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脑转移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及展望

梁婷;耿平

关键词:肺癌, 脑转移, 放疗, 化疗, 中医药
摘要:随着肺癌脑转移发病率的升高,其西医治疗无外乎手术、化疗、放疗,但是许多患者发现时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且放疗、化疗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中医中药的增效减毒治疗的干预,使西医治疗更加顺利、有效。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将是今后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研究的热点。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17例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预防与治疗。方法:2008-2013年收治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17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几率5.6%,发生瘘平均时间6.1 d,除了已熟知的吻合口处血运、张力和感染因素引起吻合口瘘外,本组病例显示老年男性骨盆狭窄、全身情况不良致吻合口瘘6例,术前放化疗致吻合口瘘4例,合并糖尿病致吻合口瘘3例,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 2例,手工吻合致吻合口瘘2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后保守治疗15例(88%),再手术2例(12%),1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性别、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和手工吻合为直肠癌低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吻合口瘘发生后应根据局部炎症轻重,有无全身情况以及双套管冲洗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治愈。

    作者:庄永忠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全面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全面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妇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妊娠囊破裂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治疗方案、疾病和药物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对疾病、治疗方案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作者:马奎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Her-2和nm23H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Her-2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8例结直肠癌、78例正常结直肠组织的标本进行 Her-2和 nm23H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异常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nm23H1在正常结直肠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直肠癌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有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 Her-2和nm23H1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er-2高表达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Her-2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彭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异丙酚应用于剖宫产后无痛上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剖宫产后无痛上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宫内留置安舒环的剖宫产后妇女5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放置安舒环前予以米索前列醇和异丙酚,对照组单纯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比分析两组的上环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剖宫产后无痛上环术安全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荣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肺癌脑转移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及展望

    随着肺癌脑转移发病率的升高,其西医治疗无外乎手术、化疗、放疗,但是许多患者发现时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且放疗、化疗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中医中药的增效减毒治疗的干预,使西医治疗更加顺利、有效。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将是今后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研究的热点。

    作者:梁婷;耿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3月收治早期肺癌患者8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C反应蛋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 CRP、术后48 h CRP、术后7 d CRP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合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相比,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吕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征稿通知

    作者:《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自然流产及不孕不育患者染色体异常分析

    目的:分析在不孕不育及自然流产患者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314例不孕不育及有自然流产史患者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统计患者2314例,其中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167例,总检出率7.22%。其中,自然流产患者中检出50例异常,检出率8.73%;不孕不育患者中检出122例异常,检出率6.8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引起不孕不育和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门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仝瑞青;何琦;夏飞;吕金星;周莹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药物性鼻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药物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12-2014年收治药物性鼻炎患者82例,全部患者均行前鼻镜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同时依据不同情况给予鼻腔生理盐水冲洗、丙酸倍氯米松鼻喷剂喷鼻以及鼻甲消融术或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鼻腔通气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结论: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治疗方法。

    作者:张长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80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80例,采用肿瘤切除+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13例(16.25%);单纯结肠造瘘8例(10.0%);单纯结肠造瘘,Ⅱ期肿瘤切除术11例(13.75%);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28例(35.0%);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20例(20.0%)。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发生吻合口瘘,均是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式,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式中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式和肿瘤切除术+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术式、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术式,单纯结肠造瘘及Ⅱ期肿瘤切除术式、Ⅱ期消化道重建术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单纯结肠造瘘术式。结论: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作者:冯亚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腹腔镜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诊疗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诊疗中应用腹腔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1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作为腔镜组。选择同期开腹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1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随访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0~45 min,术中出血20~35 mL,术后排气时间1~1.5 d,术后住院时间3.5~4 d;开腹组手术时间35~60 min,术中出血40~80 mL,术后排气时间1~2 d,术后住院时间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均妊娠至足月,新生儿无窒息、畸形,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妊娠无不良影响,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郁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新生儿50例低血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低血糖新生儿50例,按照目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结果:经处理后,所有患儿的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并给予合理的治疗,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后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马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医患纠纷的特征与防范对策

    目的:本文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纠纷特征与防范对策。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精神卫生法》知晓率低和医患沟通有效性低。防范对策:提高民众知晓率、加强《精神卫生法》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患沟通有效性;重视患者及家属知情权;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质量;完善安全防范制度,加强隐患排查。此法实施后精神专科医院医患纠纷特征仍以医院服务问题为主,必须重视服务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效防范和解决医患纠纷。

    作者:赵富帅;赵丽丽;姜洪波;张延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高频彩超在腹壁疝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腹壁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腹壁疝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其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结果:26例病例中,超声诊断正确24例,漏诊2例,准确率92.3%。结论:高频彩超可以观察到腹壁疝的疝囊大小、疝口位置、内容物及血供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吴新财;王颖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20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和转归等资料进行整理并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男19例(95%),女1例(5%);年龄4~73岁,<20岁2例(10%),21~30岁1例(5%),>31岁17例(85%);浸润型肺结核17例(85%),粟粒型肺结核3例(15%),合并胸膜炎2例(10%);痰菌阳性3例(15%),阴性15例(75%),未痰检2例(10%);涂阴重症(空洞型)3例(15%)。治疗方案: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4例(20%),采用2HRZE/4HR 方案14例(70%),2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采用2HEZE/10HRE方案,2例(10%)低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方案;转归情况:6个月疗程结束后,治愈2例(10%),完成疗程11例(55%),死亡5例(25%),未好转2例(10%)(中断治疗)。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男青壮年居多,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易合并其他感染,故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表现形式多样,空洞不多见,痰菌阳性率低,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容易中断治疗,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因此把握好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时机,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督导管理和及时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曾丽芝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射频靶点臭氧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体会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进行治疗的细节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13年5月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回顾性分析经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复合臭氧的临床情况。患者在C臂机引导下,经颈前行颈椎间隙穿刺至靶点,感觉运动测试后,采用神经射频仪对靶点加热热凝,在70℃、80℃、86℃、90℃连续治疗4个周期,每周期60 s,高温度点300 s。每个椎间盘给予45~50μg/mL 臭氧3 mL,对疗效、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经1年随访,优180例,良13例,可13例,差4例,优良率91.9%,术后吞咽疼痛30例,血肿2例,无脊髓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C臂引导下经颈前路穿刺射频热凝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李靖;吴成富;余四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在患者的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其门静脉及脾静脉的流速与内径进行检测,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予以监测。结果:观察组的门静脉与脾静脉流速、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变化,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心率、血压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没有受到明显的损害;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都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将缬沙坦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血流速度,降低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并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率、血压等产生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孙焕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儿童热性惊厥诊治中的临床对策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临床诊治对策。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物理降温、常规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10 min止惊率54%,再发惊厥率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10 min止惊率54%,再发惊厥率18%,两组比较P<0.05。另外,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24.20±0.65)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32.83±1.25)h,两组比较,P<0.05。结论:常规处理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混合液,能快速有效地降低体温,止惊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君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内蒙古霍林郭勒地区体检人群体重指数、高血脂与脂肪肝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内蒙古霍林郭勒地区2012-2013年体检人群中经B超证实的脂肪肝患者315例和非脂肪肝患者1011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脂肪肝315例中,体重指数增高225例(71.43%),高血脂184例(58.41%)。非脂肪肝1011例中,体重指数增高193例(19.09%),高血脂82例(8.11%)。经t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重指数增高、高血脂与脂肪肝密切正相关。

    作者:刘秀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结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接受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82例,手术前后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无大出血、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对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其手术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韦丽萍;覃铁连;韩锦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