠,提高了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征稿通知

    作者:《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红花注射液与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住院患者30例,在饮食控制及降糖治疗基础上,30例患者均采用红花注射液20 mL及山莨菪碱10~30 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甲钴铵500μg肌内注射1次/d,2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1~2个月。结果:患者症状基本消失25例(70%),5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基本恢复8例,明显恢复21例。治疗6个月后,随访26例患者中,18例治疗效果稳定。结论:红花注射液和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吕福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脑卒中康复期偏瘫的基层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出院后,特别是回家后到乡镇卫生院的康复期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65例,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论生活方式改善、服药的依从性、神经功能的恢复等诸多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对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所采取的康复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提出了适合基层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基层理疗康复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希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头皮冠状切口辅助面部小切口在眶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眶颧多发骨折治疗的路径选择和手术处理。方法:收治眶颧复杂骨折患者8例,采用头皮全或半冠状切口伴面部小切口手术治疗,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结果:8例患者中,1例出现颞区感染,换药后治愈,其余均1期愈合,面部基本对称,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头皮全半冠状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面部无瘢痕、术野清晰等优点,辅助面部小切口是鼻、眶下壁、底壁等眶颧多处粉碎性面中部复杂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苏荣彬;林柳香;滕碧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经手术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住院费用等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在手术室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姜仙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表阿霉素在膀胱癌治疗及复发预防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在膀胱癌治疗及复发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总结有益经验为临床用药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膀胱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8例;常规组给予传统膀胱癌治疗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和恢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表阿霉素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表阿霉素灌注后,有效反应11例,有效反应率61.11%;在术后病情复发方面,观察组11.11%,明显低于常规组3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癌疾病治疗及复发预防中,表阿霉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表现出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行更深入的临床讨论和探究。

    作者:王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婴幼儿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

    儿科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静脉采血技术,还要懂得灵活运用,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适时采用不同采血技巧,以达到减轻患儿痛苦、保护血管、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护患关系融洽等目的。

    作者:孙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20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和转归等资料进行整理并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男19例(95%),女1例(5%);年龄4~73岁,<20岁2例(10%),21~30岁1例(5%),>31岁17例(85%);浸润型肺结核17例(85%),粟粒型肺结核3例(15%),合并胸膜炎2例(10%);痰菌阳性3例(15%),阴性15例(75%),未痰检2例(10%);涂阴重症(空洞型)3例(15%)。治疗方案: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4例(20%),采用2HRZE/4HR 方案14例(70%),2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采用2HEZE/10HRE方案,2例(10%)低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方案;转归情况:6个月疗程结束后,治愈2例(10%),完成疗程11例(55%),死亡5例(25%),未好转2例(10%)(中断治疗)。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男青壮年居多,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易合并其他感染,故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表现形式多样,空洞不多见,痰菌阳性率低,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容易中断治疗,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因此把握好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时机,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督导管理和及时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曾丽芝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本文通过对52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发现及记录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血糖波动。因此,通过正确使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做好健康宣教,才能充分发挥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效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作者:张崇社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药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中药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2年9月收治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00例,证型分类主证气阴两虚证,兼证为湿浊、水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经过,评价其疗效。结果:100例临床病例,显效9例,有效56例,稳定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结论:中药健脾补肾法可有效减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气阴两虚主要症候。

    作者:朱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社区服务站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护理安全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社区服务站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社区护理安全不仅是医疗质控的重要目标,同时也会直接关系到社区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分析社区服务站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保障社区护理质量,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妍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6年5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传统治疗组和小切口治疗组,各40例,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方法进行治疗,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2.7±0.5)cm,手术时间(33.2±6.5)min,术中出血量(30.1±15.4) mL,住院时间(4.1±1.1)d,发生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2.5%;传统治疗组切口长度(6.4±0.5)cm,手术时间(52.6±7.8)min,术中出血量(96.6±22.2)mL,住院时间(6.3±0.5)d,发生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旭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医患纠纷的特征与防范对策

    目的:本文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纠纷特征与防范对策。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精神卫生法》知晓率低和医患沟通有效性低。防范对策:提高民众知晓率、加强《精神卫生法》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患沟通有效性;重视患者及家属知情权;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质量;完善安全防范制度,加强隐患排查。此法实施后精神专科医院医患纠纷特征仍以医院服务问题为主,必须重视服务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效防范和解决医患纠纷。

    作者:赵富帅;赵丽丽;姜洪波;张延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讲课新方式在妇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目的:选拔带教老师并进行培训,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运用新方式对护生进行授课,可以提高护生的学习热情,使她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并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带教老师备课、授课的能力。

    作者:李玉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妊娠合并麻疹15例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麻疹感染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2005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妊娠合并麻疹患者15例,对其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取对症处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结果:流产4例,早产并新生儿死亡1例,足月剖宫产伴胎儿窘迫2例,新生儿麻疹1例,余7例未见其他危及母婴安全的并发症。结论:妊娠合并麻疹对母儿危害大,必须加强临床护理,重视疫苗接种,以降低孕期麻疹病毒的感染率。

    作者:张瑞华;仇志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6%,对照组总有效率35.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维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总结其经验。方法:收治晚期及复发性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应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低,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晚期结肠癌化疗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不愈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不愈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锁定钢板组和髓内钉组两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及6个月骨痂生长评分、术后6个月膝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髓内钉组长(P<0.05),但两组的骨折愈合具体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骨痂生长评分均比髓内钉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和踝关节Kofoed评分均明显比术前高(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和踝关节Kofoed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折不愈合治疗中,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均具有确切疗效和较高治愈率。二者各有优势,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作者:王荣强;赵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中医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合并便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灸、穴位按摩、腹部按摩、中药汤剂等中医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发生便秘12例(13.3%),观察组1例(1.1%),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χ2=10.03, 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陈久红;冯宜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肺癌脑转移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及展望

    随着肺癌脑转移发病率的升高,其西医治疗无外乎手术、化疗、放疗,但是许多患者发现时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且放疗、化疗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中医中药的增效减毒治疗的干预,使西医治疗更加顺利、有效。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将是今后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研究的热点。

    作者:梁婷;耿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